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1983年第4期曾刊登了《“二十年疯女之谜”之谜》一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以后,获悉上海市有关部门已在调查这一事件,我们决定暂时不发有关稿件。但不久前又出现了《“疯女”之谜的悬念……》一文,故先发此文,以作评论。相信,“疯女之谜”之谜总是要揭开的,也必须向读者作出清楚的交代。  相似文献   

2.
1 上海一份D杂志今年第一期在“道德法庭”专栏里刊登了一篇《二十年“疯女”之谜》的文章。接着,第二、三、四期上又发表了题为《田珍珠是疯女吗?》的座谈纪要,以及一组为“疯女”田珍珠呼吁和强烈谴责她的丈夫屠勇的稿件。这一件事情引起了全国许多读者的关注。这些文章都说明了田珍珠(作者按:真名应是狄××)这个善良的妇女受她的丈夫屠勇(作者按:真名是杜×)骇人听闻的虐待。二十二年前,杜×为了达到调进上海的目的,硬逼狄装成精神病,以后又百般地折磨她,虐待她,把她打成真的精神病人,使这个身心本来健康的妇女戴上了二十年“疯女”的帽子,三次被关进精神病院……。D杂志是持主持公道替这位“疯女”伸冤的态度的。广大读者读了这些文章也是心情激动,翻腾不已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怎么发生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真是公理何在,国法难容!人们谈论着,等待着有关方面作出真正的判决,渴望那个失去了人性的丈夫受  相似文献   

3.
本刊1983年第一期发表了关于“道德法庭”的一组文章,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许多同志纷纷给本刊编辑部来信来稿,发表意见。现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篇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4.
《文汇报》在1983年7月15日的《百家争鸣》栏发表了余家淮同志的《道德法庭的社会功能》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提出“道德法庭”的名称是一种比喻,是一种呼吁加强道德的社会功能的建议,从而肯定了“道德法庭”专栏是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是社会舆论力量的积极发挥。可是,目前“道德法庭”专栏的文章,究竟是否是发挥了道德  相似文献   

5.
本刊1983年第一、二期曾发表一些文章,就某些报刊的“道德法庭”专栏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现再发表秦文川的文章,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法国社会学评论》杂志1980年第2期发表了巴黎现代史研究所迪亚娜·平托的《战后意大利社会学[1950—1980]》(见本刊1982年第1期“论著提要”)。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社会学研究所C.朱塞佩·罗塞蒂教授对平托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法国社会学评论》1982年第2期发表了罗塞蒂的《致D.平托》和平托的《答罗塞蒂》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均涉及意大利社会学发展状况以及有关意大利社会学发展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7.
房德邻 《浙江学刊》2003,(4):135-140
马忠文先生在《浙江学刊》2 0 0 2年第 4期发表的《1 888年康有为在北京活动探微》一文 (以下简称《探微》) ,针对以往学术界对这次上书给予很高评价 ,提出不同意见。文章揭露康有为在上书活动中“亟亟奔走于权门 ,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出仕机会”。此论过于片面 ,也曲解了上书活动的意义。一《探微》主要是论证梁鼎芬所写的《驳逆犯康有为书》① 和《康有为事实》② 中的观点 :康有为首次上书活动乃“意在乞恩”和“求得富贵”。《探微》又补充了几条史料 ,予以证实。梁的两篇文章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 898年 …  相似文献   

8.
本刊1999年第4期刊发的文章《90年代文化产品的趋众性探析》(作者温朝霞,笔名为“夏朝”),被国内很有影响的最大型综合性、学术性文摘刊物─—《新华文摘》 1999年第11期“文化·教育”专栏全文转载,并在封面要目作为重要文章介绍。此外,本刊同期刊发的钱翠玉、黄四清两位作者合写的文章《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思想》也被1999年第12期《新华文摘》转摘了主要观点,大大增强了本刊的影响。本刊近期刊发的2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会文转载、转摘@唐遒  相似文献   

