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的“正邪兼赋”说与正面人物塑造李庆信如果说写人是小说叙事的中心环节,那么,塑造正面人物,在小说创作中往往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正面人物在一般作品(侧重讽刺暴露或抹去了一切理想光采的作品除外)中,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直接关涉到作品的...  相似文献   

2.
<正> 怎样评价《水浒传》中的招安,是对《水浒传》一书及其主人公宋江如何评价的关键。多年来大家对《水浒传》和宋江评价上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招安问题看法的不同。所以,这一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本文根据百回本《水浒传》,对招安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水游传》为什么写招安要评价招安,就必须弄清为什么写招安。《水浒传》中,有一条明晰的发展着的思想线索,即由反朝廷而御外侮而大一统。它体现在结构上,则是起义上梁山、受招安征辽和打方腊三个组成部分。活动在书中的主要正面人物,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草泽”英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问题,是文艺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怎样去写社会主义的新人呢?作为作家应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呢? 首先,要写出时代精神来,师出反映时代本质特征的方面来。写社会主义新人,首要的是写出人的先进、崇高、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如反映共产党员楷模焦裕禄的报告文学和电影,通过描绘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生动情节,体现了焦裕禄襟怀坦白,公而忘私,勤勤恳恳为  相似文献   

4.
丹东、本溪、辽阳三市的文学学会,于六月中旬在丹东联合举行文艺理论讨论会。会上讨论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问题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问题。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问题,不但应是文艺创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而且也应是文艺理论界充分重视的问题。会上对怎样理解这一口号的提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等有所争论。  相似文献   

5.
近来,文艺舆论比较强调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反映了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的要求,也是文艺自身为了得到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应当看到,近几年来,新人形象的塑造正是文艺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早在短篇小说《班主任》中,其主人公张俊石,就是一个新人形象。随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和发展,新人形象不断出现于作品中,而且日益丰富多样、鲜明生动。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创作上和理论上还存在着对新人形象的意义估计不足,甚至根本怀疑的观点。那种单纯揭露阴暗面而调子消沉的作品,那种一味追求离奇情节而趣味低级的作品,那种一见强调新人形象就斥为“正统”而摇头的情况,足以说明文艺形势大好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以至有同志在回顾“写英雄人物”这一主张的历史过程时,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难道真的需要强调写英雄人物?这种需要是我们文艺的幸运还是不幸?”凡此种种都证明,新人形象塑造问题上存在的某些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彻底澄清,很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家知道,新人形象塑造问题确实受到过“左”的干扰。但是,婴儿同污水毕竟是两回事,不能皂白不分地把两者一起泼掉。文学如果不塑追足以体现历史发展趋向的先进人物的形象,这不仅不符合革命现实主义精神,恐怕也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本色。上世纪的现实主义优秀文艺,当它揭露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时,也并没有忽视对生活中的美的发掘。以深刻的批判锋芒而攀登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高峰的托尔斯泰,是如此重视那种不断前进的人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文艺理论的引导。敏锐、正确、深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文艺理论,对提高创作质量,促进创作繁荣,能起到重大的怍用;反之,则会将文艺创作引向歧途。近十年来,文艺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是比较活跃的,如1979年关于悲剧问题、现实主义问题及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1980年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艺术典型问题及共同美问题的讨论;1981年关于艺术规律、文艺反映社会生活本质问题的讨论;1982年关于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关于朦胧诗的讨论;1983年关于军事题材、青年题  相似文献   

7.
典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然而就这句话本身的理解却各有不同,特别是对“一个‘这个’”的理解不一,有的同志认为“一个‘这个’”就是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典型的代名词,有的认为恩格斯在此引用黑格尔的“一个‘这个’”是为了强调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我赞成第二种说法。恩格斯写信的背景及原信的意思恩格斯这句名言是针对敏娜·考茨基在《旧人和新人》中对主要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描写这一缺点而发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欧洲一些国家正处于革命的准备阶段,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省哲学学会、省社科院哲学所和省“五四三”办公室联合召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在宁的省哲学学会理事及宣传、理论战线的同志共六十多人参加了讨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霞林同志到会并作了发言。讨论会上,一些同志就精神文明的基础理论、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存在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9.
我在文史哲一九五四年第十期上写了一篇谈经济法则的短文,用意是想对讨论我国过渡时期经济法则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试作一个简单和通俗的解答,但因那篇文章写的比较简略,同时又限於个人的水平,所以就显得不够深入和全面,甚至有不正确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例如在说明经济法则和社会发展法则的区别时,我很同意叶未明同志的意见,文中虽然指出了经济法则和社会发展法则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也说明了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但对这个区别说的不够全面,所以容易使人感到两者好像是没有什麽区别似的。叶未明同志说我无意中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法  相似文献   

10.
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必须对经典著作有一番深入扎实的研究,切实地掌握其精神实质,否则就会发生错误。乐燕平同志写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恩格斯的伟大哲学著作进行了通俗的解说,这种作法无疑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解说的内容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和错误由于违背了原作的精神,因而必然会  相似文献   

