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活动及产生的贸易利益。笔者根据开放条件下创新活动引致的贸易利益及其影响机制,对国外最新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一是创新活动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内在生产率,提供新的贸易利益源泉;二是创新决策是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大体上通过出口市场规模扩大效应、采用先进技术与否的二元决策、投入创新活动的强度差异决策等不同影响机制来实现;三是异质性贸易理论的企业创新与出口行为的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对外开放、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微观联系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弹性边际成本法,将标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用成本拉动的方法来分配变动成本。它以广设成本中心、明确责任为中心思想,为构建航运企业成本控制模式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将讨论如何将弹性边际成本法应用到航运企业,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出口贸易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出口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集约边际的贡献占有绝对优势,扩展边际虽然不占优势,却因为市场扩展引致其边际贡献稳步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显著促进了出口集约边际的增长,并通过设立境外人民币结算行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扩展边际的增长,而且其对于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市场扩展边际来实现的。与此同时,跨境收付净额主要影响出口集约边际,而人民币清算行的设立主要影响出口的扩展边际。  相似文献   

4.
资本成本的真相:平均成本还是边际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揭示现行财务管理教材有关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区别和联系,认为资本成本应该是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对立统一体,但是两者经常发生矛盾却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种观点同时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融资者处于强势,投资者处于劣势,并且投资者利益经常被无理剥夺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的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事实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克服了单一产品企业假定的严重缺陷,基于新近发展的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利用2000~2005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面系统地刻画了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的特征性事实,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经济力量。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多产品出口企业主导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特别在2000~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的大约44%来自企业内的扩展边际,集约的边际不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总体层面、分企业所有权属性和贸易方式的不同回归结果,都揭示了影响中国出口企业产品范围的经济力量的稳健性。我们的研究,重新诠释了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来源,企业内的扩展边际作为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被首次揭示出来。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现有基于单一产品假定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对中国出口增长进行经验研究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它明确地提醒我们在进行贸易结构调整时,不应仅仅关注企业间的扩展边际的重要性,更应高度重视企业内的扩展边际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Eaton和Kortum(2002)的基础上,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构建开放经济的多部门模型,研究了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1995~2013年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贸易成本分别下降了0.65和0.60,消除贸易成本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空间由64.92%下降至23.12%。另一方面,消除贸易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存在相互影响,样本期间若同时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7.98%,要高于分别改革两个市场所得到的总效应(仅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或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20.51%或44.29%)。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改革中,中国需要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证明信息化是比较优势一个新的来源,不仅信息基础设施的提升会改善一国出口绩效,而且信息化密度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世界银行对于中国12400家企业2002~2004年的调查数据,在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密度、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变量的内生性之后,实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促使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而获得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代理理论认为解决经理人过度保守主要需要依靠让经理人拥有更多股权.高阶理论则认为企业决策团队的统计性特征与认知将会影响企业的风险行为.文章通过整合代理理论和高阶理论,为预测企业风险行为建立了更精细的模型.利用中国中小板与创业板的上市企业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检验.具体而言,任期异质性会抑制企业的风险行为,职能异质性则会促进企业风险行为.与代理理论预期的相反,发现增加管理者持股比例,将会降低企业风险行为,并且这种抑制性作用也体现在降低职能异质性对风险行为的正向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出口增长在过去20年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波动性,出口经常性的大幅波动将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保持出口中速增长的稳定机制,这一稳定机制既应包括短期的政策性刺激手段,更应侧重于长期的结构性调整,特别的应着力于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应成为建立出口增长稳定机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际生产分割影响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之前研究集中在讨论产业部门的效应,本文从产品"蕴含"(embodied)污染的角度进行分析。依据最新可获得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考虑加工贸易,利用改进的结构分解模型(SDA),本文研究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出口的迅猛增长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排放(剔除加工贸易的影响);其次,排放强度的大幅度降低有效地缓解了环境压力,但生产技术变化的方向、最终消费的高速增长使得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从产品"蕴含"污染的角度,建筑业的扩张对CO2排放影响明显,2002年至2007年间对该产品的消费贡献了28%的CO2排放增幅。因此,应加强技术进步的减排作用,诸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等。  相似文献   

