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代表,其"社会批判理论"继承并发扬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并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人性、社会心理等方面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尤其是对"发达工业社会"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即"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但也明显存在着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就“现代性”之存在“时空”与所及“问题”而言,马克思无疑是现代性理论大厦的奠基者。然而,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又往往表现在批判与解构的维度。其中,有关“伪自由”、“异化”与“拜物教”三大批判质点的渐次布展,层层剥离出“现代性”社会之种种颠倒的假象视阈,这也营造了马克思独特的现代性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3.
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电视、电影、出版业等媒介在当今世界成为主导性力量,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先驱性研究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媒介时代”的认同。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其代表作《景观社会》中,展示了对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德波借鉴了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认为景观已成为“媒介时代”的本质,世界完成了从“商品的堆积”到“景观的庞大堆聚”的转变。德波认为明星、休闲旅游和城市化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景观,并对此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从景观社会的批判理论出发,德波探讨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反抗异化的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现代性和资本主义进行武器性批判。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马一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5.
承认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马克思对阶级利益与经济基础的强调,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是相对立的。通过梳理“主奴辩证法”与异化劳动,交换价值与承认关系的物象化,以及阶级斗争与“为承认而斗争”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承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与交往异化(即物化)批判的规范性标准;马克思通过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异化或物化问题,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建立在“物的依赖”基础上,承认就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占有、物质利益分配等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病态表现及由技术统治造成人的新异化的批判之中。它深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的影响。马尔库塞传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传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现代工业社会批判和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系,并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实现自由、幸福和解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于桂凤 《理论界》2020,(1):37-42
当代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哈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可以看作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版本之一。基于对现代社会时间结构变化趋势与特征的分析,罗萨提出社会加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特质。社会加速可以划分为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节奏加速三种形式,其推动机制包括:社会动力是竞争,文化动力是"永恒的应许"和加速循环。社会加速已经成为晚期现代社会一种新的集权主义,不仅违背了现代性的自主性承诺,而且造成了新的异化。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批判。罗萨虽然把异化概念重新引入社会批判理论,但其对异化概念的理解、对新异化形式的归纳及批判,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异化批判理论。这说明马克思的异化批判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其他批判理论所无法替代的价值,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融合论的断言,使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解放主体错失的困境和美学救赎论的虚空。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引领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技术异化批判与劳动异化批判相统一,才能使技术资本主义批判从解释的政治哲学走向实践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9.
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它包括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四个主题。作者通过将其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现代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比较,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作了价值学分析,指出新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人和实践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对现代人和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层文化异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这一批判中,他们没有走向极端,而是得出了关于人之主体性的积极和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观点并转向唯物史观的建构。在改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国家学说基础上,马克思将“普遍性”从国家下降至市民社会,进而得出市民社会不仅决定国家还能够决定宗教的命题。马克思异化批判的双重路径呈现了市民社会中“政治异化”与“经济异化”的双重维度,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逐渐摆脱黑格尔与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藩篱,并孕育了唯物史观萌芽,同时也为重新审视唯物史观的原初形态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的货币批判理论,揭示了马克思进行货币批判的价值取向是消除商业文明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实现人类解放、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体现了“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的价值原则。同时揭示了马克思的货币批判理论对于现代社会,尤其是正在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霍克海姆的支配理论,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论述和剖析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的生存状态,展现了技术异化在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上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马尔库塞积极倡导通过新感性和爱欲解放、艺术革命与总体革命等途径摆脱技术异化,以期实现人的全面解放,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彰显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同时丰富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具体探讨的,他在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关"异化"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异化劳动"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然而,20世纪20年代之后,这一理论遭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质疑和批判,他们在马克思批判精神的导引下形成了自己对于异化理论问题的阐述,并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现代性批判”界定为韦伯与马克思共同面对的问题域.韦伯以“理性化”切入到现代性的揭示与诊断中,立足于理性化的两种逻辑展开现代性悖论的阐释;马克思通过“异化”来揭示现代性悖谬,将“异化劳动”领会为现代性困境的“本质性一度”,并对异化劳动的经济学话语和哲学话语实现批判,由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体现为一种“双重批判”.文...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核心主题。“真正的民主制”作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反思现代国家的缺陷,以实现“人的解放”所提出的政治方案,实际上尚未脱离“政治解放”的理论语境。以“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政治批判帮助马克思厘清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了“当代的普遍问题”才是理解“真正的人的解放”的钥匙,并由此促使马克思转向了市民社会批判。在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中,马克思历经了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人的解放”方案的实践探索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真正共同体”的理论建构,最终实现了对旧的“民主制”解放方案的彻底超越,形成了一个建构性的解放方案——“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于良 《东岳论丛》2022,(7):113-12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青年马克思从哲学领域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青年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最完整、最翔实的阐述即源自这部手稿。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空想共产主义思潮的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历史性交汇”,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已初见曙光。尽管这是一部未竟之作,但异化劳动理论却是青年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参照坐标和思想中轴,由此也彰显出对《手稿》进行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11):47-52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异化批判逻辑。马克思对异化的阐释既蕴含了马克思对人与幸福本质疏离的深刻批判,也蕴含有马克思对幸福社会图景的启蒙性建构。异化概念成为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起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命运及其幸福疏离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基础,扬弃异化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主旨。在异化批判逻辑中,马克思既为我们呈现了人的应然生存样态和幸福社会图景,也为人类真正实现普遍幸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以及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比较研究的加强,在技术的视域下对二者关于人本质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十分必要.在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关系层面,马克思的工具理论具有实践性特点,而海德格尔的用具理论则具有使用性的特点,这一差异导致其对人本质形成作用的不同;在生产的社会性和形而上学的生产层面,马克思关注的是处于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具体的人,海德格尔尽管分析阐述了“上手状态”,却没有为人找到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技术对人的异化层面,马克思将技术的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联系起来,而海德格尔则仅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劳动和物质生产,从社会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异化,从而与海德格尔“此在”理论中人的本质理论和技术异化的形而上学分析有重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许斗斗 《学术研究》2004,1(7):58-6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 ,阐述了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之批判的基础上 ,关于“社会”的本质就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 ,就是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性和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的思想 ,从而展示了马克思的“社会”与“人的本质”观所具有的极为丰富的内在联系及其深刻的理论意蕴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乐强 《学术论坛》2004,3(4):20-23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股批判的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形成鼎足之势,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谓现代性,形成对异化、科技、文化、消费、生态和社会心理等多个主题的批判。这种批判与马克思在19世纪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关联性,对于剖析我国现代化某些负面因素有启示作用,但其本身的过激言行使它堕入了形而上学,从而与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