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ternet的出现及其迅速扩大持续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它是任何传统工具所不能描述的一个新对象,正因为如此,从虚拟文本作者(如电影、小说),到严肃的科学家(从计算机、逻辑学到建筑学),再到不同立场的哲学家,各色人等都加入到与此有关的讨论中来。如果按照当代社会学的意见,把自我反思性视为高级或晚期现代性的基本品质,那么在全部讨论中,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出:在网络背景中,思想或思想生产本身究竟发生何种变迁,我们是否能够按照传统思想方式来对待网络?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便直接面对了这一类问题。张亮的《网络·历史·思想》从历史/非历史的界限勾勒了思想生产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把“信念和抉择”这个古老问题拉回到当代语境之中;胡大平的《网络·界面·思想》以七个网络关键词描述了思想生产方式的本体论张力在网络中的诸种表现,从而把历史地面对由网络所征兆的当代社会张力作为当代思想生产的核心问题;赵涛的《超文本·全球脑·内爆》则对网络时代思想生产所面临的困局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社会学考察。从整个讨论看,虽然三位作者都没有给出终极性的技术或政策结论,但有趣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地把主体置于某种显著的位置上。或许,这见证了要想回答网络给思想生产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非常困难的。编辑部支持讨论但不期望得到最终的结论,我们相信,问题本身及其答案只能在讨论过程中深化或得以理解。  相似文献   

2.
Internet的出现及其迅速扩大持续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它是任何传统工具所不能描述的一个新对象,正因为如此,从虚拟文本作者(如电影、小说),到严肃的科学家(从计算机、逻辑学到建筑学),再到不同立场的哲学家,各色人等都加入到与此有关的讨论中来。如果按照当代社会学的意见,把自我反思性视为高级或晚期现代性的基本品质,那么在全部讨论中,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出:在网络背景中,思想或思想生产本身究竟发生何种变迁,我们是否能够按照传统思想方式来对待网络?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便直接面对了这一类问题。张亮的《网络·历史·思想》从历史/非历史的界限勾勒了思想生产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把“信念和抉择”这个古老问题拉回到当代语境之中;胡大平的《网络·界面·思想》以七个网络关键词描述了思想生产方式的本体论张力在网络中的诸种表现,从而把历史地面对由网络所征兆的当代社会张力作为当代思想生产的核心问题;赵涛的《超文本·全球脑·内爆》则对网络时代思想生产所面临的困局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社会学考察。从整个讨论看,虽然三位作者都没有给出终极性的技术或政策结论,但有趣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地把主体置于某种显著的位置上。或许,这见证了要想回答网络给思想生产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非常困难的。编辑部支持讨论但不期望得到最终的结论,我们相信,问题本身及其答案只能在讨论过程中深化或得以理解。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正是世界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反映在史学研究领域,则是旧的史学体系受到冲击,新的史学理论日渐纷起.人们试图通过创立新的理论来构造史学新体系.在这之中,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以其独特的见解写出了名噪世界的代表作《历史的观念》.此书于1946年出版,出版后立刻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此,他的史学理论影响甚广.本文拟对他的史学理论作一评述. 一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由于历史本身具有一维性,即一去不返性,因此,对于认识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高屋建瓴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历史的证明,是现实的昭示,也是未来的呼唤。“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面向新世纪的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可以说,是我们党的新世纪宣言。  相似文献   

5.
庄泽珑 《理论界》2023,(1):68-74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让尼采给许多后世学者留下了“反历史”的刻板印象,但这个早期文本不能有效涵盖尼采对待历史的总体态度,历史感在他后续的哲学思想中承担着重要功能。无论是强调其中的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历史对尼采来说始终与多元主义相联系,它一方面表现出对任何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表现出对事物内部异质成分的洞察力。在主张多元与流变的绝对性时,尼采没有与他的语词保持距离,故而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尼采历史思想的“隐喻”诠释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1.有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历史的连续性就是稳定的同一性和不动摇的确定性,非连续性不过是表面现象。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种流行观念的典型表达:“宗”是不变的同一性和确定性,它贯穿于“万变”的表面现象之中而坚持不动,历经千年万载,这“宗”只需打扫打扫外表的浮尘就可以拿过来照旧发挥其作用与意义。这种永恒不变的“宗”的观点是尼采早已驳斥了的抽象的“同一性”概念。这种历史观,意在复制原本、重演历史。持这种观点的人即使明知原本不能完全复制,历史不能完全重演,他也要在“宗”字上面做文章,只要“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7.
傅元峰 《中州学刊》2001,9(6):38-42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已经开始入史,但中国现代文学治史者仍有许多困惑,诸如研究对象的称谓——概念问题、研究单元的界定——分期问题、研究对象的性质——现代性问题等,至今无法廓清。梳理学界有关文学史与文学现代性的论争,对现代文学研究进行反思,已是我们面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命题的当务之急。在对研究现象综述与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一个以“五四”文学为内核的文化场的设想,以期在文学本位上解决上述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共同成为民族精神联续的纽带。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是受其“新理学”哲学立场决定的。在他看来,历史在本质上就是受到“理”的贯注、由诸多历史事物组成的有机体。冯友兰主张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了他维护和发展儒家文化的新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历史认知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历史研究中永恒的图景。但是,历史认知并非漫无边际的想象,它必须受制于历史实然,必须严格限制在史料允许的空间。因为,我们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者视历史为一种虚构的存在,一种文本,而是坚定地相信,过去曾经发生过并肯定发生过,并确信我们有可能在相对真实的意义上重建史实;正是由于相信历史实然是存在的,而非后现代理论所认为的历史书写只是一种文学想象,因此,我们追求基于史料基础上的“真实”,相信“历史遗迹”比“证词”更有效,“原始”证据比“二手”证据更有效,并致力于借助“原始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综合、比照和分析,重新获致历史的合理性解释。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仅在于“赋予过去的事件以实在性,也赋予它们意义”。因此,诠释是历史研究的灵魂。但是,历史学家的工作特点是“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十分容易陷入“历史辉格主义”,从“过去”中发现现在,由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史学界以及哲学、文艺理论界对有关历史和史学的理论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对于历史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韩震、孟鸣歧的《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以下简称《历史诠释学》)就是这些成果中的一种。该书系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历史诠释学的学术专著,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围绕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历史诠释的历史,历史本体的诠释性,历史认识的诠释性,历史叙述的诠释性,历史的诠释性与诠释的历史性,历史诠释的有效性。全书首尾一贯,纵横兼顾,内容全面,编排有致,视…  相似文献   

