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性的不断增强,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问题也愈来愈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现在许多国家已开始尝试从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繁荣和使其能更好地发展、流传,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迫切需要,也是一种趋势。建立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应当对其权利主体、内容、保护范围等进行科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并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的比较以及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分,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某个特定的群体集体创作,在世代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该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能够以某种形式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的传统思想和信息。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艺术需要保护的不仅是具有版权特征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对大量尚未形成作品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也需法律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客体的多样性和主体的群体性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交叉性,同时也决定了主体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及保护的范围等诸多问题上与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也较为特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潜在的文化价值和日益显现的商业价值,使其权属纠纷日益增多。因此,在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研究和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论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文学艺术属于"传统知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国际社会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国际法、国际公约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鉴别及保存、作品传播及保护、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命名"、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权利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等,也作出了确切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各国立法及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存在极大的争议,从分析这些争议入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并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界定、权利主体的界定和权利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侵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利的情形时有发生。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符合国际潮流,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应尽快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范围、权利主体、著作权内容以及其传承者、搜集整理者的权利等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9.
作为传统知识体系的三大主题之一,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保护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被任意使用、破坏乃至失传而亟待法律保护的状况,法律却缺少具体保护的措施。这需要廓清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内涵,明确保护的主客体,设计合理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尝试建立新型的法律制度以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保护,其中澳大利亚通过司法实践保护土著社区群体利益;美国充分利用商标制度保护土著艺术品的纯正性;爱沙尼亚建立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并作合理限制使用;非洲对民间艺术建立商业化利用的利益分享制度等,都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艺术的个人作者身份存在不确定性,这引发了是否将其纳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争论,即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主体制度的构建。人格正当性理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石,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就是对集体人权的保护。因为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体”完成的作品,所以,社群整体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而非政府或其他个人;相应地,在具体的主体权利行使的制度建设上,可借鉴信托模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立法滞后的现状威胁着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及群体和民族的个性.历史和实证分析表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版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性,版权保护应当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中的核心手段.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是多层次的.创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群体是原始的版权主体,传承人等相关主体则依其付出的劳动的性质获得相应的版权或其他权利.通过群体的代表或组织承担相应权益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集体版权实现的有效途径.应当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构建相关的侵权行为和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检视民俗学的发展,我们发现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的保护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民俗学一方面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民俗学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从雷德菲尔德提出的"大传统"和"小传统"概念出发,以"法俗"概念为中心,从民俗学角度解释中国古代法律样式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观点。从中国早期法律的原始创制以及儒墨法对其"法俗"特质的形成和影响来看,认识古代法律之难,不全在其律,亦难在其俗;中国古代法律一直追求礼、俗、法的统一。综观秦代法治,"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不仅要"问俗",还要"化俗"。由此,中国古代在国家(礼法)与社会(俗)之间建立了合理的联系,创制了"俗—礼—法"之间渐次递进的社会制度模型,进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律兼具风俗性法学和理性法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显著特征。长期以来 ,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采集和利用 ,譬如收集、整理、改编等 ,常常被误认为原始创作 ,而真正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参与者、传承者却很难从中受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文化贸易的增长 ,在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使用中 ,民间文化遗产的拥有群体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迫切需要建立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法律保护制度 ,以鼓励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创作 ,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乌苏里船歌》知识产权纠纷一案被誉为"全国首例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纠纷"。法院在我国现行法律在民间文学的范围、民间文学著作权的内容、行使权利的主体等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具体规定的情况下,顺应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本意,作出了保护民间文学的判决。此案暴露了我国民间文学私权保护制度的立法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在国际和各国立法中都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其原因除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外,还存在传播与传承价值的难以平衡,以及尚未与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构建良好的衔接机制等几方面原因。但民间文学艺术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宝贵的原始资源,是文化产业经济的基础,对其构建合理适度的法律保护也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宗旨、客体界定、主体界定以及权利内容界定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以文化产业需求为基础,谨慎构建适度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