13.
As the exchange rate, foreign demand, and production costs evolve, domestic producers are continually faced with two choices: whether to be an exporter and, if so, how much to export. We develop a dynamic structural model of export supply that characterizes these two decisions. The model embodies plant‐level heterogeneity in export profits, uncertainty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future profits, and market entry costs for new exporters. Using a Bayesian Monte Carlo Markov chain estimator, we fit this model to plant‐level panel data on three Colomb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e obtain profit function and sunk entry cost coefficients, and use them to simulate export responses to shifts in the exchange‐rate process and several types of export subsidies. In each case, the aggregate export response depends on entry cost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exchange rate process, prior exporting experience, and producer heterogeneity. Export revenue subsidies are far more effective at stimulating exports than policies that subsidize entry costs.  相似文献   

14.
运用MSVAR模型分析1952年~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用bootstrap仿真实验检验模型系数的显著性,利用状态相依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简化解释MSVAR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状态转换的时点,可以明确地确定两种状态,即国内或者国际环境不稳定,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1;国内和国际环境稳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2。进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动态非线性关系,在国内和国际环境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较长期的正效应;在国内和国际环境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不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负影响,并且具有比稳定状态时冲击影响更大、延续期短的特征。进出口贸易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汇率变动影响产品边际成本以及加成率大小,从而影响进出口企业市场定价。在Berman等(2012)基础上,本文引入产品质量、外国进口中间产品投入以及出口目的国消费偏好因子,研究产品异质性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影响。结论是出口产品生产效率越高,使用国外中间产品投入越少,产品质量越高,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弹性越大,汇率传递越不完全。随后,本文采用中国19万多家企业对153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关出口数据,从企业、产品和东道国的三维层面(Firm-Product-Destination Level),分别检验产品绝对销售量、相对市场份额和产品质量3个产品异质性指标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口至低收入与高收入国家的子样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受汇率波动风险最小的产品,是市场份额占有率较高,并具有较高质量的优势产品,而非出口销售额大,但在国际分工中走低端生产路线的低质量产品。结论对于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下中国出口厂商因市定价策略的贸易利益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roduct, functional and geographical diversification on the sales, exports and profitability of export intermediaries (EIs). It is based on a mailed survey of a sample of 135 British E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duct and unrelated functional diversification are important to an EI's export stability. EIs that tend to carry undifferentiated products also exhibit more stable export sales. Although geographical diversification itself was not found to affect performance, focus o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seems to be critical for an EI's stability and growth of sales and export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可能影响中国贸易超调的原因归纳为五类,即贸易结构、供应链国际化、经济形势、贸易政策和中国特定因素,每类指标均选取多个变量纳入计量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经验分析结果稳健地表明,"可延迟商品"的出口比重成为中国贸易超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主要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比重、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增长率,以及中国库存占GDP比重,对中国贸易超调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出口退税因素以及游资因素对超调幅度的影响未能获得实际数据的支持。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克服超调问题,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出路在于,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外包,在国际生产链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扩展贸易方向、有选择地接受国际先进生产方式,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同贸易伙伴的协调对话,以此来减轻贸易超调的幅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成为创新大国,拥有较大规模的创新数量,但还不是创新强国,创新质量水平较低。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出口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与外贸出口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互动作用较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经济收敛在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异质性特征,并研究了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间经济收敛的影响。之前研究普遍发现人均GDP在省际间不存在绝对收敛。本文指出,这一总体性的结论忽略了不同产业在收敛性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发现,与人均GDP不同,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表现出稳健的绝对收敛特性。工业部门的收敛没有导致整体经济的收敛,原因有两个方面:(1)非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存在收敛。(2)各省份工业化程度不平衡。落后省份工业占比较小,导致工业生产率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小。通过反事实分析我们发现,若缩小各省份之间工业占比的差距,省际间人均GDP即会出现明显的收敛。本文结论说明产业结构在解释我国地区经济收敛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优化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为何高出口密集度企业的生产率反而更低?通过将出口密集度和固定成本的取舍关系融入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本文阐述了出口密集度与企业生产率的关联机制。模型结论表明:低效率企业会通过"低固定成本—高出口密集度"方式参与对外贸易,高效率企业则通过"高固定成本—低出口密集度"方式同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进行规模化销售。当外需减小时,大规模高出口密集度企业可能首先退出市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本文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