12.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观察当代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对历史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即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本体论问题;也包括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即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和历史价值论问题。二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不存在对立的问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概括地说,历史事实具有一次性、历史现象具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关联性,就不能确立正确的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论地理条件与民族发展王夫之认为中国的自然地理形势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以外民族的不同气质。王夫之这样描述中国的地理疆界:“中国之形,北阻沙漠,西北界河、湟,西隔大山,南穷炎海,自合浦而北至于碣石,皆海之所环也。”王夫之对中国北、南、东三面疆域的描述大体符合当时中国疆域的三边界限,而认为西北界限在河湟,是因为王夫之的“中国”概念是指民族居住的地区,他排除了今天西藏、新疆广大民族地区,这一点是十分狭隘的。因为汉朝已在今天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元朝已在今西藏设乌斯藏宣慰司来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一般、商品生产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撇开物质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个不同角度研究和界定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搞清和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论述,有利于理顺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政策工具,网络实名制在推行过程中引发了各方议论。这些议论背后,实质上是涉及多方的政治诉求,也隐藏着建构我国公共领域的风险。以网络实名制为切入点,梳理中国近年来实名制政策的变迁历程;以政府、公众和网络运营商三方为分析视角,探讨各自背后的利益诉求与风险。作为哈贝马斯语境下典型的“公共领域”,实名制无法将虚拟网络的公共性和批判性有效发挥,反而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对我国网络公共领域构建中的责任和困境的论证,总结网络实名制推进过程中的三种错误,即绝对自由主义,实名与匿名对立和推进过程中的一步到位;提出建构虚拟公共领域的两条路径和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学术坛坫已开展多年,刚刚跨入九十年代,《文学遗产》又新辟“文学史观与文学史”专拦,以此进一步推动讨论的深入、持久。这就又一次显示文学史研究在当代古典文学这一学科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吸引一代又一代学人以极大兴趣与高昂热情拼搏其间,议论纷纭,高潮迭起,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但认识上的岐异,亦属盛况空前,问题的圆满解决,更属遥遥无期,也许它正是一个永远也统一不了认识、亦无须统一认识的学术难题。对此,本文主要从文学史方法论的角度略陈谫陋,管窥蠡测,难为笃论。  相似文献   

17.
传说·历史·历史记忆——从20世纪的新史学到后现代史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科学实证的历史研究通常把传说与历史二元对立起来 ,而后现代史学的挑战却对此进行了质疑 ,因为他们试图解构历史撰写的客观性。事实上 ,无论口头传说还是历史文献 ,都是历史记忆的不同表述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共同的特征 ,将两者对接起来 ,以期深化和丰富历史研究。从乾嘉时期的历史考据 ,到现代实证史学 ,再到后现代史学 ,人们始终关注史料 ,因为史料是史家了解过去的惟一桥梁 ,只不过他们在如何了解真实的过去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并不仅仅表明学术史的断裂 ,同时也显示了一条连续的、一以贯之的思想链。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日本文坛上,大江健三郎(1935~)是个举足轻重的“先锋派”代表作家。在近30年的文笔生涯里,他以锐意求新追求与世界文学同步的态势,以包括小说、评论和随笔在内的大量文学制作,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并且,随着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欧  相似文献   

19.
○赵老师,曾有一篇文章用“追求不断创新之路”来概括您的学术历程。您早期的文章及著作,如《清对明议和二三见》、《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等等,从学术套路上来说都是传统的政治史,这是不是当时史学界研究现状的一个反映?●我1982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当时史学界的状况和政治情况一样,处在一个拨乱反正的阶段。过去的很多问题是一个禁区,不能讨论的;有一些问题虽然当时没有遭到意识形态的限制,但也都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如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思想解放后,也还没有一些新问题出现,只好把一些老问题拿来讨论,当然这个过程比较短。我的第一本专著是…  相似文献   

20.
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和一门科学,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起码的历史知识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茫然无知的人,不能算做真正有文化的人,也很难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理想。同样,一个轻视和遗忘了自己历史的民族和国家,也不可能成为有高度文化教养和高度精神文明的民族和国家。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足迹和记忆,是现实的母胎和摇篮。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对立和统一,就象一个人的生命是幼年和老年的对立和统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