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国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9):46-48
锅炉给水在线检测系统连续测量pH值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pH值随温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反应.系统采用计算机对pH值进行自动补偿,并对电极进行清洗,提高了pH值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啤酒生产线上空瓶灌装前的残留液检测环节,提出了基于电容耦合原理的玻璃瓶残留液嵌入式在线检测系统。采用STM32F103VET6为主控制器,设计高频激励电路模块作为信号发送端,耦合信号接收电路模块作为信号接收端,串口通信电路模块实现与上位机交互。实验表明,系统可在速度大于36 000瓶/h的啤酒生产线稳定且可靠的检测出残留液超标的空瓶,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图像分析法对加工流水线上传送的工件实施非接触检测。它包括流水线传送件轮廓图像的获取、采用的数字图像格式、传送件几何要素的判别与分析处理及有关的实验测试结果等。 相似文献
4.
路春铃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6,(4)
本文介绍了当前数控机床上常用的几种误差测量方法与仪器的原理,并对数控加工在线检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编程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离轴高斯光束通过一个初级球差光学系统后,其相对光强的分布,通过数值积分,可以得到它与系统球差的大小和光束的入射位置的关系曲线。利用这个关系曲线以及瑞利判据,可以对激光扫描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激光扫描声学显微镜图像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激光扫描声学显微镜(SLAM)图像信号的近似模型,针对SLAM图像的统计特性和各个环节噪声特性,提出了密度比较算法,采用数学形态滤波,对图像进行了处理,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人脸软组织三维重建的方法.首先采用激光扫描系统对人脸进行扫描,然后利用采集的点云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中的反求工程方法,建立面部三维曲面模型.通过重建的模型与原始点云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知,面部轮廓的反求精度可达0.30~0.02 mm.利用本文所提出的面部软组织重建方法,可以为颌面外科与面部正畸研究提供三维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
9.
采用CCD摄像头拍摄机织物图像,根据其特性进行图像处理,自动寻找条纹方向并旋转图像.通过运用误差处理的方法,得到精确的织物经纬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拍摄一幅图像即可快速得到织物的经纬两个方向的密度,比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计算量小,并可以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纺织品密度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0.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laserscanningconfocalmicroscopy,LSCM)有效地排除了非焦平面信息,提高了分辨率和对比度,使图像更为精确清晰,与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技术组合,LSCM实现了连续光学切片,广泛应用于生物三维结构重组及动态分析。LSCM是一种无损深层形态结构分析的重要方法,可以对材料进行深层形貌观察;本文主要综述了LSCM的成像原理以及LSCM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工程材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光栅式数字测量仪、工业PC机和数据采集电路组成一个小型系统,对二极管注胶情况进行检测.仪器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PC机采用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做出直方图和均值一极差(x^--R)控制图,反映被测对象质量是否合格的统计规律,不仅实现了对光电二极管注胶的检测功能,而且对改进生产工序、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于无接触、无感染的Er:YAG激光验血采样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流体工质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的各种测量技术,阐明了应用激光引发热栅方法测量液体热扩散系数的理论、实验装置和实验技术,给出了应用该方法测量液体以及液体混合物热徼扩散系数的一些典型结果,并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使得数控机床和三坐标测量机等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1000mm/s,而目前商用外差干涉仪的测量速度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为此该文采用长度为206mm、频差约728MHz的普通全内腔He-Ne热稳频激光器为光源,外加带有高频振荡器形成的交流信号进行脉冲计数的信号处理电路,构成高精度高速双纵模热稳频激光干涉仪。通过实验对干涉仪的测量速度和精度进行了验证,其精度达到0.1μm/800mm。实验证明,该干涉仪可以对速度为1000mm/s的运动物体进行位移和速度测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的实验,对常温下生物质材料在秒量级脉冲加热下的导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本实验的条件分别进行了抛物线型和双曲线型两种导热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傅里叶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而双曲线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差很大,这说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在所用的生物质材料中没有发现非傅里叶现象,同时也说明某些文献所述各种生物质材料的热松弛时间为秒量级的结论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