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风华 《中州学刊》2013,(1):140-144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频发,义赈活动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巨大。民国时期河南义赈主要表现为个体名人善士、区域性群众性团体和国内外慈善团体灾后积极参与救灾。相比较而言,在各种救灾团体中,华洋义赈会是各种义赈组织中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一个义赈组织,其施赈范围和力度在当时都是空前的。民国时期河南义赈无论从其救灾思想还是从其具体的救灾措施来看,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实用的,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民权利面临巨大风险。为了更好地保障灾民权利,学界以及政府中出现了国家救灾责任和灾民权利的思想,政府也构建了灾害法律框架,并设置了救灾专项资金和专职的救灾机构。尽管如此,民国时期灾民权利保障的现实与理想、实践与制度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河南人口统计准确程度之差,居全国之冠,其原因首先在于警力不足,警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户籍警闭门造车.保甲长制度推行伊始,一度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统计数字,但保甲长的文化素质低,漠视人口统计工作.户口统计办法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口统计过程中的形式主义要求,都是导致人口统计制度未能很好落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河南省灾荒具有频度高、受灾面积广、灾荒危害深等特点。民国时期河南的灾荒之所以频繁与该历史阶段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榨,以及连年战乱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都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政府的腐败、治水经费的挪用等人为因素,更是天灾频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发,死亡人数和惨烈程度在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了该地区较为复杂的气候和地质、地理环境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则是农民的耕地不足与普遍贫困、频繁的战争、政治腐败以及鸦片的大量种植,导致西北地区百姓防灾、救灾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6.
略论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及其对乡村地权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新留 《社会科学》2006,3(11):124-131
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南水旱灾害严重,灾害与乡村的经济链条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农民经常处在极端贫困的边沿,所以,农民从抵押进而为典当进而失去土地便成为很自然的过程。尽管有政府干预,但土地回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灾荒与人性——以民国时期西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荒,不仅严重影响人口的数量、质量,而且西北人民在心理、人文、伦理上都受到极大的冲击:灾民为了生存,逐渐抛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抛儿弃女、贩卖人口、掘坟挖尸,甚至发生骨肉相食的惨剧。正是愈来愈严重的灾荒一步步摧残、瓦解着人性,对后来西北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恶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出版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涉及经济学理论、世界经济、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地理、经济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财政、金融、会计审计、经济统计等多个主题.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民国时期的经济学著作,可以发现经济学理论、中国宏观经济、农业经济、金融、经济法、财政等问题是当时研究的热点,但在不同时期,还存在研究热点的转换.当时出版的经济学著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当可观,已基本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我国经济思想史中弥足珍贵的一份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9.
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各级政府沿袭前代做法,较重视储粮备荒、减免赋役,同时,还采取措施进行赈济,本文对赈济灾荒过程中的勘报灾情、临灾赈济、恤政机构、以工代赈等措施及其演变作了探讨。那时虽有备荒赈灾制度,但遇灾歉后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吃草根树皮咽观音土甚至"人相食"的事例仍多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各级政府沿袭前代做法,较重视储粮备荒、减免赋役,同时,还采取措施进行赈济,本文对赈济灾荒过程中的勘报灾情、临灾赈济、恤政机构、以工代赈等措施及其演变作了探讨。那时虽有备荒赈灾制度,但遇灾歉后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吃草根树皮咽观音土甚至“人相食”的事例仍多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文献中灾民住宅保障措施和论述的全面搜集整理发现:从汉代开始,我国就有关于灾民住宅保障的记载,也有许多封建官吏提出重视灾民住宅保障的建议,然而在清代以前,灾民住宅保障主要是一些官员在救灾实践中的个体性自发行为,政府并不承担直接的财政义务而是主要依赖民间力量;清代初期灾民住宅保障的制度开始形成和发展;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衰弱,清代中后期,灾民住宅保障制度逐渐沦为空文.  相似文献   

12.
