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2005年,"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重新抬头,主要表现为部分势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政治化以及"中国军事威胁论"升温.美国部分势力利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的契机,重拾"中国威胁论",是为了打乱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现阶段,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其对华基本战略,但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重新抬头,主要表现为:部分势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政治化以及"中国军事威胁论"升温.美国部分势力利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的契机,重拾"中国威胁论",是为了打乱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现阶段,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其对华基本战略,但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3.
"东方主义"与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话语方式”是萨义德所称的“东方主义”的含义之一。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一个作为整体的有关“中国威胁”的理论和“话语体系”,是长久以来美国的“东方主义”的一部分。敌对的“二元对立式的”世界观和对至上权力的追求从深层次解释了后冷战时代美国出现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斌 《兰州学刊》2007,(8):41-44
近年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有所抬头,美国、日本和印度是炮制和散播中国军事威胁的主要市场.纵观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国军事威胁论"是缺乏事实依据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军事上没有威胁世界和地区安全,美国、日本、印度三国鼓吹和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背后是他们妄图建立世界和地区霸权的图谋以及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合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重新崛起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新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壮大会对亚洲的稳定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挑战。我们在研究中国重新崛起现象的基础上,回应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的历史记录和当今的表现,均找不到足以支持“中国威胁论”成立的基础。追求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和平,树立“绿色GDP”观念,内建“和谐社会”,外构“和谐世界”是中国重新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利益与共,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发展新型“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对于解决南海争端、消减反台独斗争的后顾之忧、淡化东盟国家的“中国威胁论”、打破美国对我遏制的战略图谋以及拓展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巩固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维护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推进中越“四好”关系发展,必须淡化大国意识,确立平等理念;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从现实出发,和平化解南海争端;加强两国全面、多边的合作,特别是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密切两党之间高层交往,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共同构建睦邻友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美国与东亚一体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东亚一体化离不开美国,美国在经济和政治安全方面也需要东亚;美国对东亚一体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支持到有条件支持的过程,目前尤其关注东亚一体化“去美国化”的动向,并采取了相应的外交行动。针对美国的关注和行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在坚持东亚一体化的地区特色的同时,应表明东亚一体化的开放性;中国要在实际行动中让美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看到其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让东盟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以“威胁中国论”反击“中国威胁论”;超越“亚洲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论争等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为分析视角,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合文化的内涵。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文章对“中国军事威胁论”进行驳斥,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
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开由国务卿和三军首脑参加的高级决策会议,确定了“在大西洋采取攻势,在太平洋采取守势”的“大西洋第一、欧洲第一”的战略原则,即通常所说的“先欧后亚”战略原则。但要实现“先欧后亚”的战略,就要有赖于亚洲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的支援和配合,以牵制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势力,以减轻欧洲战场上的压力。本文就中国抗日战争对“先欧后亚”战略原则实施的支援作一论述,以期从这一角度阐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国抗战迟缓了德日法西斯的迅速勾结,孤立了法西斯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威胁论”自1990年8月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提出至今,在各种诱因的刺激下反反复复掀起了几个高潮,涌现出各种形态。国内外研究成果颇多,一般按内容将其分类且无法比较,而鲜有研究者对其按国别分类并进行比较。文章将其粗略划分为美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中国威胁论”和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包括欧盟和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两种形态,并作简要比较,以此彰显其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英的《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是一部具有很高理论素养的著作.该书着重分析了美国媒体名记、专栏作家与中美关系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之间互动的情况,以建构主义结构互动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威胁论”为平台,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理论根源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台湾历来是中国的一个省,之所以在时下成为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的。本文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的世界和中国国内的形势变化出发,以事件的历史发展为顺序,力求阐明中国台湾的问题化是与美国这一外国势力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而对中国内政进行粗暴干涉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亚洲战略的调整、苏联全球积极进攻战略的开展以及东南亚“权力真空”的出现,日本基于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这一战略追求,在日美安全体制的框架下,积极调整安全战略,努力充实防卫力量,提出了综合性、主动性的安全政策,将军事安全范围扩大到东南亚地区,力求在东亚地区发挥安全作用。然而,这不仅引起了东盟等国的警戒,也受到日本国内和平势力的反对和美国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挑起中美战略竞争和俄乌冲突背景下,韩美同盟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给东北亚地缘安全形势增添了新的变数。当前,东北亚地缘安全结构逐渐失衡,正处在重塑或重组时期,由于韩国受到陆权与海权两方面势力施加的影响和冲击,拜登政府上台后韩国承受的地缘政治压力会更大。韩国尹锡悦保守政府将“强化韩美同盟”作为第一外交原则,并构建韩美“全球全面战略同盟”。在战略上,韩美同盟已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实现了对接,强化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并对北约打开了合作之门。韩美军事同盟的指向正在发生改变,已不局限于朝鲜半岛,而是开始面向东北亚、“印太”乃至全球,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地缘安全战略上,韩国应该在陆权与海权势力之间保持中立或动态平衡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陈沛绅  袁畅 《南方论刊》2022,(10):12-15
本文以美国三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2017-2021年)关于中国“共同富裕”议题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报道趋势、议题框架、报道倾向三个基本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从2021年开始大量关注“共同富裕”这一中国长期奉行的政策理念,在相关报道中偏重选取中国市场经济与政治制度改革等内容,在报道倾向上整体呈负面态度,对中国相关政策理念的解读存在多方面曲解。这些域外之音的背后,依然不乏潜在的“中国威胁论”底色。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台湾问题形势复杂,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推动台独,台湾民众受到台独分子的误导,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较弱。美国基于遏制中国发展、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意图,不断干涉台湾问题。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两岸关系的法理和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和平统一原则,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深化中美合作,破解美国障碍,以"事实一中"的柔性方略推动两岸统一,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对台独势力进行有效威慑。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和平发展总体战略下谋篇布局,与美国和台独势力博弈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不断深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新殖民主义论”甚嚣尘上。在这样的国际舆论背景下,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中国的政策、战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修辞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说服,因此公共外交话语必须讲究修辞,运用必要的修辞方法使自己的话语更具说服力。在此主要探讨了政府层面的公共外交话语的修辞策略,主要是修辞格的运用策略,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  相似文献   

18.
尽管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发展,但实际上,遏制中国才是美国对华长期不变的根本性战略目标,而扶植“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即是美国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筹码。“9·11”事件之后,反恐成为美国首要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并以此名义接连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关系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日本对中国的崛起深感威胁。这种对中国的偏见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心理角度对日本“中国威胁论”进行剖析,认为这种论调主要体现了危机意识、保守主义、机会主义、依赖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日本人的心理习惯思维。要改变这一思维实属不易。但我们可以反过来利用日本人的心理习惯思维去消弭“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响,这对我们从深层次把握日本外交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外交的困境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量急剧上升。而实际情况是,中国自身能源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推出了能源外交战略。中国能源外交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日本的阻挠和争夺。日本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为了能保证本国的能源供给,日本在能源外交方面,不惜花费重金,开展“金元外交”,极力阻止中国从中受益;二是美国的竭力遏制。美国是世界上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外交就是围绕自身能源利益而展开的,哪里有丰富的能源,美国就想将其列入自己的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