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宦辙经年到,邮签万里修。地当中国尽,官改土司流。这是赵翼在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1770)出守广西镇安府(府治天保,即今德保县)时所写《镇安土风诗》的开头几句。诗中洋溢着他对“乾隆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的自豪感和自己要“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的积极进取精神。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是清代中叶的诗人兼史学家。他在诗坛上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瓯北诗集》和《瓯北诗话》行世。他论诗特别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荣古虐今”的社会偏见。他又擅长历史考证之学,所著《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和《皇朝武功纪盛》等,均为时人所推崇。赵翼不仅有诗、史之才,还有  相似文献   

2.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名诗《论诗》,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赵翼(1727—1810),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今常州),年轻时就享有文名,以“捷悟”而著称.是乾隆二十六年的进士,  相似文献   

3.
吕温(公元772——811年),字化光,一字和叔。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作东平(今山东省泰安县)人。吕谓之子。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进士。为王叔文所器重,是其革新集团的最早成员之一,官拜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三月,吐蕃来使,报其牟尼赞普(《新唐书》作足之煎)卒。(实际上牟尼赞普早在贞元十四年去世,其弟赤德松赞继位,因皇族内部争权,政治局势不稳定,故匿丧数载,直至贞元二十年初才报丧于唐廷。)这年冬,三十三岁的吕温以侍御史身分副工部侍朗  相似文献   

4.
一、李侗的生平事迹 李侗,字愿中(1093—1163),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延平先生。他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从幼年起就“习举子业”(《李延平集》卷一《初见罗豫章先生书》),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二十岁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既冠,游乡校,有声称”(卷四《李先生行状》)。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时,闻郡人罗从彦(字仲素,称豫章先生)在杨时(字中立,称龟山先生)处得二程的“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从此,李侗成为二程的三传弟  相似文献   

5.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主要诗学论著,开阔的历史视野使得赵翼能站在时代的浪尖阐释诗歌的发展观,认为诗歌表现性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在评论历代诗人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方伯谦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死于1894年9月24日,这是铁的事实。但是,关于他的生年却有不同的说法,值得探讨。 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说:“方伯谦(?—1894)福建人。字益堂……”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辞典》说:“方伯谦(?—1894),字益堂,福建人……”都不知道方伯谦的生年,籍贯也不具体。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中有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传》说:“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不知何据。198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方伯谦”条可能根据戚其章先生的意见,写道:“方伯谦(1852——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益堂……”生年和籍贯都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6,(9):15-15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朱熹之父,儒林学者称为“韦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游程门弟子罗从彦门,问河洛之学,其理学思想对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由此举家徙闽成为婺源茶院朱氏入闽始祖。  相似文献   

8.
吴梅村是明末清初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的诗歌。这些诗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百花园中,称得上是一丛争妍竞秀的佳卉。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梅村之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吴梅村(名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生于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崇祯四年考取进士,曾任编修、东宫侍讲、中允谕德、左庶子等官职。弘光时授少詹事,不足两月便主动  相似文献   

9.
论黄庭坚诗中的典故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诗选材,用典赅博,其诗呈现与杜诗一样的“浑涵汪茫,千汇万状”的状态。仅就任渊在《山谷内集》(715首)注中所指出的典籍统计,就有四百多种,可见他的诗用典范围之广及典故符号出处之僻。难怪清人赵翼说“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乎无一字无来历。”(《瓯北...  相似文献   

10.
岳飞到底被害于何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胡云翼先生选编《宋词选》,在介绍岳飞时说:岳飞(110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县名)人。其二,梁廷灿编撰的《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说:岳飞,字鹏举,汤阴人,宋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生,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年)死。其三,李廷沛、吴  相似文献   

11.
孙复(992—1057)字明复,晋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宋初著名的三先生之一,被视为理学的先驱者。曾四举进士不第,居泰山,聚徒讲学,人称“泰山先生”,著名的石介等人都是他的弟子。全祖望喻孙复为“夏日之日”,个性刚健、严肃,在当时就颇招物议。当时有人称孙复为隐者,石介作《明隐篇》辩曰:“孙明复先生畜周孔之道,非独善一身,而兼利天下者也。四举  相似文献   

