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善德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2):78-79
文中所探讨的《二三子》中“孔子曰”问题,其实就是《二三子》中释《易》者是否为真孔子问题。“孔子曰”不见于今本《易传》(今本《系辞》中只有“子曰”),帛书《易传》五篇也只有此篇通篇全用“孔子曰”,文中论证了此篇中的孔子确为真孔子。解决“孔子曰”问题不仅对研究此篇帛书十分重要.更对我们研究孔子与《周易》关系及其易学思想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婧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2)
黄宗羲是明清改朝换代之际,仍坚守自己文化道德底线的少数“遗民”之一.所谓“明夷待访”指黄宗羲在时势中无法实现抱负,将理想寄托于书,待日后明君圣主来访采行.其《原臣》一篇从君臣共治天下、君王不等同于国家、君臣关系非父子关系等几个方面重塑了为臣之道,把君臣关系向近代的民主政治方向推动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李丰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2):79-80
由于“清华简”的发现,《尚书》学的诸多问题势必会再一次引起广泛的讨论。《论书篇》中有大量的关于《尚书》的记载,这些都是现在研究《尚书》颇具价值的文献材料。该篇涉及的《尚书》篇目、《尚书》引文以及记载孔子的相关议论都事关《尚书》学研究。在论证内容可信性的基础上,《论书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应该被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陆智慧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12):59-61
在寒气笼罩的冬季,阴气极盛,阳气潜藏,大地冰封,万物闭藏。老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即“冬至阳生”。自冬至日起便进入“数九寒天”。冬季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宜敛阴又护阳,即最宜固守元阳,重在补肾,以养真气。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历史学是什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梗概,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本书进行解读,进而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1901年9月7日,大清王朝条约签订专业户李鸿章在11个国家的威逼下,签下了最后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辛丑条约》。在回家的路上,他口吐鲜血,2个月后。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走完其毁誉参半的一生。这位临死前还念叨着国家局面“渐有转机”的晚清重臣,做梦也不会想到100年后他所渴望的转机终于出现了。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也有一位来自这个古老国度过的代表同样成为会议的主角,同样在一份国际条约上签字,形式上虽然极为相似,但内容却有了本质的区别。申奥成功、世界杯出线、上海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所有这些以前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其中很多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爱情观。忠贞不渝、男女平等、人性的关怀是作者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本文通过对《仲夏夜之梦》中爱情观的分析从而加深读者对莎士比亚爱情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殷德生 《社会观察(上海)》2005,(7):48-49
《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上的《也谈经济学的“流”和“派”》一文谈到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划分问题,介绍了学术界的一种流行看法即:是否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济学界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个基本阵营。关于划分标准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参照系,但在参照系的选择中绕不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而现实世界中的人既是新古典世界中的理性“经济人”,也是康德世界中的理性“道德人”。也就是说,经济学既是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又是以伦理和正义(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以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都可视为“主流”。那种“以市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以‘经济人’为研究对象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以公平和正义等为研究对象的就是非主流经济学”的说法可能是个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与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分离相关。 相似文献
9.
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被誉为电影界的经典.影片通过兰花、古城墙等意象,并运用长镜头、慢镜头等拍摄技巧,充分地呈现出中国电影中少见的古典之美.古典的意境、古典的文化思想,再加上现代的电影叙事,使得《小城之春》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作,而它的所得,同时也是当下中国电影亟待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帛书《二三子问》“精白”一词凡六见,分属二章中。“龙大矣”章所见“精白”二处,皆取乾象;“根亓北”章所见“精白”四处,皆取艮象,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诂》艮为光明说于兹可得新证。至于乾、艮之所以皆有“精白”象,实因艮之一阳本从乾来,此自《二三子问》孔子论《谦》语及世传《谦》彖可知。艮本乾阳而与乾同有“精白”象,此卦变说之权舆也,汉儒言卦变者,可溯诸此。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也谈“戏仿”与“恶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冬梅 《社会观察(上海)》2006,(8):56-56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界“戏仿”与“恶搞”蔚然成风,在因特网和民间广为流播的各种戏仿性作品和戏仿段子,颇受读者的青睐和追捧。例如香港电影《大话西游》,就是通过对经典小说《西游记》的戏仿而成为“现代经典”的。而更多的“戏 相似文献
14.
15.
小片之大·大片之小——评《海角七号》与《梅兰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 《社会观察(上海)》2009,(1):68-70
2008年临近岁末,华语影坛涌现出两股热流,倘若将其并置在一起来谈论,倒也相映成趣,且颇能引出一些关于影片内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说起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有口皆碑的是“三红一创”和“山青保林”八部,前四部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后四部则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我们不难发现,在毛泽东提倡文艺“为工农兵而创作和利用”的年代, 相似文献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9,(3)
历史解释《卫风·淇奥》大致分为以宋儒为代表的应用派和以原始儒家、清儒为代表的溯源派。两派的分歧在于《大学》所引的《诗》能否用来解《诗》。宋儒多据孔子之言,穷经致用以解《诗》,主张以时代阐释化的《大学》解《诗》;原始儒家与清儒则由于政治、社会等时代因素倾向于溯源考据。现当代学者则考虑到原典的再生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侧重于溯源派解《诗》的方法,不主张以《大学》相关内容解《诗》。 相似文献
18.
息妫"未言"之义,古今对其解释虽多,但却没能解释清楚"未言"之本义及"未言"之真正原因。在本文中,我将对前有解释予以批判吸收,从而得出我的结论:即"未言"是指息妫未与楚王主动说话,而息妫"未言"的真正原因是息妫认为自己"事二夫"是"弃信"且"弃礼",因而"未言"。我认为只有如此解释才真正符合息妫"未言"之本义。 相似文献
19.
20.
16世纪末期到17世纪初期,世界戏剧史上迎来了两位风格迥异的戏剧大师——来自东方的汤显祖与来自西方的威廉·莎士比亚,在他们二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十分轻易地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各自文化的优秀之处。虽然在创作风格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是不能否认这两部作品留给世界戏剧史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探讨这两部作品在情感表达手段上的迥异之处,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部作品背后所代表的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不同文化,这对于研究当今世界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