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起辇谷”是《元史·本纪》所记载的葬成吉思汗及其汗位继承者们灵柩的元代诸帝陵所在地。由于《元史》中没有透露“起辇谷”在哪里,其他有关史料中也没有讲或者没有讲清楚元代诸帝陵在何地,因而“起辇谷”是什么地方,元陵到底在何处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既感兴趣,但又是始终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1 首先,让我们翻翻有关史料记载和后人的看法,看看这一历史之谜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阿萨拉克齐史》 《阿萨拉克齐史》,原名AsardYci neretu—yin teǔke《名为阿萨拉克齐史》),别名《从成吉思汗到乌哈汗图·妥欢贴睦儿的蒙古历史》。 [成书年代]1667年 [作者]喀尔喀部人占巴(?—1707年)又名阿萨拉克齐。 [版本]《阿萨拉克齐史》,原是一部手抄本,今收藏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立图书馆。1960年,蒙古璞尔来将手稿胶印刊布于乌兰巴托,成为国内外流传的唯一的版本。1984年,北京的巴干将蒙古科学院内部发行的油印本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一)叶尔羌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更确切些说,是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尔汗的后裔萨亦德汗于1514年创建的一个政权。汗国的疆域包括我国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及其邻接的一些地区,首都设在叶尔羌(今莎车县)。1680年准噶尔汗国统一天山南北,叶尔羌汗国进入其版图。叶尔羌汗国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汗国的统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在他的晚年征服了中亚(天山南北和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并把这个地区分给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汗。(察合台汗的领地基本上即原西辽的领土。)自此以后,中亚落入蒙古的统治之下,垂数百年。甚至到清朝统一新疆和俄入侵中亚三个汗国的时间,这些地方的统治者仍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霍渥斯的《蒙古史》把十三世纪以后的中亚史作  相似文献   

5.
1254年春,忽必烈平定大理,班师北返,留下大将兀良合台继续东征。不久,兀良合台占领云南全境,随即奉元宪宗蒙哥汗之命自云南移师攻蜀,配合留驻陕、蜀的蒙古军,对南宋四川实行南北夹击。这是蒙古对宋战争特别是用兵蜀境以来,意义非同寻常的一次进军。《元史》记载这次进军的文字甚少,仅两处:其一,载于《元史·宪宗纪》:“是岁(宪宗六年),兀良合台讨白蛮等,克之;遂自昔八儿地还至重庆府,败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卷二回回部分有邪(耶)尔脱忽璘家族世系,首云:“邪(耶)尔脱忽璘者,回回古速鲁氏。”注云:“危素集作回纥”。柯劭志、屠寄《新元史》及《蒙兀儿史记》之《氏族表》皆从其说。屠寄并别作发挥曰:“古速鲁氏,牙刺洼赤别子耶尔脱忽璘之后。”按,三说皆误。当今学人或从其说,以耶尔脱忽璘一家为回回人,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7.
十三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成吉思汗诸子后裔差不多都先后扮演过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主要角色。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指挥了对欧洲的远征,稍后,建立了包括今苏联欧洲部份的金帐汗国;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成为帝国首脑;四子托雷的诸子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我国历史上的元朝、伊朗的伊儿汗国,就是由托雷的二子和三子建立的。在那风云突变的岁月里,一直默默无  相似文献   