9.
黄克剑,1946年生。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在本刊发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1983年第4期)、《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近代中国的萌生与拓展》(1987年第1期)等论文。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防务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历来是日本国内外比较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在这方面开展学术探讨,本刊去年已发表了几篇观点不尽相同的文章,今年第2期又发表了潘俊峰同志的《日本会成为军事大国吗?》的论文,本期再发表温味几、王力争同志的文章。所有这些文章都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本刊予以发表,目的是为了引起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苏联《远东问题》季刊1983年第1期发表了苏联历史学博士T.阿卡托娃写的一篇介绍我国革命先辈邓中夏的文章,题目是《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相似文献   

12.
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科学学类)》1979年第5期,介绍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副董事长D·伯利奎德在美国《研究管理》杂志1977年第5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在基层工作的青年,工作之余我和同事都欢喜翻阅各类报刊,《道德法庭》栏里的文章常成为我们议论的话题。有的青年说:“《道德法庭》有些文章有味道,够刺激”。我想,一篇文章如果仅仅是给人以这种印象,能算是一篇好文章吗? 现在各种刊物很多,读者也很多,这充分反映了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编辑、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尽量把报刊办得好一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但不能单纯追求发行量,而塞进一些庸俗低级的东西,以迎合某些人的需要。我感到少数《道德法庭》文章就存在着这样的倾向。记得有一篇讲一对堕落夫妻的文章在一本刊物上登出来以后,有些人争相传阅,对此文谈论得最多的无非是一女二男同睡一铺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是值得怀念的一年。当时《学习与探索》正处于困难的境地,恰好我有一篇题目为《论封建结构振荡与自救方法的失败》的文章在编辑部。这篇文章因为它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封建结构,我内心很怕它发表后会给杂志带来新的麻烦,所以想把它要回来,暂时不发表。可是我又有点犹豫,因为《学习与探索》一直很支持自己的研究工作,现在他们遇到了困难,本应该给他们支持和关怀,把文章要回来,是不是会产生误会,认为在困难的时候拆台,把好意误解为是一种“落井下石”的行为。我当时的处境也不妙,一些好心的朋友劝我,还是正正经经地搞点学问,不要再去搞那些“奇谈怪论”了。我很矛眉,十分犹豫,不知该不该将那篇文章要回来。正在我感到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九年五月,我在《黑龙江大学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共旅欧支部的文章。一九八○年七月,《南开学报》第四期发表了《关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几个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针对我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它对弄清旅政党团组织的名称、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1期刊登了何青萍同志对“控制农村人口剧增的综合方案”提出疑虑的来信,第2期又发表了彭穗宁同志对综合方案可行性表示异议的文章,使我意识到《人口控制与城市化进程的综合方案》(载贵刊1990年第8期)一文的观点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因此,我借贵刊一角对《方案》一文作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疯女”之谜》自从上海D杂志发表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广大读者极为关心这件建国来罕见的事件是否已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作为当年亲自给狄××看过病的专科医生,精神上的压力也是很重的。一年多来我曾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责难,但没有把此事真象公诸于众,其中原因是复杂的。现在,我愿把这个人为的“谜”底揭开,向广大读者作如实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萨米尔·阿明教授发表在《非洲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期上的《积累和发展:一个理论模式》这篇文章,扼要而又准确地概述了他对当代主要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R.普塔克(Roderich Ptak)博士,联邦德国汉学家,现任教于海德堡大学,是《西方澳门史研究》(载本刊今年第1期)和《澳门的奴隶买卖和黑人》两篇文章作者,关山是文章译者,信中除叙述友谊外还谈到一些国外学术动态,承蒙关山同意,在这里发表。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一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时,出版委员会为每篇文章作了题解和注释。实践证明,这对于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是人有裨益的。大部分题解和注释是写得好的,但也有个别的写得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毛泽东选集》的首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题解,就是其中之一例。题解写道,“毛泽东同志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先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出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主办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上。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二期转载了此文。后经过修改,又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三日出版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五集第一一六、一一七期上。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的前后,即一九二五年末到一九二六年春,党内是否存在着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当时的张国焘,其主要错误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还是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