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看门人”李金华数次掀起“审计风暴”的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在这一年成为舆论关注和百姓瞩目的焦点,他陆续发出“总理也不能干涉审计过程”,“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的真切呐喊。甚至他说:“我就是国家财政的一只看门狗。”干审计工作20年,当审计长7年的李金华说自己“心比较狠、手段比较铁”,为此他快成“孤家寡人”。有时评诘问:审计不是个人利益,何必要让一个人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个人英雄主义的祭台?说到底审计还是制度问题。自从李金华提交审计“清单”後,民意调查显示76%的人为李金华担心。这是个每天坚持晨练的…  相似文献   

2.
继2003年6月,审计署首次全文公布审计报告,点了中央4个部委的名,曝光了一批大案之后,今年6月审计署又如法“炮制”,将被媒体称之为有史以来措词最为严厉的审计报告再次公之于世,审计长李金华再度成为公众人物。在“审计清单”震动全国之初,“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就以“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这一通俗而形象的比喻演绎审计的性质和职能,这也显示出审计长对审计事业的一片决心和忠诚。毋须赘言,审计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如果遮遮掩掩,得过且过,弄虚作假“放一马”,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和初衷,这也是一种渎职乃…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在西安,不管何人见他,都带着教训的语气讲话,他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中国青年报》1988年3月27日) 说明:“不管何人见他”应改为“不管见何人,”第二个“他”可删。第三条鲁迅虽然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我却认为失之妥当,它并非中国古神话未得充  相似文献   

4.
<正>继去年6月,审计署首次全文公布审计报告,点了中央四个部委的名。曝光了一批大案之后,今年6月审计署又如法"炮制",将被媒体称之为有史以来措词最为严厉的审计报告再次公诸于世,审计长李金华再度成为公众人物。 在"审计清单""横空出世"震动全国之初,"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就以"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这一通俗而形象的比喻演绎审计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全球化是推动金融审计发展的现实原因和直接动力。巴塞尔委员会(BCBS)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集中表达了金融机构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的监管发展思路和趋势。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作《2002年度审计报告》坦直把银行经营管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约八成人都对自己捐入公益慈善机构的钱是否能妥善运用持不信任态度,其中大、中学教师对此持不信任态度的超过九成,甚至军人和武警中也有七成人,对善款能否善用表示担心。 调查发现,“常常担心社会募捐机构对捐款管理  相似文献   

7.
消除腐败的进程缓慢可能是因为策略的错误而导致的。大于腐败问题的统计通常是值得商榷的,但目前已知的数据显示,腐败占据了经济活动的很大一部分。在肯尼亚,审计长认为“有疑问的”公共开支在1997年达到了GDP的70%。在拉脱维亚,世界银行最近的一次调查发现,超过40%的家庭和企业认为“腐败是我们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并能帮助解决许多问题。”在坦桑尼亚,对公共服务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向警界、法庭、税收部门及其官员贿赂的钱款占到了这些领域公共支出的62%。而菲律宾的审计署估  相似文献   

8.
陈音 《社区》2005,(15):47-49
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对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提交的2004年度审计报告进行分组审议。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审计18所高校,乱收费达8亿多元”的情况,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审计署一官员披露的A大学违规收费的内幕,令人看到教育管理严重缺失的冰山一角。1035万元教育“捐款收入”哪里去了2004年2月5~27日,审计署对A大学进行延伸审计。审计署派出的审计组进驻后发现,该校2003年向新生收取了1035万元“捐款收入”,未按规定上缴中央财政专户,而是作为其他收入转入自有资金账户。这千万元巨款究竟流向何处?审计组判断,A大学教育收费行…  相似文献   

9.
《江海纵横》2005,(4):30-32
6月28日下午3时40分,人民大会堂二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62岁的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走向前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鞠躬,然后以沉稳的语调报告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经典话语     
蒙编 《今日南国》2006,(13):71-71
我觉得,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针对国家部委的审计报告曝光后的各方反应,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如此解释他的官场哲学。  相似文献   

