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形式秀丽多彩的文化遗产,用共同劳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各族人民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伟大功绩在历史上不仅起了繁荣发展我国文化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和文化事业也有过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是各民族人民共有的,中华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史应该是我国各族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共同创造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主要以汉族文学史为主,对于各少数民族的古老、丰富、灿烂多彩的文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却涉及得很少,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彝文文学史»是目前彝族文学史中第一部以当代彝文文学发展历史为考察对象的文学史专著,其中民族语文学凸显民族艺术特质和民族文化特征、立足民族性将外来文学精华民族化三个方面?构成了其民族文学观的主要内容,在世界文学语境下,其实质则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文学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论金代多元一体的各民族文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4.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5.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存在民族文学的划分标准不明确,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民族特质被遮蔽,文学史著作很容易成为一个各族文学的大拼盘,以线性历史时序来编写多民族文学史存在局限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有相应的对策:第一,划分民族文学只能以作者的民族成分为唯一标准;第二,应结合作家的民族身份来评价其人其作;第三,应理清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第四,可以结合地域文学发展演变、各种文学题材或体裁的发展演变等结构线索来书写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富有历史精神。古代的文论家素来喜欢用历史的眼光,将以往的文学进行整理和批评,编写了不少具有文学史性质的作品。假如说删《七略》而成的《汉书·艺文志》是文学史的最初雏形的话,那么以后又陆续发展和创造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文学史作品。在近代,中国传统的文学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西方资产阶级的史学观点、治史方法和编史体例的影响下,一批新型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纷纷面世,使中国文学的历史批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样的时势下,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回鹘文《玄奘传》及其译者胜光法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友好相处,频繁地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都为创造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为了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各民族之间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互相学习,彼此帮助,取长补短。过去,汉族文化高度的发展,就曾经吸收其它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其它民族也将大量汉文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而加以利用。汉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体认着科学的文学观念的学术著作,对我国文学史学科的初创,具有相对的示范意义。《白话文学史》的突出贡献,是以文体形式为线索,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文学,梳理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势,影响了此后一系列文学史著作的编著;《白话文学史》的五大缺点,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目的的冲突。这些,都应做出历史的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9.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古典文学研究有许多重要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打破了汉族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传统观念,开始注意搜集、整理、研究各兄弟民族的古典文学(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这是很正确的。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汉民族和各个兄弟民族经过千百年的斗争融合而成的,因此,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培育的。丰富的中国文学遗产,当然也包括各民族的文学遗产在内。解放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纠正了过去的错误,注意了这方面的工作,出版了一些专书,发表了一些论文,创办了一些刊物。但是,多年来,对各兄弟民族的口头遗产注意得多(当然应该抢救、研究这些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时,只有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我国各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民族心灵的结晶,一部中国文学史便应是中华民族心灵动荡变化的纪实,它反映着我们民族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昭示着人民对生活与美的感受才能。“研究文学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发掘民族的心理素质,探讨民族的审美经验,把握在这种审美心灵支配下民族文学传统的生成和演进规律,藉以指导文学的未来运行”。纵观我国解放后出版的一系列文学史著作,很难说有几部生机灵动、构思独特的,社会发展论政治中心论取代了一切非政治的如文化、心理的研究,使我们的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为此就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文学史模式,建构一种审美的、现代的、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2.