8.
随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有关元上都的历史研究在国际上也取得了新成果.近期,日本明治大学樱井智美教授在《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8册)中发现了收录在该书中的蒙哥汗六年( 1256年)的《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文.此碑文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载 ,成吉思汗西征前夕 ,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们对汗位继承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确定了窝阔台为继承人。窝阔台向成吉思汗问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 ,成吉思汗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余大均先生认为这个答案与《史集》中有关两个誓言的记载相反 ,判定《秘史》中有关这个答案的记载为后人伪造。笔者认为两者虽不相同 ,但也并不相反。经过推理、论证 ,笔者认为 ,虽然有当时政治上的反复 ,也正因为如此 ,《秘史》所载成吉思汗的模棱两可的回答反倒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马晓林 《文史哲》2023,(2):118-129+167-168
壬子年(元宪宗蒙哥二年,1252)日月山祭天,是有元一代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但在元代的不同文献中有关键性细节分歧。经史源分析,可以发现元文宗朝政书《经世大典》将日月山祭天礼乐活动归于宪宗蒙哥,而将碑传史料中所记的世祖忽必烈隐去。考诸壬子年史实,是忽必烈主导了中原礼乐人员从东平到漠北日月山的活动。壬子年忽里台大会期间,以蒙古文撰写的第一部“国史”《蒙古秘史》成书。《蒙古秘史》所载成吉思汗命子孙祭祀不儿罕山之圣训,与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交相辉映。蒙哥重视的是蒙古传统祭祀,虽然他观看了中原礼乐,但并不感兴趣。到元世祖时期,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仍留存在华北民间记忆中,但在官修宪宗实录中却难觅踪迹。元文宗朝编纂政书时,重新宣扬壬子年祭天,而且篡改了仪式、人物等历史细节,以便为元朝首次亲郊造势。文宗朝政书中的这种篡改过的历史书写,直接被明初《元史》的《志》及部分《列传》所继承。元朝宪宗、世祖、文宗时期官方对壬子年祭天的书写与改写,反映了元朝政治文化二元传统的演变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成书的《黄金史纲》等几部蒙文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曾立奉葬成吉思汗衣物等遗物的一座陵墓,人们称之为成吉思汗"纪念陵".这个记载是史实的反映,还是虚构的民间传说,不仅史籍记载不一,而且有关专家学者的解释也不尽一致.本文以蒙文史籍和蒙、藏民间文学资料为依据,以比较文学母题比较法为手段进行考证,得出了史书关于成吉思汗"纪念陵"的记载并不真有其事,而是一则虚构的民间传说故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蒙语名为“毛林胡尔”的乐器,汉语名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根据蒙文《蒙古秘史》(1240年)、《黄金史纲》(1625年)记载,当成吉思汗(1155年——1227年)兴起于我国北方大草原时,蒙古族的胡尔(亦称忽兀儿、潮尔已广泛用于他们的生活、祭祀之中。《元史》中称:“奏乐者,曰虎儿赤”。著于十三世纪蒙文《十善福白史》中,记载了“胡尔赤”、“潮尔赤”等奏乐者的名称。这些胡尔、潮尔、胡尔赤(虎儿赤)、潮儿赤等蒙语名称沿袭至今。根据以上历史记载,胡尔、潮尔的产生早于元代是无疑的。早自何时呢?笔者认为早自唐代。  相似文献   

13.
阿剌脱忽剌兀忽里台大会考刘迎胜1248年春,元定宗贵由在西征拔都的途中死去,蒙古国的管理机器突然失去了它的操纵者,于是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中又开始了一轮新的争权斗争。察合台后王们也卷入到这场政治旋涡中去。斗争以拔都和蒙哥的同盟获胜,蒙哥即位为帝而告终。在...  相似文献   

14.
蒙古 (元 )水军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发挥作用最强的水军之一 ,在中国水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发展可分为初创、鼎盛和衰落三个时期。初创期大致起自成吉思汗晚期 ,至蒙哥汗时为止 ,这期间南方的金、南宋为主要敌人 ,尤其是在对南宋的作战中 ,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鼎盛期大致在忽必烈时期 ,此间 ,这支水军承担了江、河、湖、近海的防卫任务 ,参与了大规模的海外作战及大规模的海上粮食运输。忽必烈统治结束后 ,元水军逐步进入衰落期  相似文献   

15.
翻开八百年前的亚欧史,一个赫赫人名跃然在目,他的一生不仅震撼过亚欧两洲,而且在世界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就是在蒙古大草原出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因篇幅所限仅略述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一些粗浅述评。 (一) 成吉思汗出身的蒙古民族,约在一千多年以前,从呼伦贝尔地区西迁到斡难、克鲁连两河之间的广大草原,前后曾为突厥、回纥、辽国及金国所统治。 约八百年前在斡难河上游的帖里温·索勒塔黑地方,孛尔只斤氏族的一个颇有势力的族长也速该,于1162年他喜获初生婴儿的那一天,从宿敌塔塔儿部虏来一个名叫帖木真·兀格的头目,也速该为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就给他的初生儿取名为帖木真(精铁之意),这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蒙古帝国第一代皇帝成吉思汗。  相似文献   

