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京市孕产妇剖宫产升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1年1~12月选择剖宫产的4 793名产妇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心理因素占69.27%、经济因素(家庭收入和医疗保险等)占17.24%、医学指征因素占13.49%.高学历、高收入和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术显著高于普通产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选择剖宫产术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医疗保险、婚姻状况、产妇及家庭心理干预.结论:加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知识宣教,强化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规范化管理,广泛开展无痛分娩和住院服务,正确把握剖宫产指征与时机,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63名从事妇产工作医护人员的视角,了解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剖宫产现状?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有效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的策略,为高淳卫生行政部门推进“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京市高淳区妇康医院(民营)和区人民医院从事妇产工作的63名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EpiData3.0?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3.7%的医护人员在一般情况下,会更倾向于选择自然分娩,6.3%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在选择剖宫产的考虑因素方面,临床指征是考虑的重点(96.8%),其次是产妇及其家人意见(69.8%),医疗风险是第三考虑因素(57.1%);相比公立高淳区人民医院,民营妇康医院医护人员选择剖宫产术对增加本人收入影响更为明显(P=0.019),选择剖宫产术更容易引发医疗纠纷(P=0.002)?结论:临床指征?产妇及其家人意见是医护人员选择剖宫产术的主要考虑重点;二孩政策的实施,使产妇的依从性更高,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4 038例孕产妇相关信息,以其分娩结局(即剖宫产和生理产)为切入点,分析3年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并以2017年为基线,通过多因素分析探查政策施行当年和第二年的效果。总体上,3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4 038名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卡方检验,χ2值为51.708,P<0.001),但根据孕产妇是否高龄(≥35岁)和是否首次分娩分为四类(非高龄非首次分娩孕产妇、非高龄首次分娩孕产妇、高龄非首次分娩孕产妇和高龄首次分娩孕产妇)后发现,仅有非高龄首次分娩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存在下降趋势。在多因素分析中,2018年的剖宫产率为2017年的0.890倍,2019年的剖宫产率为2017年的0.869倍,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和反映《南京市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对于控制35岁以下首次分娩孕产妇的剖宫产率有作用,但对于高危孕产妇的作用并未显现,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政策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我国孕产妇尤其是农村孕产妇主动选择导致的剖宫产率持续上升,私立医院成为实施剖宫产术最多的医院。公立医院严守着国家控制剖宫产率的管理规定,私立医院选择遵从"以病人为中心或主导"的医疗服务理念,孕产妇尤其是农村孕产妇为了回避传统观念强调的分娩之"痛苦"记忆而主动要求行剖宫产,这是当下生育文化中的一种突出现象。深入考察分娩方式选择变化的过程及其动因,可以看到人口流动、市场经济、医疗制度改革、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年轻女性地位提升、价值追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在发挥着综合作用。同时,分娩方式变化这一现象所呈现出来的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女性生育模式从顺其自然走向自主选择、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强调自我权力实现、由他者主导到自我决定的转变,公立医院对规则的严守,私立医院对管理规定的巧妙规避等,充分展现了内涵于急剧变迁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复杂现象和动因,揭示社会变迁中各种外显或内隐现象的深层次含义和本质,有助于更好地认知变化,处理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2016年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并不高,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户口性质、社会保障、一孩性别、流动时间、住房属性和收入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为此,提出从加强公共资源的供给力度和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从学前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人口学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数学领域的灰色预测法,分析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变化情况,预测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八年内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数量,就“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可能会出现的公共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缺口大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全面二孩”政策更好地实施提供科学预测人口增长趋势,调整幼儿园布局、及时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弥补师资缺口、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稳健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政策不断宽松,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政策,由此带来的家庭支出增加可能进一步传导至居民家庭负债增加。基于我国2016年放开“全面二孩”的政策实践,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和截断回归模型,研究该政策对我国居民家庭负债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居民家庭持有负债的概率。边际效应的计算显示,当家庭受到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时,家庭持有负债的概率平均增加6%。据此提出,解决人口问题不仅需要宽松的生育政策,更需要在生育政策外下功夫。从居民家庭负债视角来看,更切实的支持和补贴政策是发挥生育政策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基本落地,但社会各界对这一政策实施的人口学后果仍持有不同观点。基于2014年湘潭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调研数据,文章分析表明:(1)“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为48.8%,农村比城镇人口更想生二孩,单双独家庭比普通家庭更想生二孩;(2)不想生二孩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占比达到56.3%,次要原因是不想对孩子分心和工作事业太忙,分别占13.1%和10.2%;(3)若政策允许,又具有意愿,有明确生育行为的占32.1%,且生育时间安排呈梯次分布,“全面二孩”政策不会造成人口堆积,敏感性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未来,应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品投入,更好实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初衷,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二孩"全面放开,高龄孕妇、经产妇增加,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的防控更显重要"。农村妇女是相对弱势群体,为使这一人群能享受均等化优质服务,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经费,连续实施民生实事项目——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我国农业户籍妇女,向他们免费提供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两癌筛查及增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分析“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践效果,探索实现“三孩”政策目标的经验和路径。