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詹天佑与清末民办川汉铁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 ,不仅开创了中国独立造路的奇迹 ,建成了震惊世界的京张铁路 ,而且率先支持在 2 0世纪初兴起的民办铁路事业 ,并亲自主持艰险异常的民办川汉铁路。当清廷在1911年 5月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后 ,他勇敢地支持保路运动 ,进而支持辛亥革命。这是他对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又一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詹天佑(一八六一——一九一九),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从事铁路建设三十多年,同中国当时修建的每一条铁路大都有关。解放后不久修成的横贯四川的成渝铁路的路线走向,就是大体按照当年詹天佑的有关意见确定的。一九一四年,詹天佑就任汉粤川铁路督办。汉粤川铁路是拟议修建的连接广东、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清朝末  相似文献   

3.
凌鸿勋是继詹天佑之后,将西方铁路科技技术引入到中国,并逐步实现铁路设计与建设自主化的又一重要人物。在抗战时期,他不仅在艰苦环境中在西部建筑铁路,而且通过实地考察,对西部边疆铁路提出了系统而可行的规划,体现技术专家的智慧和爱国热忱,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政治方面,它不仅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而且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人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辛亥革命之所以可以发挥其政治觉醒作用,一是由于世界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二是中国现实国情的无奈,迫切需要一场较为有力的革命来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三是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起着觉醒中国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祖父詹天佑(1861-1919)被誉为我国近代工程技术界先驱,他幼年考中清政府选派首批幼童出洋,自1872年起,留学美国九年,1881年毕业放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归国后,怀着一颗热爱祖国之心,把在国外学得的知识与技能,贡献效祖国工程建设事业。他从事铁路建设三十年,奋发图强,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发展我国铁路和开拓工程事业,奋斗终生。维护我国铁路修筑权利,致力铁路法规建设,是他一生业绩中之重要内容。一、维护路权,抵制列强侵略,发展铁路事业。我国近代铁路修筑史是列强侵略我国及我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清末,…  相似文献   

6.
陈璧是清末任期最长的邮传部尚书,对近代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任邮传部尚书期间的主要政绩有四:一、"定法"邮传部,规划全国铁路轨线;二、主持京汉铁路的收回,为中国挽回了部分利权;三、提拔重用了一批铁路管理人才,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四、支持商办铁路,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朱荫贵 《学术月刊》2012,(7):148-155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是政治上的突变。但从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来看,例如推动近代中国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并形成体系,推动机器制造业迅速成长,推动铁路轮船为首的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和电讯邮政等的发展以及以银行、保险、交易所等新式金融结算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看,辛亥革命奠定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并使之初步成型。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域中同样实现了"突变",也为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长河中 ,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活动伴随其始终 ,并呈阶段性的特点。政治暗杀和武装起义是辩证统一的 ,对武装反清具有双重性的作用 ,它对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是隐质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转变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从政治现代性视角出发,反思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得失.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政治形态确立的起点,并分析了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解决的和未曾解决的问题.用政治现代性视角回顾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当今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勉力追随世界民主政治潮流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为后世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政治经验.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主流的接轨,是辛亥革命成功的历史依据;新兴社会力量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诉求,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内在动力;人民大众广泛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是辛亥革命成功的社会条件;和平手段与武装斗争相结合,是辛亥革命推进的基本方式;政治博弈,谈判妥协,打破僵局是辛亥革命的完成手段;历史合力中政治强势集团的行动,决定了辛亥革命结局的具体面相.  相似文献   

11.
宋教仁对辛亥革命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全面性、系统性;二是其民主政治思想的激进性和深刻性.与此同时,作为革命派群体内最杰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其民主政治思想还具有非常突出的两大个人特色:一是对内阁制民主的极端崇拜,二是强烈的法律意识.这两大个人特色与他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学识素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论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结束了一个旧时代 ,而且还在于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闸门 ,成为我国由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转折点 ,是近世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尽管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坛风云多变 ,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中国在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对其后百年中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中国近代化道路艰难探索的历程也是中国宪政曲折发展的历程,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宪政建设具有重大实践和理论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影响深刻,表现在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转型和对中国法律向近代化转型发挥的重要作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之于国家统一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共两党应继承中山精神,共谋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4.
章开沅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多有开拓创新之处,且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其贡献所在主要有五个领域:一是辛亥革命史,二是资产阶级与商会史,三是早期现代化(或称近代化)史,四是教会大学史,五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综观其学术开拓成就,不仅能够看到他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发展的贡献,而且可以体会到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令人钦佩而足以垂范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它深刻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而作为这次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則是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及其所引起的广大人民的保路运动。盛宜怀是当时清政府制定并貫彻铁路国有政策的邮傳大臣,在势如燎原的保路运动中,他自然要受到万人唾駡。作为清末买办官僚头子,他扮演了促进革命爆发的一个主要反动角色,并不是偶然的。他是近代中国早期的官僚資产阶級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帝国主义势力和清朝反动政权相結合的化身之一。他和袁世凱都是李鴻章一手提拔的。袁世凱主要在軍事上、政治上繼承了李鴻章的反动衣鉢,盛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主要业绩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这场正规的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但却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孙中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思想代表 ,也是杰出领袖 ,又是革命的“战争事业”的倡导者 ,还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和捍卫者。他是这出光辉史剧的主角。他的英名是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7.
陈力  张永江 《兰州学刊》2006,1(10):43-46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清末旧官僚、袁世凯的政治心腹唐绍仪在辛亥革命民主潮流的荡涤下转变为民主共和的追随者和支持者、并与袁世凯决裂的过程,肯定了他在辛亥南北和谈、促成共和、创建民国中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他拥袁的调和立场给辛亥革命造成的消极影响。认为唐绍仪在这时期政治上的成败得失与辛亥革命历史、民国命运息息相关,通过对他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潘健 《兰州学刊》2007,(6):192-194
对于陈其美的评价,史学界历来是毁誉各半.该论文指出,就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具体活动来看,他是无愧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称号的.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经略江浙,为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辛亥革命中,为上海、南京等地的光复,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辛亥革命后,他更是紧随孙中山,三次举起反袁的大旗.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曾为中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几乎已经被中国历史所遗忘.虽然林文庆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自觉之中亦逐渐参与到了革命活动中.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林文庆是在参与辛亥革命,倒毋宁说他是在帮孙中山的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