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资料     
《我国古籍之最》(类书·政书·丛书)1.《皇览》:三国时魏朝刘劭等编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类书.2.《北堂书钞》:隋唐间虞世南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3.《韵海镜源》:唐代颜真卿编撰,我国最早的一部按韵编排的类书.  相似文献   

2.
古代类书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书是辑录古典文献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寻检和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它是一定时代、一定范围的知识总汇,相当于今日的百种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介绍世界百科全书历史时,列举了我国古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20余种古代类书.英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百科全书是储今图书集成》.”足见类书是多么有用的一种工具书.类书源流和发展我国古代类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按朝代先后顺序简述之.三国来王应因《玉海》卷五日:“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可见,《是览》是我国类书之鼻…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思想文化具有封建社会的集成性质。这在类书、丛书的编纂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清王朝的发展,至康(熙)、雍(正)、乾(隆)达到它的鼎盛期。产生在这个时期内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分别结集了我国古代类书、丛书之大成,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笔者有感于对《古今图书集成》的研究,“与《集成》的规模、影响不相称”(袁逸《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载于《文史知识》1985年12期),著为此文,试将《集成》与《全书》比较,着重探讨《集成》对《全书》的影响。抛砖引玉,就教大方。  相似文献   

4.
三国至南朝间 ,出现了多种记述岭南的专著。遗憾的是这些著作都散失了 ,现在我们只能从类书和注释的引文中看到一些条文。而古人引书不甚规范 ,或省略作者姓名 ,或简称书名 ,或改动文字 ,令后人辨识造成困难。清代学者开始对此作了许多辑佚、考证工作 ,成绩显著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澄清。本文就《始兴记》、《交州笺》、《交州记》和《吴时外国传》等的作者、书名问题 ,试作考订 ,企能补前人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赋是适合分类辑录的文体。从《文选》赋以类相分开始,历代赋集编纂也多类分。部分赋集重选,学习《文选》赋编类以文附经;另一部分赋集则辑录求全、体量倍增,故亟需更圆融完备的体例。赋集与类书都“穷尽”文献知识,分类也多以物名类兼有“百科”特征,这使赋集趋同于类书。赋集学习类书,对类书编类整体迁移。类书的纂书体例集分类之大成,以文本自然之旨的观点编类,以天地综括万物,实现了纂书分类的文学“原道”,适合与类书功能趋同、以赋体特点进行编类的求全赋集。  相似文献   

6.
《礼记》49篇的初本,为西汉今文礼家戴圣所编纂。自西汉至东汉,《礼记》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的本子。东汉末年郑玄据诸本加以校勘,并为之作《注》,列之为《三礼》之一。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除一度几为王学夺席,他皆惟郑学独尊,且唐于《三礼》独重《礼记》。宋元明时期,《礼记》学颇染宋学习气。清代号称经学复盛,然《礼记》学则未堪其称,诸经独《礼记》无新《疏》。  相似文献   

7.
(一) 清代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最大、收罗最广、质量甚高的类书。 在我国历代类书中,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号称卷帙浩繁,但比起《古今图书集成》来,却相形见绌。论卷数,《古今图书集成》拥有一万卷,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的十倍,《艺文类聚》的一百倍;论字数,它达一亿六千万  相似文献   

8.
《编珠》是隋代杜公瞻为隋炀帝编纂的一部类语体类书,编纂时间约在大业六年(610)至大业七年之间,编纂地点在江都。《编珠》在唐宋时代流传不广,《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崇文总目》《遂初堂书目》等对其亦有著录,又可见其流传之余绪。清代高士奇在翰林院整理旧库纸堆时发现了《编珠》残本,补续之后将之刊行于世,《编珠》遂再次公开流传。高士奇补遗本《编珠》与原本有很大不同,《续编珠》则是高士奇据《编珠》体例而成的新作,目前《编珠》主要有清吟堂本、翰林院本、文政十二年本3个流传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类书始于三国《皇览》,成形于唐代之《艺文类聚》,经宋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至明之《永乐大典》、清之《古今图书集成》,则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宋太宗时两度入相的李 ,史籍只注重他作为循吏为人厚道的一面却忽视了他在文献整理上的成就。他主编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部类书 ,在编纂方法上多所创新 ,为保存中国古典文献贡献巨大。尤其是他开创性地主持编纂野史笔记类书《太平广记》 ,体现了他宽广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1.
训诂需要充分地利用古籍索引,编制古籍索引必须很好地运用训诂:二者相互为用,互相促进。本文拟结合编制《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的实例,谈谈训诂在编制古籍索引中的作用。 清代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收罗最广的类书,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近三百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最近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将联合重印,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12.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清代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类书编辑史上最为辉煌之作。后人把其称为"康熙大百科全书",在当时它是《大英百科全书》信息量的4倍。其体例编排规模宏大、征引丰富;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按语注释、初成系统;收录广泛、图文并茂,是查检我国清代康熙以前任何一个学科门类的资料或解决任何一个典故出处的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13.
《初学记》是唐玄宗时徐坚等人奉敕编纂的一部类书,其引用资料广泛,《左传》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初学记》称引《左传》资料与《左传》之比对研究,指出《初学记》之讹误,并进行考证、校勘.  相似文献   

14.
西康方志的编纂源头,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常璩的《华阳国志》,历经唐宋元明,至清代趋向兴盛,民国时期出现转型并持续发展。西康地方志的编纂,既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珍稀的康藏文献资料,也为当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大典》是参照现代图书分类法进行编纂的巨型类书,所采集的文献资料,上自先秦,下迄清代,包罗宏富,所涉典籍约3万种,凡7亿多字。共分为哲学、宗教、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语言文字、农业等22个典。其中《农业典》下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蚕桑、农田水利、农书等12个分典,总字数近6000万。《农业典》由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多地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编纂。该典于2006年7月正式启动,2008年被确立为《中华大典》数字化编纂试点,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承担出版工作,为此河南大学出版社建设了具有文献收集、数字加工、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等功能的编纂平台。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编纂而成的类书《太平广记》是研究中古小说最为重要的文献。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广记会校》是新近推出的重要整理版本,其中一些词句的校勘尚有讨论的余地,今就书中"神仙部"的十七条校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彭兆荪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和理论家,他所编选的《南北朝文钞》是清代中期以后较有影响的骈文选本。本文结合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时代思潮,从《南北朝文钞》和其他相关材料入手,对彭兆荪骈文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彭兆荪在选本编纂、理论阐发和创作实绩等方面为乾嘉骈文复兴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释氏六帖》是后周齐州开元寺高僧义楚编纂的一部仿效白居易《白氏六帖》体例的佛经类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佛学类书。文章从《释氏六帖》与《白氏六帖》的渊源关系入手,具体论证了《释氏六帖》对《白氏六帖》体例既有继承又有扬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2家31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20.
《撰集百缘经》译于三国时期,保留了魏晋时期汉语复音化的痕迹。它的词汇系统继承先秦两汉而来,又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撰集百缘经》中出现新词进行考释,以期能对中古汉语史研究及大型汉语辞书的编纂工作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