16.
1368年,朱明王朝定鼎金陵,明将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睦尔放弃大都,出奔上都、应昌,从此,开始了蒙古族又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退回蒙古草原后,以往君临中国的皇帝现在成为僻处一隅的大汗,面南称孤的威风一落千丈。统治天地的急剧缩小,导致了大汗与诸贵族,世臣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有势力的贵族,世臣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对此,大汗只能听之任之,一筹莫展。汗权日益衰落下去。1370年,元顺帝死去。此后,纷纭登台的蒙古大汗逐渐沦为有势力的封建领主们用以争权夺利的工具。过去随驾北迁的达官贵人,一部分迷恋于都市生活而先后投奔明朝了;一部分热心于扩充势力而与昔日的草原贵族勾结在一起,为着争夺权势展开了长期角逐。蒙古草原上呈现出一派动乱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王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72-75
濮阳《唐兀公碑》、浚县《魏郡伯墓碑》是我们研究中原地区西夏党项遗裔的重要史料。从《唐兀公碑》和《魏郡伯墓碑》所记载的内容来看,西夏党项遗裔进入中原地区的时间既非"元朝灭掉南宋,混一宇内"之后,也非襄樊战役中的1273年,而是在蒙哥汗时期,这成为以后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在灭亡屈出律统治下的西辽后,开始了对中亚和哈萨克草原其余地方的征服活动。1219年11月,成吉思汗率15万军队西行渡伊犁河,攻打七河和锡尔河流域的诸城市。在保卫中亚七河流域和锡尔河流域诸城的战斗中,海儿汗指挥下的讹答剌城的居民进行了殊死抵抗,...  相似文献   

19.
蒲鲜万奴,女真人。金章宗、宣宗时期,以副将尚厩局使,后擢咸平招讨使(或谓咸平宣抚使),这样地位并不高,权势也不重,而能在元太祖、太宗拓地万里当之辄靡的力量悬绝形势下,在东北一隅,建立东夏国(《高丽史》、《蒙兀儿史记》谓之东真国,日本箭内亘也从此说),历时十几年。对此应认为是金、元历史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值得我们研究探讨。但是,《金史》、《元史》均未为蒲鲜万奴立传,对其事迹的记载也很零散,就是蒲鲜万奴的姓名也歧出不一,这就更须探索个究竟。按《金史·宣宗本纪》记载,贞祐三年,辽东蒲鲜万奴僭号,改元天泰。《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十年冬,金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十一年冬,蒲鲜万奴降,以其子帖哥入侍,既而复叛,自称东夏王。均谓之为蒲鲜万奴。《大金国志》亦称之为蒲鲜万奴。惟《元史》木华黎之孙塔思传则谓:“癸已秋九月,从定宗于潜邸东征,擒金咸平宣抚完颜万奴于辽东。”虽只此一见,但晚出于此的史笈,如《通鉴续编》、《元史新编》则亦称完颜万奴,即如《多桑蒙古史》亦作完颜万奴。  相似文献   

20.
一《元史》卷137有《曲枢传》,传主是西域啥刺鲁族人(又有啥儿鲁、合刺鲁、匣刺鲁、罕禄鲁、哈鲁、合鲁等名称)。哈刺鲁在唐代称葛逻禄或葛禄,是突厥族的一支,和唐朝有朝贡关系。西突厥衰亡后,她据有中亚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今苏联中亚托克马克)。九世纪后半叶,一部分回鹘人西迁,和哈刺鲁人共建了喀喇汗王朝(在十世纪后期),并共同信奉了伊斯兰教。西辽(公元1124——1211年)盛时,她成为西辽藩属。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前,其部长阿儿斯兰汗投降蒙古,并出兵帮助蒙古西征和南进。元朝建立后,哈剌鲁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的为数不少,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