11.
湖南常德鼎城区有一个张姓副镇长,自《潇湘晨报》2003年6月13日报道他给上访的老农刘富贵“喂粪”以来,我一直将此人铭记在心。虽然“喂粪”情节不知其详,报纸说是给农民“嘴里灌粪”,据其自辩只是“抹粪”,但是,正如6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所说,拿粪便强行往人嘴里塞、往脸上抹,对人的生理、精神的伤害都可谓巨大。刘富贵老汉自己也说,这是他遭遇到的“到死都不会忘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哲学研究》1978年第4期发表了陈元晖同志的《严复和近代实证主义哲学》一文,读后使我想起了日本明治初年的西周其人。因为西周和严复有许多共同之处。陈文指出严复是“中国第一代实证主义者”,是“最早介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到中国来的一位学者”,而西周呢,他也是日本最初的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把西方哲学思想介绍到日本来的第一个人,他们二人都对东方封建思想进行了摧毁性的挑战,起了进步作用。但同时他们却也都散布了“不可知论”、“信仰主义”,为宗教开了方便之门。谈到他们的政治立场也是一致的。严复大肆鼓吹斯宾塞的“平稳进化论”与“平衡论”,  相似文献   

13.
1988年著名美籍华人赵浩生先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访谈时曾大发感慨:“回来看到一些女孩子,不是张牙舞爪,就是诡计多端,从神态到举止不像女人。中国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女人了。现在的中国女性不如我年轻时看到的深沉。”为此“得罪”“半边天”而惹了不少麻烦。时间过去1O年,赵先生不改初衷,仍很关注中国的“女人味”,对中国女性之现状愈加不敢恭维。他认为“这些年中国女性变化太大了。不少城市女性表面上比美国还洋化”。对一些吃“青春饭”的年轻女性尤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4.
梁牛 《中华魂》2008,(2):35-35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一次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们就是得罪人的","要当审计长,就必须断掉自己的后路"。(据第2444期《报刊文摘》)审计长一言铿锵,掷地有声!"得罪人"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可"断后路"是个什么概念呢?其实,与"得罪人"联系起来理解,"断后路"的意思便不言而喻!自古以来有言道,"你好我好大家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和《新疆都市报》的记者共同采访了一位“超女”选手的妈妈,结果曝出了许多“内幕”。(8月31日《中国青年报》)其中最惊人的部分,是花钱“买票”。一开始,这位选手的父母就投资万余元,为自己的女儿制作海报和传单,走在大街上,看到人就发。后来,妈妈被邀请到长  相似文献   

16.
校园小编语     
uk编辑姐姐: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我阅读了《阅读与作文》第9期,我之所以写此信给您,是因为看了“探究阅读”中的《你是否将感恩遗失在风里》。为什么丛飞叔叔会是这样的结局?我希望您能找到作者,让她告诉那位忘恩负义的小A,告诉他:“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有的图名、有的图利,至于他图什么,他图幸福!”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他们渡过灾难,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幸福!请帮我问一下他(小A):“你的心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心被你遗漏在哪里?”我想对他们说一句:“请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因为不是他们的付出,你将是另一种结局。”祝:杂志社越办…  相似文献   

17.
"审计风暴"曾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与其说是世人在关注李金华,不如说是民众在期待刚性反腐制度的力道彰显。记者深入采访李金华,这位善于发现问题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更关注"追究责任",他期待有一天审计不再成为"风暴"……  相似文献   

18.
教育乱收费由来已久。从1994年以来,国家就 开始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通知、禁令 加以整治。去年又推行“一费制”。可令人费解的是, 经过10多年整治,教育乱收费仍然还在收。据6月 28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2004年度审计报 告:审计和调查18所中央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  相似文献   

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传世名篇,但其中“忍能对面为盗贼”一句,却历来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如果讲得不清楚,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迷乱,影响他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郭沫若同志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更是因此对这首诗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他说:“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们为盗贼。”“贫穷人的孩子被骂为‘盗贼’,自己的孩子都是‘娇儿’。他在诉说自己的贫困,他却忘记了农民们比他穷困百倍。”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的教学参考书中,虽然没有采取这样的观点,只说了一句“杜甫对顽童的不满是显然的”,但仍然缺乏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魏正始八年至九年间阮籍为尚书郎 ,很快称病辞去。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不难看出辞职的原因是他看出了其时的尚书何晏等人业已十分腐朽 ,以录尚书事、大将军曹爽为首的集团虽然重权在握 ,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从《咏怀诗》看去 ,阮籍最看不惯他们荒淫腐朽的生活作风 ,担心他们的前途 ,也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他本人不得已而走向隐逸 ,尽管他一向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咏怀诗》可以解释阮籍何以辞去尚书郎一职 ,也预示了他未来将重新出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