12.
《全清词·顺康卷》蒋楛小传云:蒋楛字荆名,江苏山阳(今淮阴)人。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尚在世。与杜首昌等友善,唱酬甚多。有《天涯诗余钞》。(《全清词·顺康卷》,第5154页)按蒋楛为江苏山阳(今淮阴)人,误。现存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丘如升刻本《天涯诗钞》序云:吴郡蒋荆名先生,自号天涯布衣,名家硕彦也。遭时多难,隐而躬耕之不逢年,饥驱出疆,留寓吾淮将三十年矣。明言蒋楛为吴郡人,留寓山阳。清长洲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相似文献   

13.
瓯北推重元遗山原因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赵翼,在其遴选严苛的《瓯北诗话》中,将少数民族诗人元好问纳入其中,体现出集史家、学者、文人于一身的作者独到的美学眼光,在元好问诗歌传播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瓯北推重元好问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上:一是一直受到正统文派排斥的辽金诗文,在清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甚至封建帝王亦厕身其中;二是交往圈的影响,瓯北朋友翁方纲对遗山诗艺术风格把握独到,恩师汪由敦亦倾心遗山诗。主观上:一是元、赵二人,对史学研究有着共同的喜好;二是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们都能避开前人套路,吸收历代诗家之长,成就个人之风格,并自觉承担起诗家之责;三是瓯北在诗歌创作主张与取材方面,与遗山颇多相似之处,且他们都有学杜之倾向。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已集》)曹操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公元一五五——二二○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里,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当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小官。从政以后,他敢于同当时豪强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纟见)斋诗谈》系清初诗人张谦宜所撰,被郭绍虞先生认为有“真知灼见”而收入《清诗话续编》一书。张谦宦生于明末崇祯十二年(1639),卒年不详,但据他“年八十二自作传”一事来看,当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后,张谦宜字稚松,号山农,自称“山南书隐老人”,山东胶州(今胶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张氏“少落拓,以诗名”,晚年中进士后不仕,闭门撰述,有《(纟见)斋诗选》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纟见)斋诗谈》是张谦宜的一部诗歌理论与批评的专著。全书共八卷:卷一《统论(上)——大旨》,  相似文献   

16.
银冈书院     
银冈书院座落在今辽宁省铁岭市中心,为清顺治年间进士、湖广道御史郝浴(字复阳)所建,距今已三百余年。郝浴刚直不阿,因弹劾当时权贵吴三桂,于顺治十一年(1654)九月贬谪奉天。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于铁岭南门里筑此书院。《银冈书院记》云:“银冈书院者,侍御郝复阳先生谪书室也……先生虽被窜逐,不自暇逸,时取古人  相似文献   

17.
薛瑄在湖南     
<正> 薛瑄(1389——1464)字德瑄,号敬轩,谥文清。河津(今属山西)人。他曾于明宣宗德宣四年(1429)至七年(1432)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出使辰州。他“在沅凡三年余,所至多惠政。  相似文献   

18.
<正>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者,著名的进步思想家、革新家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因晚年定居在衡阳石船山麓,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  相似文献   

19.
文廷式传略     
文廷式(1857——1904),字道羲(羲亦作爔、兮、溪、希),一字云阁(又作芸阁),号纯常,又号叔子、芗德、葆岩、匡庐山人、罗霄山人等。江西萍乡县(今萍乡市)人。清咸丰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公元1857年1月21日),生于广东潮州府,时其祖文晟正署该府知府事。以父、祖久宦粤省,遂亦自幼生长岭南,曾自咏有“岭南即是吾乡”之句。  相似文献   

20.
<正>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徐照(?——1211),字道晖,又字灵辉,号山民。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翁卷(生卒年未祥),字续古,又字灵舒。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号天乐。因为四人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字号中都有灵字,彼此旨趣相投,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四灵中,徐照为终身布衣,其余三人都沉沦下潦。四人一生贫病交加,生活无着,政治上找不到出路,但在诗歌创作上却颇有成就。他们几乎是用生命和心血,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