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扩大对华贸易,扫除内地税障碍,英国通过<天津条约>在中国确立了子口税制度.条约规定子口税归属中央财政,致使地方政府的厘金税收受到了损害.引发了子口税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进而对英国在华贸易造成了影响,又引发了中英双方关于子口税财政归属问题的矛盾纠纷.这一问题充分体现了英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强权行为,清政府一再拒绝英国将子口税完全归属地方财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但由于财政税收体制上的混乱也阻碍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中国史学变革过程中 ,民族史学研究决然不可忽视。梁启超的史学成就与地位深为人知 ,其史学之核心实为民族史学。 相似文献
3.
《天津社会科学》2015,(6)
欧洲文艺复兴的传播,对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末,文艺复兴思想与民族主义同步传播,促使民族复兴观念萌生;民初,文艺复兴的先导作用,示范"五四一代"从思想文化入手寻求复兴之路;三四十年代,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参照探讨"中国的文艺复兴",成为民族复兴思潮的重要内容。欧洲文艺复兴对民族复兴思想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民族复兴概念定型、促使民族复兴思想聚焦文化复兴、催发白话文运动及推动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等。近代先哲提出了"清学文艺复兴"说、"五四文艺复兴"说、"宋学文艺复兴"说等观点,以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走向的期许与愿景。民族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是传承与创新、守护与开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清中期以来“震旦”一词逐渐走出佛典,先被西北史地学人用作国名别称,后被晚清趋新人士用作国名代称。民国以后,“震旦”被广泛用作企业商标、机构名称、书报刊名和个人名号,成为时代流行热词。“震旦”在近代中国的流行,既有其传统词义“衣冠文物之国”“东方日出之地”极具正面色彩的内在原因,也有章太炎、王拱璧等人积极提倡的外在原因,更是其“中华复兴曙光”时代新义与国民心理契合的时代选择。中国社会各界以“旭日”“醒狮”“雄鸡”等图像元素描绘“震旦”,寄托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期盼;中国地质学人发起以“震旦系”为旗帜的学术救国运动,为新兴的中国地质学界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总的来看,“震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流行,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参与并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时期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并不突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大,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生活,对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尤其施与了决定性的影响。消费结构首先是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在封闭的市场条件下,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消费结构的方向,消费结构的变动又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时期,市场条件的封闭性已经开始被打破,对外经济关系这个变量已经内生化,这就不能不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已故经济史教授刘佛丁先生指出:"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消费水平自然相应提高,以致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过程中,也会同时引进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引进的过程会同时出现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这样,对外贸易同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就形成了三角形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中外经济社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逐渐为部分开明官僚和知识分子认知,发展近代工业,以对外御侮、对内震慑,走入了历史进程。作为新兴口岸城市代表的上海和作为江南传统都会城市代表的苏州,先后迈出了近代机器工业的艰难步伐,但是发展的结果却有天渊之别。本文以近代上海早期工业化的发展为比照,检视苏州早期近代工业发展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7.
战争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战争连绵不断。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对城市的物态本体、人口、国家财政经济、商业贸易、交通、区域腹地等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导致城市本身及发展所必须的内外支持要素系统无法保持常态运行,停滞与衰落便成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上,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腐败政府的历史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欲以文学开启民智,达到救国济民的目的.译介作品数量之丰、规模之大达到了历史上文学译介之顶峰.这些外国文学译本,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展了小说家的思想、丰富了小说类型、改革了小说语言、改变了传统小说的艺术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筱芳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1,(5):71-75
当代,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事实上,跨国公司与中国民族工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理论中所表述的那种影响与被影响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联互动的发展关系。对这种关系运用得当,将会给两者带来双赢的效果。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理论和数学模型对这种关系以及预期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不但孕育了人类生命、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也在不同水域中得以彰显.本文以河北省最大河流--滦河水域为例,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杰出人物层面,探究了近代工业文明中的滦河文化底蕴,并得出由滦河文化向海洋文化转移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以及性别角色与国民身份的博弈,确立了独立的个体身份——"女国民"。尽管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系统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但她们通过别开生面的文学实践,一再言说和强化着这一主体身份,形成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女国民"话语;同时也因对"女权"、"民权"、"天赋人权"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相关话语场的内部形成了富有意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李春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122-123
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已日趋严重,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也给莘莘学子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针对大学生欠费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心理分析,以图找出有效解决该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1860年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在对外贸易与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刺激下,华北地区的传统手工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衰落,而手工织布业由此而兴盛起来;部分手工业如地毯业、草帽辫、花边和发网等因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兴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创新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必要手段。科技推动下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新的政策环境予以引导和支撑。本文在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政府在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具体举措上,归纳出“一体两翼”的基础性政策体系框架。同时,指出了在长远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等方面,政府在构建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政策体系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民族自行车产业研究(1897-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和《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年)》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其他史料,力图勾勒出近代上海民族自行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外商垄断的市场中破土萌芽、几遭磨难,顽强应对日本同业的倾轧挤压、最终由弱到强、同业连心共同抵制日货回沪的艰难变迁之路。这是在近代中国"西器东渐"历史大背景下,器物文化史研究中经济层面的一项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成立的地区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10年过去了,再论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安全的战略意义。我们认为,它有利于中国实施睦邻安西;有利于中国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有利于为中国能源进口提供一个新的相对安全的供应渠道;有利于开通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交通走廊;有利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和该组织观察员国之间构建集体身份。提升上合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加强该组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应是未来10年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2):111-114
辽金时期是我国东北地区陶瓷业发展的繁荣阶段,而后制瓷业由盛转衰,与中原、南方地区相比,其起步较晚,持续时间较短,品质相对粗糙。对此,从区域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政治与战争、人口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初步讨论了从辽代至清代东北地区陶瓷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认为,"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他所针对的"大众文化"是指依托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技术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商业型文化或商品性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主动开发和制造并施与普通大众的,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消费型文化,所以他一直对文化产业表现出莫大的敌视与忧虑。在他看来,大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同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共一大代表的详细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青年、依靠青年和赢得青年,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培养青年、教育青年和引领青年,青年才能健康成长;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吸引和争取青年知识分子,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命运与共,必须加强二者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盐业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各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十分重视其产、运、销、缉、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盐务管理机构是随着各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和发展而建立和完善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实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政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促进盐业生产发展。为了确保根据地的食盐供应和盐税收入,并用过剩食盐统一换回根据地重要军需民用物资,各抗日民主政府非常重视食盐运销工作,对食盐实行全面统制管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盐税的税制和税率有所差异。华中抗日根据地高度重视食盐缉私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食盐缉私举措,严厉打击食盐走私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