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失实、虚假新闻严重损害了媒体形象和公众利益,采访调查粗糙、经济利益驱使、追逐政治利益、责任意识不强、新闻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是引发媒体诚信危机的根本所在,必须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强化监管职能,注重队伍建设入手重塑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于凤静 《理论界》2006,(7):187-189
传统媒体新闻和网络媒体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话语机会,而二者的话语机会实则取决于说话者和接受者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接受效果等诸多方面。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两种媒体的话语机会,进一步探明两种媒体新闻的公信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冯建华 《云梦学刊》2010,31(1):150-152
互联网促进了新闻流通领域的开放,对外媒体已很难拥有信息资源上的对外垄断优势,惟有提高新闻品质和公信力,才能增强舆论影响力,进而担负为中国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甄燕红 《兰州学刊》2003,(5):F003-F003
公信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 ,是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公信力也是传媒舆论导向作用发挥的前提和保证。在公信力基础上 ,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达到有效结合。我国传播业发展很快 ,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各家媒体要想争得受众 ,在传媒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占有率 ,必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提高在观众中的公信力。同时 ,我国新闻传媒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承担着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 ,提高公信力 ,才能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公信力问题应当引起传媒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传媒的公信力是指传媒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在…  相似文献   

5.
新闻娱乐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当我们深入去探究新闻娱乐化这样一个"过时"的话题时,依然能够发现有许多值得斟酌与澄清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背景、合理成分进行简单梳理,重点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突出新闻娱乐化在新闻本性的迷失、媒体的社会责任的削弱、媒体的公信力的丧失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报舆论引领作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型媒体传播、普及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要保持其舆论引领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务必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延展新闻链条,改进报道方式,把表现重大主题、重大题材、体现时代主旋律的高端新闻、主流新闻做到位、做到家,使之产生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一、新的历史时期,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面临挑战 一个时期以来,部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道德缺失,搞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的情形经常出现,新闻侵权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新闻宣传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媒体职业道德面临挑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下我国食品安全报道与以前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反应更加迅速,信源日趋多元,关注力量凸显,监督效果改善。但同时也有一些新问题需要正视,如信息过载、维度单一、热衷揭露、量质失衡等,这些问题对公众的认知力、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构成风险。因此,挖掘食品安全负面揭露报道所蕴含的正能量,更能强化公众信心、凸显媒体公信力。从宏观维度上,应加强媒体的责任意识,更新媒介融合理念;从微观维度上,应强化报道精准、依案说理、及时跟进等,通过这两重维度来规避新媒介生态下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杨丹  陈晓妆 《云梦学刊》2010,31(4):152-156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与新闻媒体都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但是,目前我国政府与媒体的相处现状不尽如人意,政府向媒体提供信息不充足,甚至隐瞒、扭曲事实,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公信力下降,这些都造成了政府与媒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构建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和谐关系?一是政府要以民为本,主动搭建与媒体合作的平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服务媒体,引导媒体健康发展;二是新闻媒体要通过矫治新闻职业道德缺失、创新政府新闻报道形式等手段不断完善自我,架起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媒介环境、受众与媒体公信力下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公信力下降已成为世界各国媒体面临的一大问题.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不仅是媒体自身的责任问题,而且受传播的社会环境、受众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中国媒体的公信力与政府公信力、媒体功能调适、文化多元化等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还与受众的社会生活状态、意见领袖的作用、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与媒介功能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等非媒体因素密切相关.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要辩证地看待和客观分析.只有充分重视和加强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的非媒体因素研究,才能标本兼治,实现提高媒体公信力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传媒公信力的增强及公德意识的强化是当今社会全体成员都要重视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具有较高公信力的传媒必然也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传媒,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与作品的公德属性来看,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媒体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其他应负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41-247
后真相是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热门概念,被认为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然而,后真相并不是当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早已存在于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后真相不完全是注重情感宣泄而忽视新闻事实。如今的后真相现象恰恰表明了调查性报道式微和传统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恶性循环传播下,网民对事实的追求与技术利用下的接受心理微变。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传播的社会动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婷 《河南社会科学》2014,(11):102-105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防范虚假新闻要做到以下几点:做好制度设计,增强媒体自律;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引导网民理性参与;强化外部监督,形成监管合力;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做好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14.
王珩 《理论界》2008,(1):32-3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要加强公信力建设。本文从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和加强媒体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党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要提升理念、创新思维、创新内容。党报要办最出色的新闻、塑造最具公信力的媒体,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办报;要在新闻媒体行业中站前排、立潮头,更出色、更有效地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虚假新闻大有蔓延之势,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界的信誉,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虚假新闻制造传播的主要原因有权威信息不畅和应急反应缓慢、追逐经济利益、媒体行业自律不够、从业者素质较低等原因。打击虚假新闻,除了以新闻职业道德约束为行业惯例外,还需要有法律法规的制约,特别是应严格追究制造传播虚假新闻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重视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洪民 《理论界》2009,(7):171-172
电视媒体是社会主流媒体之一.本文就主流媒体如何依靠拥有与其主流地位相匹配的公信力来维系电视媒体公信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盈莹 《南方论刊》2007,(6):72-72,61
假新闻,是指不真实的"新闻"。是带有某种鲜活独家的意味、吸引受众关注,不具有大众传播价值的虚假信息。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报道,当新闻成为一种产业之后,新闻真实便逐渐产生异化。新闻报道的失真、失当不仅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对公众造成不良的精神辐射而且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严重下降。2006年十大假新闻盘点,在"五胞胎"的报道中媒体对假新闻所持的暧昧态度,直接反映了新闻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公信力是大众媒介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下我国大众媒介在发展中存在虚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导致媒介公信力渐渐下滑.大众媒介公信力应通过加强新闻法制建设、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树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观等路径加以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