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元代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他是元初重要文臣和诗文作家,但是在我们几部权威性文学史著作中,都不被提及。他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史地位,实际被抹煞了。笔者认为,这有失客观公允。而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却不单纯是文学方面的,它还关联着深广的历史文化原因,也可以说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因此这个问题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如果说存在一个误区,那么它的性质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在民族问题上的评价失误,由此影响到文学的取舍。在那几部权威性文学史中,元初文坛的代表人物是刘因和赵孟(?)。刘因和赵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的“显在的样式”包括各民族文学不同的表达形式、语种、文学样式、不同的传播介质。中国文学的多民族特征表现出“独享”向“群体共享”的发展趋向和复杂的“独享”、“群体共享”与“部分共享”并存的多重特性。中国文学的“隐性式样”则是制约和影响中国文学精神形成与文学发展历史轨迹的各民族复杂的文化形态和关系。传统文学史写作中线性的历史时序,忽视了共时性的历史空间各民族文学间的影响和融通。文化、语种、文学形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民族文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并整体推进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史结构中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民族特点,这是关于不同民族的文学的本质特点,只要有民族的区别,也就存在着文学的不同的民族特点。在谈到我国的文学的民族特点时,既包括国内各民族和国外其他民族的区别,也包括国内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区别。因而谈文学的民族特点时,既包括中华民族文学的总的特点,也包括各民族之间的文学的具体特点。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在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时,不能不研究文学的民族特点,只有发扬民族文学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作出我们民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史是各个兄弟民族的作家共同书写而成的。其中和唐诗、宋词相比并的元曲,少数民族作家更以其辛勤的劳作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首先是因为元曲这一文学体制的形成就是各民族文化在中原相交融的产物,其次是由于少数民族的作家,承袭了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又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中原传统的汉文化,就使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言文字进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功绩不小,但问题不少,亟待重写。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应有焕然一新的面貌:一是应描绘出历史的中国文学的整体形象,应充分而明确地展示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的深层的内在客观规律,并将这规律的揭示体现和贯通于整部史著.二是应最充分鲜明地显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以促进未来文学的发展.要讲民族性格(如表现于文章之讲气势气象)、民族心理(如重内蕴含蓄)、民族思维(如尤重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民族文字(如其优势、性状、特点和规律)、民族文论(如体系、理论、术语)的特色。要以文学观念的更新去对文学史作当代审视或现代阐释.三是评论作品要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而尤重艺术特性.四是应包含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这互相沟通交融的两部分。五是以往的文学史著有些重要观点和指导思想很需商榷:如几乎一律采取普列汉诺夫的文艺只能起源于劳动说这种谬论.撰写史著的指导思想并非真正民族化现代化的文学思想,其实质是苏式的掺杂点西洋、本土的东西,而并未消化融汇,故需彻底更新;新史著要有宽广长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世界文学史的对应参照;其规模和气度要与泱泱文学大国相称媲美,等等。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何以为史?徐清泉无论是一部充满才情的文学史著作,还是一部透显平庸的文学史著作,它们本质上都应当是文学专史著作或说历史著作,而不应当是文学著作本身及其它。这实际上关涉到文学为史的目的问题。无疑,作文学史首先是为了将先人们造就的文学成果及文学传统彪炳...  相似文献   

18.
读了现在通行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现行文学史”),谁都会为我国文学传统之悠久和文学财富之璀灿感到自豪。但是,同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学相比,又不能不说现行文学史还是不完全的。编写包括各民族文学的《中国文学史》,是我国文学史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中华文化既指中华各民族(包括历史上的各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化,也指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建、普遍认同和共同享用的价值观体系及在其指导下的一切文化现象。我国各民族及其文化,在地位上虽无高低之分,但在作用上却有着大小之别。这种情况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我国民族格局的实际状况决定的基本事实,也是中国各民族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根本要求,符合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钓鱼岛的发现及其归属问题,在我国历代文献中有充分而确凿的记载,不仅见之于《顺风相送》《筹海图编》《使琉球录》等海道针经、舆地著作和使臣禀报公文,而且有不少册封使写于海途的诗歌作品相印证。赵朴初在致其友人艾中全的二通书札中即以家史证国史,揭示出其先太高祖赵文楷嘉庆五年写作钓鱼岛诗歌的宝贵文学史料。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发掘出更多的文学文献,佐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一定意义上,家族史或文学史,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相关联,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具体事件往往可以由家族史或文学史体现出来,或者说在家族史和文学史中庋藏和累积了许多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细节。因此,家族史料和文学史料在研究包括舆地海疆等问题在内的重要历史问题时,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