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是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党所肩负的伟大任务的客观要求。要正确认识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忧患意识,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2.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文学中断断续续的忧患意识延伸且深化下来。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从屈原到鲁迅,贯穿着忧患意识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其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具有必要性。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仍面临着教育理念不够清晰、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教育方式不够多样化、教育环境不够开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促进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规范化、现代化、开放化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含义后,从先进文化包含着忧患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一种时代精神两个方面,对忧患意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了论述,使我们对忧患意识的内容、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将其置于我们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论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从思想内涵上说,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宏大的历史意识,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识,是一种昂扬的奋进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把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忧患意识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6.
论增强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时刻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增强忧患意识.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政治领导人必备的责任意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忧患意识一方面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有他对中国近当代社会的思考。对邓小平忧患意识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全面的理解邓小平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活力、竞争的世纪,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纪。新的世纪需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克服‘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推动成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忧患意识在党员的思想意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探索中,包含了如何提升党员忧患意识质量的内容。毛泽东以正确把握革命局势和党所面临的考验作为提升忧患意识质量的前提,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提升党员忧患意识质量的基本要求,将理论建设、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作为提升党员忧惠意识质量的主要路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申报》和《人民日报》分别作为民国时期和人民共和国时期第一大报,主要就历年九一八前后,国人(尤其是党政界和教育界)对这一国耻日所开展的纪念活动进行报道。今昔对比,社会各界对于九一八国耻日之纪念各方均有不同演变,如今我们纪念九一八国耻日在如下四个方面值得反思:需要忧患意识;需要合理方式;需要理性认知;需要全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些文艺理论家大谈文学的忧患意识,而闭口不谈文学的振奋意识。似乎这两种意识是对立的,不可并存的。而且从一些理论家的论点看来,似乎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品,才是含蕴深邃的更有社会意义的,而振奋意识对于作品来说?是不必要的。他们说的这个忧患意识,主要是从一些专门描写农民的愚昧落后的作品中概括出来的,有的可能把一些揭露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作品也归类到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品中去。  相似文献   

12.
忧患意识是指人类理性对于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的问题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怀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其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负面效应的忧患;对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担忧;对文化创新力不足和公民社会理想信念缺失的忧患。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推动着中国迅速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国梦积累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的产生,当在殷周之际。早在孔子之前的《诗》《书》《易》《礼》等古代文化经典,无一不是忧患意识的理性的或艺术的体现。孔子则是揭示古代文化中忧患意识并将之传播于后世之人。中华文化的忧患意识与尚礼精神,关注的是群体命运的兴衰,强调的是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更多地满足社会安定的需要,其价值取向必然是道德主义,由此形成其文化发展的教化论主张。进化论与教化论,进一步构成并强化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可分为世情与国情忧患意识教育、生态与网络忧患意识教育、党情忧患意识教育和个人忧患意识教育四个方面。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根据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5.
忧患意识是涵养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以忧患意识涵养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具有历史渊源的必然性、理论渊源的科学性、实践渊源的合理性。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大课题给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进行综合性考量,增强忧患意识以涵养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忧患意识是主体对风险的前置性审思和批判性认知。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不断提升忧患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以芜湖市W高校为例,开展忧患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研。以调研数据得出的问题为导向,从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发现:价值意蕴上,弥合了大学生思想成长与时代发展间的脱节状态,缝补了大学生在信仰、文化、能力和情怀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方法原则上,通过分析忧患意识在方向指引、历史借鉴、思维批判和现实透视等方面的彰显,以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融入忧患意识;实践理路上,对忧患意识元素进行创造性整合,深度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忧患意识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忧患这个词虽然出现在战国中期,但是论其由来,殷末周初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这种忧患意识作为我们今天居安思危,严谨对事的至妙的法宝,无论是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学习,还是对我们的文学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诗经》中忧患意识的分析,诗经中由忧而患的这种情绪,既可以作为我们疏解情绪解决问题的一种借鉴和思路,也可以作为美学上的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8.
孔见 《中华魂》2013,(9):30-30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这是同我们民族具有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相联系的。像在《周易》这部元典中,《易传》就把《易经》概括为:“其辞危”。就是说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至古于今延绵不息。它是主体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一定问题的思考中所呈现出的压抑感受和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是具有理性意义和意志倾向的沉重情感。忧患意识,作为集各种痛苦与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加强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培育官兵的使命感、积极的进取精神、自觉的问题意识。要规范忧患意识教育内容,进行战争与和平辩证关系教育,历史使命教育,国家安全潜在危险教育,耻辱教育,战斗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