11.
唐代僧尼道士受田问题的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均田制度下僧尼道士的受田问题,作为唐代均田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引起了一些国内外史学家的意兴,凡讨论唐代均田问题的论著,无不涉及这一内容,日本汉学家森庆来还写过讨论这一问题的专题文章。但是,到目前,在关于唐代僧尼道士受田的时间问题;僧尼受田的意义和办法问题的探讨中,还残存着一缕障眼的云雾。随之,给我们认识唐王朝的经济政策和宗教政策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发出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庄严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精神污染必须用精神力量去战胜它。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清除产生精神污染的种种错误理论观点和文艺作品,使社会主义文坛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空气清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加紧写出好文章,好作品,特别是努力塑造,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新人,用新人的光辉形象去吸引广大读者,用新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感染青年一代,从而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抵制精神污染,使其无孔可入,无机可乘。这样看来,在当前这场清除精神污染的斗争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论语·微子篇》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也说:“又有微子,王子比干、箕子……皆贤人也。”从上引材料很明显的看出,孔子与孟子都把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称为“仁”和“贤人”。并对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上述记载,本文把孔子和孟子的说法概括为“殷之三仁”说。对这三个人由于受孔孟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很长时期内都是褒之者多,而贬之者极少,基本上是被视为正面人物的。现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具体分析这三个人,对笼统地把这三个人都视为正面人物的说法是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的。对这三个人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本文拟就对这个问题谈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时代,写小说需要更高的智慧,因为读者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了,从而对小说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很多作家都感叹,小说越写越难。读者需要“有新意”的小说。作家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赢得读者。白天光先生的中篇小说《小福子的幸福日记》(以下简称《小福子》)就是一篇“新人眼目”的小说,在艺术上的创新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5.
排孔开新与国民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国 《河北学刊》2003,23(3):174-17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文化新人为着中国现代文化价值的重建和文化信念的确立 ,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激烈的排孔开新 ,由批判旧文化旧思想到重视社会主体———人的问题 ,主张进行国民性改造 ,这就为五四时期的排孔开新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样 ,国民性改造问题 ,就成为排孔开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链条中的一个关节点。国民性改造的讨论在排孔开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是新文化运动进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对问题讨论的一种深化。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是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的根本问题 ,因此 ,它不会满足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破与立 ,必然要以社会主体的根本改善为问题的解决和答案。  相似文献   

16.
曹滢 《学术探索》2012,(9):108-109
人物故事是特稿选材的一个主要方式,因为人物故事能充分体现可读性和人情味。本文对两个特稿例证的分析说明,没有故事,没有人物,就不是一篇能够吸引人的特稿。这也是记者在日常报道中与编辑部讨论最多的问题:"特稿写什么?"——特稿写人。  相似文献   

17.
论真理的主观性及其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就真理的主观性,及与此有关的“主观真理”、真理的阶级性等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讨论。 1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在论述真理问题时,从来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随便打开一本哲学教科书来看,在真理那一章节,不是写“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就是写“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好象一讲真理的主观性,就  相似文献   

18.
古诗《上山采蘼芜》,余冠英说是写一个由于其“丈夫一时的好恶”而被弃的“弃妇的诗”(《汉魏六朝诗选》),季镇淮亦认为是“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的弃妇诗(《历代诗歌选》)。多年来,对此无异议者。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符合原诗本意的。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不难看出,这诗写的是一对已离异的恩爱夫妻的对话。故人逢故夫“长跪”相问,重礼相敬,并关心他们的幸福,问道:“新人复何如?”如果故人是由于故夫喜新厌旧而抛弃,对其故夫不会如此深情,只能是恨和怨。如果故夫是喜新弃旧的轻薄儿,也不可能以劳动好坏作为标准来评价新人与故人,从而得出“未若故人姝”、“新人不如故”的结论来。因此以我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我国学术界长期来讨论的一个问题。文化大革命前,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学术理论问题搞成了政治问题,讨论的一方——杨献珍同志,遭受迫害。同时在理论上也造成了混乱,直到如今尚需要进一步澄清。现在陆续发表了杨献珍同志在当时写的文章,这就把讨论的问题恢复了原来的面貌。但是,到目前为止,讨论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在一些问题上分歧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拟从哲学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 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给敏·考茨基和玛·哈克奈斯写的两封著名的信中,着重论到了文艺的倾向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等重要文艺问题。这些问题不只在当时,就在今天也还是我们文艺实践中未能完善解决的重要问题。重读恩格斯的这些经典性论述,有所感触和启发,写出来供大家讨论。文艺都要有鲜明的倾向性吗?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没有自己的倾向性;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的倾向性,这在艺术创作中也是自然的事。反对文艺作品有倾向性,这是违反艺术常规的,那么,提倡文艺作品都要有鲜明的倾向性是不是符合艺术常规呢?这是个为大多数人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