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时间的维度看,自文明起源始,以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为主的和平交往就是不同文明间关系的主流,暴力冲突只占极小比例;冲突是古文明交往的另一种方式,在冲突中,古代诸文明间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扩大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与它的五个发展阶段相联系,拉美的贫困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而言,贫困问题不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有加剧的趋势,消除贫因是拉美社会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文明冲突论”随着9·11的发生日益甚嚣尘上,不同文明之间究竟如何相处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作者从史伯、晏婴的“和同之辩”入手,阐释“和而不同”思想的渊源、内涵以及孔子的对这一思想的总结、应用与后人的丰富、发展;分析多元状态下文明冲突的实质;指出只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东方论坛》2004,(2):39-43
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最初仅仅只是经济界和金融界中的一种现象,但在今天,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经济生活的范围,对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发生了松动。一种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上的文化融合前景似已隐约可见。但与此相对,后殖民时代的传统复兴浪潮和形形色色的原教旨主义呼声又在导致一种日益明显的文化上的全球分裂现象。可以断定在21世纪,整个社会在经济生活方面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同时,在文化精神方面却必定会呈现一个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两种异质文明全面接触的过程中,有冲突也有融合,但冲突表现出即时性;而融合表现出滞后性,文明的融合要通过一个长期的交流和磨合。拿破仑远征埃及造成法国———西方文明和埃及———伊斯兰文明的紧张状态和对抗的不可避免,当然两种文明也有对话交流,世界历史进程中文明的这种双重效应在拿破仑改革及影响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与巴以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质上看 ,巴以冲突是巴勒斯坦和犹太两民族现代化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在三方面 :民族主义目标的对立 ,即两民族均企图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独立国家 ;悖论的经济现代化 ,以色列的经济现代化建立在否认巴勒斯坦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之上 ;作为传统力量的宗教与现代化的矛盾 ,进一步加剧了巴以冲突。从长远来看 ,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 ,必须以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的现代化权利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古印第安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有独自的特点,其生存与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外交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文明构成诸要素中存在着令人费解的巨大反差。从中看到人类文明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贤能治国说或精英统治理论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奠立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科举制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废止科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和典型事件,实际上科举是废于"时"而不是废于"制".科举制在清末被时代和历史潮流所否定,并不意味着这一制度应该永远被否定.尽管科举制有许多局限和弊端,但它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是中国不应忽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源于东西方两种文明的正面碰撞。欧洲的近代化成为其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清帝国的封闭和对外部世界的无知是其在这场冲突中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被动的开放则是中国近代史发端的直接动因。以史为鉴,正视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国才能以更为主动、积极的姿态应对并融入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隔近三十年后重新审视亨廷顿的理论,应该说这一理论作为分析性框架仍具有启迪意义,但不同文明的内在变化与力量消长已经超越了他所展示的文明冲突格局.与三十年前相比,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强劲复兴,伊斯兰主义兴起并产生广泛影响;"新欧亚主义"为俄罗斯提供了认同的基础,使其逐渐摆脱了亨廷顿所谓"无所适从国家"的状态,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远大抱负的国家;西方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仍居于世界主导地位,但由于认同政治的深刻影响,内部社会矛盾激化,对外政策呈现出内敛化态势.中美之间的矛盾比亨廷顿时期更加激化,但冲突的本质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利益或意识形态冲突.文明冲突的框架不可能解释世界政治的所有现象.不同国家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都会影响世界政治的走向,但从长时段来看,文明之间的冲突或融合会对国际秩序产生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拉美国家从19世纪下半叶步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来,先后经历了现代化的初始阶段、自主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调整阶段。探索这一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拉美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脉络,从中吸取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拉美的城市化与"城市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拉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极快,令世人注目.伴随拉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城市病态发展问题.总结拉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加速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和防止城市化病态发展问题的出现,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拉美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美国家在独立后大体都实行过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战略,即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在其现代化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军人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军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世纪前半期,军人考迪罗是拉美政治的主宰者;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军人职业化的发展,军人干政的现象逐渐消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军人再度活跃于拉关政治舞台;二战后,特别是冷战时期,军事学说的变化、军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和政治危机,促使一系列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了军人政权;20世纪80年代后,拉美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但是,拉美国家是否解决了军人干政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拉美民族主义经历了从殖民地时期克里奥尔人的本土意识,到独立战争的英雄们的美洲主义思想,再到19世纪末知识精英的文化民族主义和反美主义,以及二战后作为推动发展与变革力量的经济民族主义。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拉美民族主义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多元化的形式对拉美内政和外交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继经济发展问题之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拉丁美洲作为生态环境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急于求成的发展思路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化进程中造成了令人惋惜的生态环境灾难。森林大面积损毁、淡水资源紧张、土壤平衡破坏、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等环境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20世纪中后期,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拉美国家广泛形成。多渠道保护森林资源、精致型的城市化道路、把握全球化的正面契机为拉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与多数拉美国家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拉美国家的教训与经验对于协调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Theories of demographic change have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how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ertility decline play different roles across social classes that are defined multidimensionally. I use a multidimensional definition of social class along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reproductive histories of women born between 1920 and 1965 in six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to show the following: the enduring connection betwee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fertility differentials, the concomitance of diverse fertility decline trajectories by class, and the role of within- and between-class social distances in promoting/preventing ideational change towards the acceptance of lower fertility. These results enable me to revisit the scope of theories of fertility change and to provide an explanatory narrative centred on empirically constructed social classes (probable social classes) and the macro- and micro-level conditions that influenced their life courses. I use 21 census samples collected between 1970 and 2005 in Bolivia, Brazil, Chile, Colombia, Mexico, and Paraguay.  相似文献   

18.
拉美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较少的排他性,因为混合文化的本身就是不同文化因子的组合,比较容易吸收外来的文化。拉美文学中各种不同流派的发生和形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魔幻现实主义便是阿斯图里亚斯、乌斯拉尔.彼特里、卡彭铁尔将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于拉美现实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拉美的各种文学流派是世界文学思潮在拉美的投影,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文学现象都能从拉美文学中找到对应的东西,但拉美文学从未被其他文学所同化、所取代。拉美文学本身就有一种自我净化的系统,这就是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这种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便是拉美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传统儒学的吸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演变和发展,阐述了儒学对日本古代文明以及工业现代化所起的积极作用,旨在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