有关近代河南灾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是一个灾害频仍的省份 ,在近代居于突出的地位。河南灾荒的特点有二 :一是频发性 ,二是强度高 ,危害甚巨。关于赈济 ,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官赈 ,另一种是义赈。官赈的内容包括仓储制度、善堂、蠲缓、放赈等。为了筹措放赈钱粮 ,清廷采取了捐纳、商借、协济等措施。义赈作为我国长达几千年的灾荒史上并不多见的现象 ,即从河南等省首先兴起 ,传教士也参与其间。人类与灾荒的关系是 ,人口增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灾荒 ,灾荒又促使人口减少 ,某种意义上对人口数量起着自然而残酷的调节 ,这一恶性循环使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一个认识 :人满为患 ,灾荒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苏北灾荒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政治因素使得苏北地区的灾荒未有稍息,水灾、旱灾、蝗灾、兵灾、匪灾等交替发生。“十年九灾”的频仍灾荒给苏北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姚丹 《河北学刊》2008,28(4):119-122
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国语教科书,可以考察新文学进入中小学课程的状况及影响.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经过了改写,优秀作家以此来实践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进而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此外,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烟毒泛滥成灾,一度被称为“烟国”。斯时,鸦片的种植、吸食和贩运都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程度。就贩运而言,主宰甘肃政治和经济的诸多群体都有贩烟行径,军阀、商号、马客和驼帮是主要贩运者。他们将鸦片贩诸省外、省内互贩或从省外运进本省,赚取巨额款项。贩运路线出境和入境大体均为河西内蒙线、临夏成都线和西兰线。从贩运的渠道上看,以1937年为界,该年之前,内销大于外销,尔后,外销大于内销。民国甘肃鸦片贩运猖獗是由政府财政困窘以及权力失控所致。  相似文献   

16.
李勤 《江汉论坛》2007,4(3):101-103
1931年、1935年两湖地区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水灾不仅招致两湖地区的工商、贸易、金融、农业等方面的衰退,也对灾区灾民的社会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水灾使灾民对灾害产生恐惧心理,一些人以自杀作为逃脱灾害及饥荒折磨的办法,一些人常常在无奈中显露其野蛮、残暴和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一面,一些人在灾害面前往往产生"在劫难逃"之感,不得不把自己的这种企盼和追求寄托于上天神灵,每逢灾害发生时,两湖地区农村中的民间迷信活动就会急剧增加.与灾后困境格格不入的奢侈之风在灾区也随处可见.消除灾害的消极影响,树立良好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邮展,依据主办方的不同可分为个人邮展、民间集邮团体邮展、官方邮展三类;就其组织运作模式而言,又可分为筹备、实施、展后三个阶段,三阶段中的具体工作是邮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邮展增强了民众的集邮兴趣,有利于集邮家开阔视野、增进交流,促进了民间集邮团体的良性发展,对政府也有一定影响.同时民国邮展发展趋势上的递进性、展地分布上的区域性、参与人群的有限性,又构成了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新疆通过官方进口苏联农业机械、农业良种、聘请苏联专家、派遣留苏学生以及侨民来疆定居、边民交往等途径引进农业技术,内容比较丰富且实用先进。其应用推广变革了新疆农业的生产方式并增产增收,促进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农业近代化;同时,农业机械、航空灭蝗、中兽医药、家畜人工受精等技术应用及推广积累经验,为新中国初期大规模引进与推广应用苏联农业技术奠定基础。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引入良种仅起到改良地方品种提高产量的作用,优良杂种群在新中国才被利用,先后育成一批畜牧及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月27日,休宁县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板桥乡官太村35户村民喜迁新居过新年。 2008年以来,休宁县坚持以人为本,累计投入资金1.17亿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11个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得以完成,1234户近4000名深山困难群众住上了“放心房”。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在云南境内主要传播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县,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兰坪县、福贡县和贡山县以及丽江市的古城区、宁蒗县.康区南缘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云南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多元化,具有本土特色.民国时期时局纷乱内忧外患,藏区佛教僧人纷纷进入内地进行弘法传教,并积极参与抗战宣传,主动参与内地太虚等发起的“人间佛教”运动,使得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得以传播.在此背景之下,当时云南的藏传佛教亦高僧辈出,以爱国爱教的弘法主线向内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