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我的哲学生涯几乎是和《江汉论坛》同步的,和《江汉论坛》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1958年我从学工转到习文,读到创刊的《理论战线》。196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到武汉,毕业论文就是在《江汉学报》上发表的。这是我的处女作。自此以后,我先后在上面发表过七篇文稿。《江汉论坛》成为我发表作品最多的刊物。也就是说,我得益于它是最多的。因此,我总是怀着感激之情面对《江汉论坛》,它是我的又一个读研究生的学校,编辑同志是我不倦的老师。记得1962年在武昌饭店开社联大会,把稿件交给编辑时…  相似文献   

2.
《江汉论坛》的前身,是《理论战线》和后来的《江汉学报》.《理论战线》创刊于1958年1月,至今年1月已是30个春秋,达到"而立"之年了.从《理论战线》起,我一直就是刊物编辑部的牵头人,直到1985年1月退出工作岗位为止.可是,当编辑部同志约我为30周年写点文字时,我却感到困惑,不知从何谈起.想了想,只好做一点历史的回顾,同时说一些相应的意见,聊以塞责.  相似文献   

3.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论坛》(其前身是《理论战线》、《江汉学报》)跨入不惑之年的大喜日子里,刊物的领导一再约我写点文字。我从1964年8月调离高校教学岗位来到原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后,便一直在刊物工作,先后任过编辑、编辑组长、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主编等职。1992年4月离开主编岗位专事研究工作后,仍被省新闻出版局聘为期刊审读员,并兼任省期刊协会、省社科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对《论坛》经历的风风雨雨,深有所知,多有所感。可真要下起笔来,又似乎面对一团乱麻,一时不易理出头绪。思来想去,还是就期刊工作者面临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江汉论坛》杂志社多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办刊质量,为发展和繁荣党的学术理论事业、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贡献。极大地激发和增强了杂志社同仁献身期刊编辑工作的事业心和职业荣誉感,出现了全社上下团结一心、争创一流的可喜局面,杂志社的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台阶。大家都感到,最近几年在《江汉论坛》创刊41年来的发展历史中是最好的时期之一。《江汉论坛》的工作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不久前,《江汉论坛》杂志社被共青团湖北省…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今天,是《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畅谈四十年艰苦创业的体会,共同祝福《江汉论坛》的美好明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并代表省委宣传部向《江汉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心支持《江汉论坛》和为刊物做出贡献的各位作者、历任编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四十年前,《江汉论坛》的前身《理论战线》正式创刊。作为建国后国内最早创办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四十年来,《江汉论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推出了一大批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经过四十年的发…  相似文献   

6.
5月8日上午,武昌新闻大酒店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庆祝《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在这里召开。百余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省委常委、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重农,全国政协常委、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到会祝贺。王重农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谈了五点意见。王重农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向《江汉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心支持《江汉论坛》和为刊物做出贡献的各位作者、历任编辑以及社会各界人土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充分肯定了《江汉论坛》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繁荣党的…  相似文献   

7.
人到中年以后,似乎总有一种怀旧的情结。回首大半生,一切功名利禄的身外之物都如过眼云烟,惟有生命途程中的各种“第一次”的精神感受是难忘的:例如,童年时代第一次看到壮丽的日出时的惊讶和激动,第一次对以往熟视无睹的景物产生的美感和奇想,等等。学术生命途程中的第一次也是如此。不必说20岁时(70年代初)在《湖北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文章了,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宣传,不能叫学术研究。第一次公开发表我的学术论文的是《江汉论坛》。还记得1980年秋,我给《江汉论坛》投了一篇题为《论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江汉论坛》创刊50周年。在这里,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向《江汉论坛》创刊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为《江汉论坛》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  相似文献   

9.
《江汉论坛》创刊40周年,可喜可贺。多年来,《江汉论坛》都是以倡导、突出史学理论的研究而独步史坛,并由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记得当初最早与罗福惠先生联名在《江汉论坛》上发表文章,即是涉及到史学理论问题的“历史研究辩证法三题”。修忽13年时间过去了,今天执笔庆贺《江汉论坛》步入不惑之年,还是想谈谈与史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命题──历史的空间。历史由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构成。过去,传统史学所注重的,乃是历史的“时间”:春去冬来,花落花开,岁月流逝,王朝更迭,所谓:“逝者如斯夫!”这与传统农业社会周而复始,迟缓的…  相似文献   

10.
从踏进史学研究的领地以来,我对《江汉论坛》就抱有深深的好感,这种好感根由《江汉论坛》历史专栏的特色。其主要特色之一,是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及对当代社会的贴近。刊载了为数不少的佳作,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好评和重视。基于这种感观,曾将拙作《论心理分析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优中国经济政策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世界史观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文投稿,均蒙刊发。无疑,《江汉论坛》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及对当代社会的贴近,源于编者对史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令人生敬。最近,陈启能先生撰文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  相似文献   