通过建立两分类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CGSS2015年和2017年数据分析发现,“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城市育龄群体生育意愿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子女性别偏好;该政策实施后,育龄群体生育女孩意愿明显提高。此外,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和社会保障状况对城市育龄群体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提高城市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除了人口政策调整,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配套性措施,降低育龄群体生育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从托管、就业、医疗、住房以及养老等多个领域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1.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究竟能对人口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假定今后维持“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不变进行了人口预测。结果可知:城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高峰期最多可以新增出生人口400万;政策调整会提高人口峰值,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劳动力供给的衰减速度,但作用微乎其微。从其他国家的人口发展经验看,生育率的下降趋势似乎不可避免。因此,“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应继续监测生育水平,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建立和完善“家庭友好”政策体系;从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应对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7,(9):6-7
2016年全国尽管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很多省份的二孩生育并没有达到预期,部分省份出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口发展的新特征、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政策一经出台迅速引发了中外媒体与民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对报道力度、报道体裁、报道议题、关键词描述、消息源等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总结了中外媒体在“全面二孩”政策报道中的特点,希望能对中国今后的政策报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转型,顺应了抑制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和2016年流动人口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了生育政策转型背景下,流动人口的生计资本对其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在“单独二孩”政策还是“全面二孩”政策下,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有助于促进二孩生育意愿;在物质资本方面,拥有住房反而弱化二孩生育意愿。因此,除了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之外,提升流动人口的生计能力,降低住房压力,是改善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性别角色态度对城镇育龄女性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性别角色态度越现代,意愿生育数量越少,反之则意愿生育数量越多;和男性相比,性别角色态度对女性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更大。由于中国城镇育龄女性性别角色态度更趋向于现代,这可能不利于“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为了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国家需要落实各方面配套政策,促使整个社会集体分担育儿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城镇20—44岁已生育一个孩子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和就业的相互关系,呈现部分职业女性不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在城镇职业女性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条件下,生育对减少收入的影响最大,对减少培训、提拔晋升与就业机会的影响次之,另有1/5的被访者为了工作而延迟二孩生育或不要二孩;反映生育与就业的典型变量具有显著关系,城镇职业女性的一孩怀孕、分娩、育婴越是对收入、提拔晋升和职业培训带来不利影响,越会降低二孩生育意愿,延迟二孩生育时间.为促进城镇女性生育就业协调兼顾,建议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加强执法检查,完善投诉举报机制,推广妇联组织协助政府促进女性公平就业的约谈机制,促进"全面两孩"政策和女性平等就业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7.
2018年4—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城区采用便利抽样,以已婚且未育或已育一个小孩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匿名问卷,以面对面的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南充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为南充市的人口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在213名调查对象中,56人(26.3%)有二孩生育意愿,140人(65.7%)无二孩生育意愿,17人(8.0%)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南充市被调查者的理想子女个数均值为1.46,意愿子女个数均值为1.27。不同文化程度(χ2=7.512)、配偶月收入(χ2=12.641)、理想子女数(χ2=66.401)、一孩性别(χ2=5.441)的育龄妇女间二孩生育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一个孩子性别为女孩(OR=2.641,P=0.021)、丈夫月收入越高(OR=1.761,P=0.028)、理想子女数多于1个(OR=29.040,P<0.001)的育龄妇女更有意愿生育二孩。南充市城区二孩生育意愿处于较低水平,经济收入、理想子女数、一孩性别会影响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对于促进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效应有限,应当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促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数字     
《社区》2017,(1):7-7
我国将新增产床8.9万张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城市大医院产科“一床难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2016年12月23日表示,为解决产科资源总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给产科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高龄产妇的增多,以及疤痕子宫再生育的风险,会增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应加强产前咨询,完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倡导阴道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以及完善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与救治.文章通过对“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的分析,预估产科工作中即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旨在做好相应防范措施,完善孕产妇的管理,加强宣教,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生育意愿是影响实际生育水平的超前变量,是预测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强,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他们的男孩偏好表现比较明显。子女的养育费用、照看孩子的精力和计生政策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关键因素。应切实维护并保障女性农民工的"二孩"生育权益,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风险控制以防止"二孩"出生性别不均衡,以促进全面"二孩"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