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抚慰补偿受害人的角度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定,这一思路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立法所采纳.然而由此得出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评定在司法实务中难以具体操作.从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分析的方式对该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新的思考,或许对现有理论起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法律以及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规定赔偿标准,这种状况存在诸多弊端。实际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化具有可行性。制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条思路:1.根据不同的侵害典型分别制定不同的赔偿标准。2.根据精神损害程度细化赔偿标准。3.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最高限额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3.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使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在类案中千差万别,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为促进适法统一,建议完善司法赔偿制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通过"三步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表"确定赔偿区间,参照酌定考量因素厘定赔偿档次,最后由法官裁量决定具体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4.
对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的具体标准,《国家赔偿法》并未作出规定。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可通过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三原则、两区分、四酌定因素的量化原则和方法得以确定。三原则为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原则上不低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数额适当限制原则、法官酌定原则。两区分是区分不同损害的赔偿和区分人身物质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并参照我国人身物质性损害赔偿标准设定具有适度比例和弹性空间的精神赔偿限度。赔偿限度由立法解释规定较为适当。法官在赔偿限度内斟酌四方面的因素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酌定因素的量化由司法解释规定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行为法采取的是"限制财产责任方式适用"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弊端和负面作用.因而,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行为法.精神损害行为法应该以拟制的等价赔偿、综合衡量、赔偿数额最高限制、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为原则,并结合法定、酌定及其他各种因素将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的标准予以量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公民对其精神权利要求的增强 ,是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现实基础。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主观过错、行为情节、因果关系、社会条件等因素 ,并界定其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范围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目前对学生伤害引发精神损害处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致使实践中该类精神损害得不到充分合理赔偿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学生伤害引发精神损害处理机制,分析了其概念、特征和功能,并确定了权利主体、客体和赔偿数额,力求使该构想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人身侵害进行精神抚慰的手段,如何掌握损害赔偿的标准和数额,是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进行确定时,首先要明确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然后在遵循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与该精神损害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具有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不能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功能;我国法律对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救济造成极不公平的法律后果;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和标准未作出统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类同个案之间判决结果悬殊的尴尬局面。应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提高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使精神损害赔偿与损害结果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精神损害的特征及其法律意义,为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数额幅度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法学的玄谈与务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某些矛盾,法学研究者总是批评司法实践者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而司法实践者也总抱怨法学研究者的研究脱离社会实践,只会纸上谈兵。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值得我们研究,是努力培养司法实践者的理论素养,还是要求法学理论研究者多注意研究实践中的问题,或者是两方面同时进行,确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国内外大学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首先要依靠一支民主的队伍——学生会。学生会是代表学生,并集中行使广大学生赋予的权力的学生自治组织。在比较国内外著名高校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如何加强和改革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认为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实践流于形式,部分同学走过场;二是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三是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老化,缺乏吸引力;四是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并从思想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参与、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就业创业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学实践中的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文章分析了辅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角色定位,并结合专业设计的特点分析了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各种具体措施,详细分析了专题讲座在本专业毕业设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具体实施专题讲座,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非法行医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并已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利用刑罚手段规制相对更为恶劣的非法行医行为已经成为必然,非法行医罪应运而生。司法实践需要相关法律理论的指引,而目前我国理论界有关非法行医的理论尚不完善,对其进行更为系统深入地探讨有其必要性。非法行医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对其范围应当作更为广泛的理解。非法行医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其中就诊人的人身权利为主要客体。非法行医罪的客观方面,应当作更为全面的概括界定。具体界定非法行医罪时,采用严格的相关标准以及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和重要思想,实践作为可以涵盖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统一的概念,必然是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虚拟实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虚拟实践是否是实践的问题是探讨的焦点之一。从虚拟实践的辨析和分类入手,结合经典作家对实践的论述,通过比较实践和虚拟实践的特点,提出虚拟实践属于实践,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迅速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实践形式;实践既包括现实实践,又包括虚拟实践,虚拟实践既包括精神实践又包括非精神实践,这些不同的实践形式共同构成人类完整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士风是伦理学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晚宋士大夫奔竞之风是晚宋士风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风气。形成奔竞之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士大夫道德的沦丧。这对当时晚宋政局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物质的观点不能成立。物质是实物,其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而实践是人的能动活动。认为实践是物质,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方面引起混乱。用"实践物质论"代替"实践活动论",实际上是用物质的属性取代人的能动性,恰恰是对实践的否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世纪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现代工程实践教学内涵,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题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我校工科专业工程实践环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发展的新方案,为我校建立较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工科专业实习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融合的思想,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以求取得更佳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