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云南民族学院黄惠馄教授的论文集《祭坛就是文坛》(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围绕民族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对民族学怎样科学地认识和研究民族文化作了深入地探讨。尽管该书出版在95年大连“全国民族学工作会议”之前,但却十分符合大连会议关于加强民族学学科理论建设的倡议,故想就书中的主要观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作点阐述,谨求教于学术界。一、文化是构成民族的核心要素在《祭坛就是文坛)一书的前言中,作者写道:“所谓民族文比,绝不仅仅是世人所理解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它的外延十分广阔,但最重要的是它的核心。这核心联系着民族…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徐亦亭民族学从20世纪初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传入中国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那就是:(1)50年代以前的探索和实践民族学中国化时期。(2)50—60年代新中国民族学发展时期。(3)80年代以来创建社会主义中国民族学时期。提...  相似文献   

3.
一、居住民族学 许多研究者习惯于把各民族以住宅为主体的居住文化仅仅归结为物质文化;甚至只归结为建筑文化;或者仅仅把各民炼的居住生活理解为一种民俗事象,认为它只属于生活的范畴。应该说,这些看法既有某些道理,又有其片面性。 居住民族学主要研究各民族的居住生活。居住文化与居住问题。对于民族学而言,居住民族学只是一种专题性的研究,它侧重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与居住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尤其注意在居住文化上所反映的民族特征;但同时,居住民族学也是一种综合性研究,这是因为,任何民族的居住生活都与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民族的居住文化,也都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它关乎到技术的、生产的、生活的、家庭的、社会的、甚至观念形态的等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几乎所有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学研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但在十年浩劫期间,民族学在我国被全盘否定了,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绩被彻底抹煞了,只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民族学才得以重见天日。去年10月间,在贵阳召开了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这显示着我国民族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开端。目前,在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民族学研究的成就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评价。本文在研究的对象上提出了个人的一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不会被排挤、取代笔者对中国民族学曾有下述认识,“中国民族学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学科‘功能性强,自身理论研究弱’,一些理论颇强的研究,尤其缺乏地位,甚至可谓步步为退;强调功能,为现实服务,但却忽视了自身的建设。”’①在阅读一些学者的论文后,似乎更加深了上述印象。中国民族学的问题,早在198O年的贵阳会议,1991年的延吉会议中都已有暴露和专户]研讨,事隔近二十年,问题依然,矛盾却增多,民族学的自身建设上,似乎长期处于脚根不前的状态,世纪之交,民族学仍然被老问题所困扰。而且这几年来,情况似乎更趋每况愈…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中国民族学科的积累、形成和发展历程,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中国建立发展的过程。上下三千四百多年浩繁的书籍记载的少数民族情况属于民族学研究的资料积累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民族学正式建立并开始向中国传播时期;1926年以后中国民族学研究逐渐开展,建国以来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中国民族学体系逐渐形成,但仍需不断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奠基性著作所确立的基本原理,经过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仍然具有强大活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民族学应当为现实服务,为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科学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民族学如何为现实服务这一问题,作者提出;第一,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第二,民族学必须实行学科间的渗透,它需要与相关的学科密切配合,其它学科也同样需要它的合作;第三,民族学为现实服务的范围非常广阔,但应首先注意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紧迫问题,其中,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是四化建设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民族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本文是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的闭幕词。  相似文献   

8.
种族是生物学上的范畴,而种族主义则是以某些种族为劣等、其他种族为优等这样一种信念为基础而进行的压迫。族群(ethnicity)正越来越被认识为文化身份,并被认为是正面的。但是,以文化上的差异为根据的歧视依然存在。为了纠正概念上的这种偏颇,可以使用两对术语——种族主义/种族性和族群主义/族群性——来分指这些现象中各自的负面和正面。必须坚持区分种族和族群以及族群和民族。领土和文化结合,便有民族;而族群是二者分离的产物。种族的和族群的群体是有机的;而阶级是集合性的集体,其单元为个人。理论上,所有阶级的成员按与其总体规模的比例而存在于不同的种族/族群群体中,但阶级在这些群体中的实际分布情况却大为不同。这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需要考察和阐明。  相似文献   

