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唱法历史悠久,美声唱法风华正茂。在内蒙古民族地区,蒙古长调中的呼吸、共鸣、声腔特色艺术表现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对美声唱法技巧的借鉴与运用。努力将蒙古长调唱法中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与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和演唱技巧结合起来,对于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史学研究方法,对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上的美声唱法与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的民族唱法如何相融合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从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得出美声唱法要与民族唱法相融合的必要性,进而指出声乐演唱艺术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融合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设立了四种唱法,分别为原生态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这四种唱法的命名个体不够恰切,总体不够协调。为了进行恰切的命名,从民族音乐学和艺术学视角入手,统一以演唱的歌曲体裁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为前提,将其分别命名为:中华土风唱法、欧洲古典唱法、当代国风唱法和当代流行唱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声唱法是由文艺复兴时期歌剧的兴起并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歌唱流派,他拥有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中国声乐艺术是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最大程度地结合起来,以最适合的声音与形式将歌曲展示给听者,使民族唱法因为吸取美声唱法的优点而更加完美的艺术。可见美声唱法对我国的声乐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云燕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9):76-77,119
以跨界演唱这一声乐艺术领域出现的新型演唱形式为视角,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对两者在技术、风格、审美等方面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进行了研究,认为两种唱法在呼吸技巧上都要求深呼吸,强调声音要来自深沉饱满的气息;在共鸣技术上,民族唱法借鉴了美声唱法中混合共鸣的技巧,依照作品的需要适当使用整体共鸣法;在咬字吐词技巧上,把西洋的发声方法和中国传统的咬字行腔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达到字声结合、字正腔圆的演唱要求。在演唱风格上,融合了美声唱法注重声音技巧、内在含蓄和民族唱法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在审美上,两种唱法朝着文化多元、艺术多元、演唱方式方法多元的欣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发声技巧的比较,对二者的共同规律与个性差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在民族唱法的演唱中有效借鉴美声唱法的几个切入点,提出广采博纳的声乐艺术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体系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存。这种格局是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逐步形成的.由于目前声乐界对不同唱法的判定标准不够明确,加之一些同志对民族声乐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许多教师都宣称自己是美声学派,甚至一些本属于民族唱法的教师也认为自己教的是美声唱法。这种状况,不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不利于建立中国的声乐学派。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当今世界,各国、各声乐学派林立.这些学派的异同是什么?区别不同派别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从发声角度看,各学派的发声…  相似文献   

8.
当代民族唱法在保持我国民族语言、文化、风格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精髓,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形成了民族唱法的新趋势、新高度,使民族唱法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是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声乐教学、演唱的发展,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者之间的界限在人们大脑中越来越模糊。笔者主要从气息运用、共鸣腔体、语言发音特点三个方面研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以期对声乐教学、演唱有所启迪,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唱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民族唱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民族唱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西方美声唱法一样值得大力提倡,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民族唱法的规律,以促进教学,为民族唱法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蒙古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且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其中,蒙古族长调是最具鲜明游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演唱形式。美声唱法与长调演唱中既有许多不同之处,又有许多相融相生的地方。本文重点阐述了长调与美声唱法各自的特点、长调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并提出了长调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咽音"作为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一种妙方,是歌唱教学中应该吸收和借鉴的优秀经验成果。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咽音",科学地处理好气息、声带和发音管的平衡与配套关系,就能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明亮结实、通透优美,在演唱中完美地把高、中、低音贯通,从而起到大大增强声音穿透力、持久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咽音"不仅对美声唱法有特效,同时也可为民族唱法所用,把"咽音"练唱法融入歌唱教学,将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划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进行阐述 ,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 ,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一元文化在内外动力下破裂成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在融合中再次整合抽象。建国初我国声乐就出现了传统声乐与美声唱法两元文化的冲突,经过讨论确立了新中国唱法要摄取中国民间传统唱法的精华,有机地接受外来的进步理论和方法,创造具有十足的民族气派歌唱方法的方针。在二十一世纪初原生态民歌大潮席卷中华大地,多元的风格显示了个性的魅力,唤醒了声乐的民族性,相形之下,民族唱法的单一性更日渐显露。在多元文化影响下,我们要认清民族唱法和原生态都是民族声乐,既要看到它们的不足加以批评,又要审时度势加快民族声乐的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民族声乐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声乐研究是以西洋美声唱法研究在中国出现为起点,期间经历了晚清、民国及新中国几个时期。在科学性歌唱的出现、声乐嗓音科学的引入、现代民族唱法的形成和声乐学科体系的构建等声乐发展的重要阶段,都有相应著述出现,对中国声乐研究的节点性成果进行了内容诠释。  相似文献   

17.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在各自发展的历程中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系,三种唱法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不断的碰撞,并在碰撞中相互借鉴、融合,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扩大受众,三种唱法由碰撞到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代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必然选择,更是三种唱法自身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内驱力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推进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教育和创新有重大作用,应当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由此追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对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意义,提出加快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加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美声唱法融合、坚持以民族传统唱法为根基、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以及在学校实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等。  相似文献   

19.
三种唱法的特征及其融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一门感染力与表现力很丰富的艺术,它的一切唱法都在不断地革新与发展着。在我国就其唱法讲大致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这里不包括戏曲、曲艺等其它艺术的演唱方法).那么如何来认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能使三种唱法广收博取,为我所用,来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持久发展。因此,对三种唱法进行一些认识了解分析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分别诞生在西方与东方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在理论上追根溯源,在技法上有助于促进双向交流,进而为构建、完善我们的民族的声乐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