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哈林是继列宁之后,维护新经济政策的代表人物。在与反对派的论战中,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布哈林捍卫并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如何把经济落后的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
布哈林是国际公认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曾称赞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他的突出贡献之一是精辟的阐述和发挥列宁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特别是根据俄国特点提出的“落后的社会主义形式”的理论。苏联当时如能按照布哈林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可能会少走弯路,少受痛苦,付出的代价也不会这样大。但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列宁主义的布哈林惨遭杀害,他的正确理论也被全盘否定。苏  相似文献   

3.
布哈林是苏联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理论家。他曾写过大量的文章和理论著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许多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有些观点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仍然有着理论上的魅力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布哈林在社会主义模式问题,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管理体制问题、运行问题方面的片断思想,作一些分析,试图从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结合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谈一些认识,以便引起人们的思考。一、社会主必经济应有不同的“民族类型”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时,主要是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质的规定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至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这种经济制度将采取何种形式、何种类型是没有涉及的。这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列宁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使我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国家政权之后,怎样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方面赢得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这在马列主义和国际共运史上是未能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共产党人在列宁领导下,曾实行新…  相似文献   

5.
郑异凡同志在《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下简称《若干问题》,见《世界历史》杂志1981年第1期)一文中,对布哈林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布哈林原来长期受批判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尤其是对布哈林的经济理论,作了相当精练的概括和独到的论述,读后深受启发。但是,对于文中基本否认布哈林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问题上犯过“半无政府主义”的错误,并为“发财吧”和“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作辩护,甚至说苏联在1925年后的三、四年中所实行的是“布哈林模式”等等的论点,却不敢苟同,现就这几个问题将个人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郑异凡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6.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尼·伊·布哈林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辛勤笔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天,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掀起改革的浪潮,重新认识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特点的认识是不科学的,带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几经挫折与失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特点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由于不具备直接实践的条件,他们基本上没有作出什么论述。列宁虽然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辞世过早也未能对这个问题给出具体论述。斯大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实际领导者,也是从理论上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第一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特点的论述,集中反映在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所提出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共运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可贵和最大的理论家”(《列宁全集》第36卷第617页)、“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列宁选集》第3卷第550页)的布哈林曾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中进行过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尝试.布哈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或工人阶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他把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又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见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民  相似文献   

9.
苏共党内早期的无产阶级活动家、被列宁称之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尼·布哈林,在列宁逝世后,面对着苏联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经济成份复杂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进行了大量而艰苦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理论探索,对我国理论界正在探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题不无借鉴,本文试就布哈林对过渡时期计划经济问题的观点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10.
孟宪平  姚巧华 《理论界》2007,43(6):172-174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模式(即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主义模式。在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它等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族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1.
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的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如果不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布哈林的平衡论。布哈林把自然界和社会都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当作一个体系即系统来研究其动态平衡关系。布哈林的平衡论应该得到它应有的地位,至少也应该看作是系统论的最初萌芽。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理论高度构成了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的核心。特别是布哈林关于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思想,是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在经济领域中基本运用,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在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命题。邓小平把生产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线:(1)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2)准确地提炼和概括了发展生产力与发展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基本观念,深刻揭示了发展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3)他依据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全局的本质的联系,导出并全面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经典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在历史前提上具有重大差别,这些差别规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使这些特征不会简单地与经典理论相雷同。因此,为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传统的苏联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距甚远,苏联模式的失败决非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否定苏联模式决不意味着抛弃马克思主义,背离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社会主义本质、所有制关系、富民思想和分配原则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等方面,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指南,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尼·伊·布哈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经称他为“党的最大的理论家”、“全党所喜欢的人物。”他生活在列宁时代,经常受到列宁的教育和指点,是列宁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战友,他曾经同列宁一道探索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逝世后,他成为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阐释者和捍卫者,并为探索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洒下了热血。在当今,为了全面研究列宁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晚年思想,回击修正主义思潮的攻击,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原则及其创立的社会主义,我们有必要研究布哈林,并  相似文献   

15.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具有道德的含义,他们对马克思理论进行重新阐释与解读,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人道主义原则;在道德实践层面,强调道德个性应同包容相结合;在政治上,对苏联和本国集权的官僚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彰显出二十世纪中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伦理诉求。因此,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单单表现为一场政治事件,在深层次上更是体现为一个伦理事件。因为它关乎现代政治能否同道德之间进行契合的问题,是国家与社会之间能否确立道德基础的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道德批判理论对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思和把握伦理学的当代走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之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他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客观规律,为全人类指出了解放的道路。一百多年以来,马克思的学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这些国家的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在生产力不发达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当前,总结落后国家建  相似文献   

18.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1888—1938),生于莫斯科的一个教师家庭。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曾任联共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主编等职。1938年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50年后,即1988年2月苏联最高法院决定,撤销对布哈林的判决,宣布为该案件平反。布哈林是苏联早期著名的理论家,他的著作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理论、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三个现实问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思想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选择与社会主义改革。在基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反思和批判这三个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并直接影响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进程。全面揭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多重现实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准确理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深刻反思东欧剧变的理论根源、全面总结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产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同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科学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发展。这一重大突破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