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姜建 《江苏社会科学》2005,12(6):193-197
20世纪20年代,出于对文学自身本质和价值的理解,也出于对时代特征和时代任务的把握,开明派作家提出了“真诚”的文学观念。它修正了文学研究会“再现”说和创造社“表现”说各自的理论偏执,既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符合启蒙时代的社会吁求,也更能揭示文学的本体意义,从而实现了文学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这种文学观念的独特内涵和价值在于,它从“立人”的角度,揭示了文学从作者到作品、从题材到风格、从创作到批评的内在关联和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刑法解释的良心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刑法调整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人权与包括犯罪人基本人权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之间的关系。刑法的价值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包括犯罪人基本人权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法解释是适用刑法进而实现刑法价值的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一能动的释法过程中,唯有司法者坚守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作为人共通部分的“常识、常情、常理”即“良心”,才能保证释法的结果不违背普通公民的意志,也才能够最终实现刑法的价值。这就是刑法解释的底限。  相似文献   

3.
晚年丁玲肯定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启蒙价值,鼓吹文学的"真实性"和"批判性"原则,导致了对杂文创作的重视.在内容层面上,其杂文创作以"反封建"为其思想线索,以社会问题和文艺界问题为言说重点,大胆揭发问题、针砭时弊;在形式层面上,则通过采用"谈话"式的自然语调和"谈话"式的直白语言,自觉追求"劲捷直白"的风格,较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晚年丁玲的杂文创作继承"五四"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传统,表现出了直面现实、干预现实的"韦护精神".  相似文献   

4.
杂文名称内涵复杂,这不但表现在杂文之"杂"上,而且杂文之"文"也义域广泛.杂文从文类泛称到文体专称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使得其命名方式和分类特征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矛盾和困惑.作为文体专称意义上的杂文是在宋明总集的编纂过程中定型的,基础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主的古文杂文创作,而编选体例和文类设置上则与<文选>和<文心雕龙>有很深的渊源.中唐以降,古文中杂文在内容功能、语言风格、表现方式以及题目篇幅上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语丝"时期的鲁迅杂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创作于1924年至三十年代以前的杂文,分别编入《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计一百四十多篇。这些杂文大都发表于《语丝》、《莽原》、《京报副刊》,其中又以发表在《语丝》上的居多,鲁迅又恰在1929年底写了《我和语丝的始终》,其中说:“同我关系较为长久的,要算《语丝》了。”所以我们可将鲁迅这一阶段的杂文,称为语丝时期的杂文。这一阶段,他创作了各种体式的杂文作品,对杂文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辛勤探索。这些作品,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迷人的艺术魅力,显示了鲁迅作为…  相似文献   

6.
秦似(1917—1986)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杂文家,他由写诗而步入文坛。自“贪婪”地读完《鲁迅全集》,尤其是对其中的杂文“恋恋不舍”并“不知不觉间受了感染”之后,便从一九四○年始转而进行杂文创作。四十余年间,他共创作发表了六百多篇杂文(另在诗词、音韵学、戏曲等方面也多有成果)。这些杂文,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中国现当代杂文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得到人们的称赞。本文试就其杂文的美学特色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倡导个体自由,注重群己平衡,这是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其核心内容就是他的“三民”(民力、民智、民德)人权法律思想。走出严复人权法律思想的困境,就应当创新释义儒家“人”学,逐步建设现代公民社会,才能实现法治下的现代人权理想。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看客”现象作为社会的不谐和音屡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看客”现象的实质是人格丧失、道德沦落和社会责任消退,具有“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性”和“否认道德责任”的特征.从心理、人性、制度和社会维度分析“看客”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看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消除“看客”现象的关键.必须大力培育社会公共空间,加强公民身份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和公共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结构是文学作品表现内容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体现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鲁迅的杂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但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他的杂文不仅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而且结构严谨缜密,灵活多样,准确而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使他的杂文具有“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作为杂文作者的现代评论派在五四后曾为新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又表现出矛盾惶惑的心理状态。他们在女师大学潮中带着一种私淑的情感和政治偏见攻击学生运动,贬损鲁迅。但他们与章士钊、杨荫榆等纠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权势”,又为鲁迅及语丝派的杂文创作创造了一种“反作用”力,使杂文在对抗中获得了繁荣,尤其带来了艺术上的重大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