9.
赵敦华 《文史哲》2004,(4):15-21
文化与基因是否有关系?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人文科学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达尔文主义入手,进而研究达尔文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根本差别,显然,达尔文主义进入人性和道德等领域过程中出现的动物行为学、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等学科,扩展了人们关于人自身的认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留下一系列不能简单地用基因与文化的直接关系来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作深入科学的、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并比较了自17世纪在大西洋世界开始同非欧洲裔种族广泛接触以来美法两国对待种族间通婚(miscegenation or métissage)的态度。本文把对种族混血问题可能做出的回应分为若干类型,认为后来变成美国的英属殖民地迅速形成了对种族通婚(尤其是黑人与白人通婚)的严格限制态度;这种态度贯穿美国的大部分历史,直到今天还深具影响力。18—19世纪和20世纪早中期,法国人一直坚持种族具有自然的、生物决定性的种族观念,但他们对待种族间通婚或跨种族纳妾行为的态度却比较务实。法国种族理论家和法兰西帝国在某些情况下还维护甚至支持某些形式的种族通婚。两国的态度差别可作如下总结:从历史看,美国白人对种族纯洁理想的追求比法国人更强烈、更执著。看看被按肤色标记的低等群体的非洲裔美国人的独特地位,再看看几乎不存在同样现象的法国大区,两国的态度差别便会得到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学学会于1991年7月5日至9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搞好民族学学科建设这一中心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民族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民族学界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主张“大民族学”(或称“广义民族学”),认为凡有关民族方面的研究都属于民族学,有的同志主张“小民族学” (或称“狭义民族学”)。在这次会议上,有的同志认为,在国家尚未正式将民族学列为一级学科之前,要把民族学研究领域扩大到“广义民族学”的范围,是不会被某些同志接受的。为此,建议此次会议不必讨论大小民族学问题,而暂时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提出的研究范围,来讨论民族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民族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①中国民族学应以民族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②研究领域要有个科学的界定,边缘学科不能取而代之,民族学也不是这些边缘学科的简单相加。③中国民族学要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必须首先需要重视一般学科的普遍规律、我国的有利条件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问题。④中国民族学的任务包括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和民族学队伍如何建设两个内容,近期任务则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3.
政治民族学作为政治科学与民族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科学资料的积累,以及分别来自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有关人类政治行为与有关各民族政治生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课题研究不断开拓,促使必须有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来整合各个方面对民族政治的研究;同时,也因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改革,为政治民族学的研究赋予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对政治民族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的学科理论与方法问题,就有必要加以队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木基元 《学术探索》2001,1(1):61-64
本文扼要地回顾了西南民族学实物资料的调查、征集与研究历程,指出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民族博物馆事业也是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文章还讨论了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民族博物馆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越轨行为的成因、本质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调控 ,历史上有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理论的解释。但这些理论有一些共同的局限性 ,阻碍着对越轨问题的深刻认识。从社会差别制度化的角度来看 ,越轨行为是对社会差别制度化的反叛。制度创新则是解决越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锋 《东南学术》2004,(3):9-16
马克思晚年笔记和人类学的关系,是自美国学者劳伦斯·克拉德发表马克思晚年笔记以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相关文本为依据,既有力地论证了笔记和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著作之间、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研究和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实证研究之间的原则区别,具体地说明了笔记的指导思想、哲学思维仍然是唯物史观,也充分肯定了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对验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推动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肯定了笔记与人类学、民族学等具体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全面说明了笔记与人类学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研究即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法则或研究领域的成果对某一问题进行学术考察,这种研究的结论会对这两个领域学术原则的证实及发展同时做出贡献.民族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范畴内不同学科在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互相借鉴.民族学和历史学各自作为一门自律的科学,它们需要借鉴彼此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但这并不等于说两门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彼此可以直接适用.不过,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并不否认人类学和历史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区别.概括地说,有如下几点:(1)历史学的研究工作建立在无数观察者提供的文献资料的根据之上,间接地通过这些史料“复原”特定的社会风貌,民族学则强调在实地调查中通过研究者对现实社会的直接参与和理解研究资料,以展示特定文化中的社会原型.(2)历史学对人类社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划分为前期和新时期。新时期民族学发展的特点是:1.研究范围不断扩大;2.研究重点有了新变化;3.理论研究受到更大重视;4.应用研究得到加强。展望未来,中国民族学研究者任重道远。为了使民族学研究进入新境界,作者认为有四个问题要给予重视:1.要扩大学科的对外开放程度,这是民族学获得更大发展的前提;2.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列为民族学的中心课题,是争取民族学更快发展的关键;3.加强民族学方法论的研究,促进传统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民族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保证;4.建立中国民族学的理论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学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桑耀华
  桑耀华,男,云南洱源人。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原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云南大学政治课教研室哲学教师,参加过云南民族调查及云南少数民族简史、简志编写工作,现已离休。著作有:《德昂族简史》(主要撰稿人),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德昂族》,民族出版社出版;《茶水清清话德昂》,云南儿童出版社出版。参与调查、整理并编辑《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编辑《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辑《思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主要有:《茫蛮和金齿族属试论》,(《云南社会科学》),曾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金齿国盛衰简论》,(《中央民族学院学报》);《景颇族山官问题初论》,(《民族学研究》第五辑);《论近代景颇族社会的半部落半封建性质》,(《云南社会科学》);《部落释义补正》,(《辞书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是生物学与工程学的结合,它以对生命的设计、修饰和建构为目的,对认识和理解生命过程,解决能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包括生物安全问题和对生命概念理解的问题。文章在对合成生物学的利益与风险的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合成生物学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特征。将合成生物学视阈下的生命概念与宗教、进化论和传统哲学对生命的理解对照,指出合成生物学将生命还原为可以借生命元件组装的生命体可能带来的对生命的漠视。最后提出,科学上能够做的未必应该做,能够不仅意味着权力,更是一种责任,呼吁谨慎地开展合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