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舒芜在1940年代的杂文创作以个性解放的启蒙理路契合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在批判传统文化和针砭现实政治中表露出走向人民的时代诉求.他的杂文秉承了鲁迅杂文风骨和胡风文艺思想,体现出七月派的文学特质和桐城派的文章意态,代表着1940年代杂文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2.
这里,时活跃于今日杂文创作园地的一支特殊的作者群体--文艺家型的杂文作者--作一研究,分析其创作动因,揭示其创作特色.并以此来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杂文创作的成绩,挖掘近20年来杂文创作中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自70年代末以来,大多数杂文作者都能以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本着唯公理与正义是从的精神,创作了大量无愧于时代、历史、民众的优秀杂文作品,为中国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这里,拟分上、下两篇,分别以诗人邵燕祥、剧作家魏明伦、小说家王小波为例,对活跃于今日杂文创作园地的一支特殊的作者群体——文艺家型的杂文作者——作一研究,分析其创作动因,揭示其创作特色,并以此来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杂文创作的成绩,挖掘近20年来杂文创作中若干规律性的东西。本文为上篇。  相似文献   

5.
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之后的一位杰出杂文作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就以一批优秀的杂文力作表现出对鲁迅杂文战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他晚年借古典小说的研究,创作的几篇包蕴人学思想的长篇史论性杂文却少为人关注.将他晚年的杂文创作作一阐述,可见其浓厚的"人的觉醒"意识,表现出对鲁迅精神本质的深透理解与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多年间,宁夏杂文作为宁夏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区域民主政治建设、铸造自由人文精神、反思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引导大众认知公共事件、争取公民话语权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牛撇捺领军的宁夏杂文作家群以宁夏杂文学会为核心,以现实批判的文人情怀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坚持创作、出版文集、举办各类文艺交流活动,共建了理性自由的区域文化环境。这种空前繁盛活跃的创作、出版态势和良性的杂文生态已逐步进入全国视野,掀起中国杂文界关注宁夏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能直接对社会事变作出迅速反映为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杂文的产生是与革命斗争紧密相联的。“五四”运动前后,以《新青年》“随感录”为发端,涌现了大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杂感随笔,这是战前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杂文更是空前繁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把杂文艺术发展到高峰,使之成为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这是战前杂文创作的第二个高潮。  相似文献   

8.
提起杂文创作,必定想到讽刺问题。杂文的命运之所以多灾多难,都与“讽刺”二字相关。长时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杂文有“刺”,是什么“爆炸物”或“禁品”。其实,杂文这朵文艺之花,正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鲁迅先生把杂文看成是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看成是投向形形色色的反动派的“匕首”和“投枪”。杂文的主要特征就是讽刺。今天,“讽刺”二字也可作批评解。正因为“讽刺”二字给杂文创作带来种种责难、误解和纷争,本文试与同志们一起加以讨论杂文的讽刺问题。  相似文献   

9.
杂文创作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是以其配角、杂的特点独具风格.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当代杂文创作空前繁荣.内容上表现为杂文创作成为"公民写作"作家创作乃至无名小卒的习作,多为真性情、新见地、针砭时弊的杂文;形式上,众多的报刊杂文专栏,专版以及网上论坛给当代杂文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园地、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 ,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构想渊源可以追溯到 194 5年。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尝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前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取得一些可喜进展 ,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的周作人对明末性灵小品推重有加 ,这主要并不是一个对公安派及其发动的文学运动的评价问题 ,而是别有目的在。周作人首先是为 30年代风行文坛的闲适、幽默小品的出现寻求文学史的依据 ,从而为反击左翼文坛的批判取得一个坚实的理论立足点 ;其次是出于对公安三袁处世态度、情感思想的认同 ,并兼有为争取知识分子读者群体的策略考虑。另外 ,周作人与公安三袁在思想倾向、文艺观点等方面也有着比较价值。  相似文献   

12.
40年代来 ,中国社会处于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之中 ,新诗经历 30年的曲折发展之后也面临重大转折 ,此时 ,围绕九叶诗派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创作发生了三次论辩。通过梳理历史、剖析争议的起因及辩论的实质 ,描述诗人群落的分化与聚合 ,揭示九叶诗派拓展新诗生存空间的努力 ,以及这种探索在战争环境形成的社会心态与文学潮流的夹击下终不免沉寂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严肃文学观观照下的京派和海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发展衍变的过程可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一向抱定严肃文学观不放的沈从文看来,以周作人、废名为首的前期主要成员,自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已逐渐由积极走向消极,即由积极的社会性文化追求向消极的“趣味个人主义”转化,并于1933年后与“海派”相融合。沈从文的《论冯文炳》、《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等文章,实际上是对文学上的“趣味个人主义”和商人习气的共同批判。其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捍卫中国新文学的庄严性。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学时代 ,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 ,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 ,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 ,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 ,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白马湖文学群体概念的表述中,主要有两种称谓:一谓“白马湖作家群”,二谓现代散文“白马湖派”。通过考察白马湖散文家群体之形成流派所显豁的共同美学追求与风格特征,讨论其认定流派的种种客观的学理依据,进而阐释现代散文“白马湖派”,作为一个体现流派特质的散文作家群体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其散文“白马湖派”的称谓是相宜的。  相似文献   

16.
被文学史遗忘的《小说季报》集中彰显了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嬗变.基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共和”语境体验,他们将“导世牖民”作为办刊宗旨,与此同时,却又认同于传统小说观念和娱乐化的写作方式,这使其创作呈现出多元面相.《小说季报》中的老派鸳蝴作家在现代语境的压力下,悖论式地解构了他们营建的古典文学世界,而新生代鸳蝴作家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些嬗变特征的发掘可以修正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唯娱乐化的笼统印象.  相似文献   

17.
邵廷采是清初浙东学派重要成员,毕生兼治经学、史学、理学与文学,其学术具有会通儒学诸门的意识。这种学术会通意识的着力点,最终向内归于躬行践履,向外归于经世致用。邵廷采的古文理论与写作实践均基于其浓厚的学术会通意识,这使得他的古文自然具备强烈的经世导向,分别体现在其文集中经世之文的数量繁多、史传文中的褒贬意识和古文写作的学问色彩与知识化倾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1930年代证明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在编纂《文学论争集》时,通过否定“旧文学”来强化其“新文学”立场,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也因此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这种遮蔽和重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写作始于二十年代,其时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小品文文体尚未成熟。论语派出现后,小品文理论贫弱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论文认为,林语堂等论语派作家十分重视小品文文体建设工作,在辨明概念、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的文体规范,表现个性、广泛取材、采取闲谈体式、个人笔调、杂糅语言,就是这些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其指引下,小品文独特的审美品格和独立的文体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生活的内里,向着深刻努力,向着改善现实生存状态努力,其散文取材和内容都具有忠实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小说的虚构和散文的忠实自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人苏青,她也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忽略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