11.
1979年中华书局校点出版《无何集》一书之后,学术界对这本书和熊伯龙的历史地位,立即进行了一些讨论。去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无神论学术讨论会,这个问题又被当作中心议题之一,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本文想对过去的一些讨论意见,发表些不同看法。我认为张瑗等三同志在《江汉论坛》1980年第5期发表的《中国杰出的无神论者熊伯龙》和唐明邦同志在《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发表的《论<无何集>的思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纪念创刊30周年,《江汉论坛》(其前身系《江汉学报》《理论战线》)决定从1987年1-7月向全国发起《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有奖征文.为了搞好征文,《江汉论坛》编辑部于10月22日,邀请了武汉地区20多位专家学者,就征文问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首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夏振坤就征文的意义和要求作了讲话,本刊主编荣开明就征文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用征文方式纪念《江汉论坛》创刊三十周年,对发现和奖励优秀人才,繁荣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社和出版发行室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西安召开了九省区社会科学院学术理论刊物编辑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学习杂志》、出版社,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求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学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晋阳学刊》,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四十四位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也派人参加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57年9月调到《学术月刊》编辑部工作的。当时,“反右”运动席卷全国,《学术月刊》的副总编辑尚丁是重点批判对象,已停止了工作。编辑部成员除总编辑周原冰、副总编辑石啸冲外,只有负责文学、历史方面的两位编辑和一位兼搞编务行政工作的同志。就这么几个人要按月出版一本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5.
动笔之前,思忖良久,最后还是写下了这个题目。尽管这个题目实在太平常太老调,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在这个题目下才能写出一些想要说的话。《江汉论坛》创刊40周年,而我与《江汉论坛》之间的交谊则始于16年前。16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可以回忆的事情当然不会少。我想,对任何一位学者来说,第一篇独立发表的论文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而我的第一篇独立写作的论文:《哥伦布远航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就刊发在《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上。这篇文章发表以后,1984年忡国历史学年鉴》中由傅衣凌、林仁川先生撰写的“…  相似文献   

16.
郁振华  郑伟平 《学术月刊》2023,(12):204-211
<正>知识:从明述到默会○郁老师,您好!谈起您的哲学著作,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这本书。在该书中,您倡导一种“厚实”的认识论。您能先谈一谈这本书的缘起吗?这得从1996年春说起。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去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中心访学。这个学术联系是童世骏教授建立的。他1980年代末到挪威卑尔根大学访问,然后注册攻读博士学位。在希尔贝克(Gunnar Skirbekk)教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7.
国运隆学术兴俞仲达我是1962年《理论与实践》月刊改为《学术研究》双月刊后,到《学术研究》编辑部工作的。当时,任《学术研究》副主编的胡大钧同志,想专职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在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室工作的我,自认不是搞研究的材料,在组织的同...  相似文献   

18.
经第三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评委会评定,《江汉论坛》再次荣获“湖北出版佳作奖”。“湖北出版佳作奖”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湖北省最高出版奖,这是《江汉论坛》第二次获此殊荣,此前曾于1999年荣获第二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近年来,《江汉论坛》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获得学术界、期刊界和主管部门的广泛好评。期刊所发文章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均稳定地居于前列。据2002年3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江汉论坛》在“综合排名”中居第11位。…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的楚越战争,主要见于《史记·越世家》的一段记载。清代以来,一些学者结合有关史料,对楚、越之战特别是楚灭越之役开展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0页)、蒙文通《越史丛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40页)、李学勤《关于楚灭越的年代》(《江汉论坛》1985年第7期)、何浩《楚灭国研究》(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第307—311页)、杨宽《关于越国灭亡年代的再商讨)(《江汉论坛》1991年第5期)等。但是,各家之说尚相去甚远,表明离问题的最后解决还有一段距离。受到上述讨论的启发,我们也有了一些想法,现刊布出来,希望能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20.
张仲良 《江汉论坛》2005,(1):141-142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笔者常常翻阅《江汉论坛》,成为她的忠实读者。《论坛》上的许多文章观点新颖,论证扎实,使笔者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不过,《论坛》文章中偶尔也有一些瑕疵,使人觉得美中不足。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两处做一些分析说明。一《江汉论坛》2004年第7期载有《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建设的系统思考》一文,作者在文中探讨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内涵与性质、功能与作用、认定标准及配套措施等问题,令读者深受启发。在谈到“引咎辞职”的内涵时,作者说:“无论是从用语规范的角度还是有利于引咎辞职制度建设的角度看,都应当对‘引咎辞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