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艺术学从美学中独立出来已是一个事实,但艺术学不论是在研究对象还是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受到美学体系、美学思维以及门类艺术学的影响,这对于艺术学的研究和发展依旧构成干扰和威胁。艺术学研究对象的明确,实际上取决于对于"艺术一般"的正确理解,本文剖析了门类艺术学、美学、艺术学中"艺术"的不同内涵,从而明确了艺术学中的"艺术一般",由此达到明确艺术学研究对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外现代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在我国进行现代艺术学建设的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课题:关于现代艺术学研究,认为应大力提倡开放、交流、对话的观念;关于现代艺术学科建设,认为应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它包括宏观的体系性艺术学科系列、比较艺术学学科系列和其他分支学科系列。作者还特别对比较艺术学这一艺术学科作了重点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比较艺术学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美学教授伍蠡甫先生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探索中西比较艺术学并进行了研究与创作的双重实践。他指出西方艺术形式美经历了从理式中心向形式本体的进化过程。而中国艺术特别是绘画中的形式美则崇天人合一。西方形式美从内容与形式的冲突中得到升华,在现代艺术中形式美的独立性尤其突出。而中国艺术美则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得心源"与"外师造化"的艺术实践方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如何理解艺术学学科性质始终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在中国,随着艺术学被正式确立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如何理解和定位艺术学的学科性质,再一次成为当代艺术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现代艺术学创立之初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入手,探讨当代艺术学的人文学科性质及其理论创新问题,认为当代艺术学建构应该走出实证科学化的误区,开拓生存本体论艺术学的崭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设计艺术学是在国际设计范例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区域优势、方法借鉴、学科基础方面有了一定进展。在区域发展方面,国内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力量正逐渐加强,北京及东南诸地在设计史及设计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于传统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而中部城市及广州等地则以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见长,偏重于实用性、指导性和检验性。在方法借鉴方面,国内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更新,引入并借鉴了文化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综合性研究富有成果,为开展设计艺术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学科基础方面,国内有关设计艺术学的学术交流、论坛和年会等逐渐增多,对于国外最新设计理论成果的评介、翻译和引入也已通过出版交流等方式开展起来,为我国设计艺术学科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当前,国际上跨文化的设计艺术比较研究及综合性研究正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我国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目前仍面临基础薄弱、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探索中国设计艺术变革和崛起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艺术学的分支学科,民俗艺术学理论的构建是十分急迫的任务,它需要进行概念界定,构建体系框架,树立理论支点,并扩大研究视野,其中"传承论"、"社会论"、"象征论"是其理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宗教艺术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艺术学是艺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艺术学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体系定位及其不同于艺术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与意义等。宗教艺术学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宗教艺术志、宗教艺术史与宗教艺术原理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宗教艺术原理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宗教艺术学这一学科的整体建设水平,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此学科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8.
艺术学:莫后退——论艺术学研究的学科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在学科目录中确立,但艺术学研究的实质性突破迄今未有建树,且又有出现没有艺术的“艺术学”研究倾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对马采先生阐释百多年前的德国艺术学学者的学科归纳不够注意,或竟不甚了了。在马采先生阐发的成果基础上,结合今天艺术学面临的现实,从分类学角度论述艺术学学科构架,艺术学在二级学科下的架构应该只列类、专业方向、研究方向三级层面,其中三大类是(l)基础艺术学类,也可称一般艺术学类;(2)应用艺术学类;(3)交叉艺术学类。在三大类之下,各有自己的分支专业、研究方向。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内容必有所增续,但只是相应层级上的充实,不是平行的罗列排比。艺术学是现代学术研究范畴的艺术科学,艺术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归纳,离不开对艺术实践环节的熟悉,因此,艺术学研究者不可陌生于艺术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对艺术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这些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艺术学学科地位的调整势必会对其麾下各门类艺术的未来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戏曲研究而言,艺术学独立首先会启发戏曲研究者重新审视戏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戏曲研究在艺术和文学之间徜徉的局面也会很快结束,戏曲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更加注重与戏曲艺术实践的结合,而戏曲传播和戏曲表演则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戏曲研究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艺术学与美学的科学定位 ;艺术的本质与艺术活动的特性 ;艺术创造、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与审美创造、审美欣赏、审美批评的关系 ;艺术的功能与效应等 4个方面评析了杨恩寰、梅宝树的新著《艺术学》一书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中国企业文化宏、微观方面的特点 ,考察日、美等国企业文化的不同之处 ,提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等 7条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童庆炳先生文艺研究方法个人特色的探微可以打开一扇介入其文论思想的窗口。笔者认为,童庆炳文艺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动态研究为主的“系统论”研究;二是以正—反—合论证为主要特征的“亦此亦彼”研究;三是中西互证、古今沟通的“对话”式研究。这三种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童庆炳文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色。运用这些研究方法,童庆炳对各种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独到的研究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4.
中西艺术比较作为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因而,对于西方艺术学核心概念内涵的分析变得异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比较艺术学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弄清中西方相应艺术概念不同层面的内涵,仅静态分析远远不够,还必须对之进行动态考察。"形式"是西方哲学和美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含有形而上之"理式"、先验感性范畴以及外在形态等诸内涵,分别可与中国艺术美学传统中之"道"、"神"、"名"、"形"进行比较。同时,在艺术学视域中,它可延伸为艺术形式,如艺术类型及艺术表现手段。总之,在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与形式相对应的绝不是"形"或其它某一个概念,而可以落实为一个从"道"、"神"向"名"、"形"往复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科高等教育对于培养优秀大学生至关重要。通过比较北京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本科课程设置、通识教育、研究生培养、教学评估,我们提出一些设想,以提高大学文科的教学质量。大学作为一个创造新知识、新科学、新思想的场所,必然遭遇教育质量上的挑战。然而,尽管为了提高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已经付出过努力,尽管几十年来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了它的价值,但是,要把理想付诸实现,仍然是一场艰苦的奋斗。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流行于新闻、影视媒体及校园言语中的"A不AB"谓语句用于正反问句的现象提出质疑,并从语言三个平面找出它与传统正反问句的区别.认为在句子的使用中,既要注意句子的语用价值,也要注意句法、语义上的合法、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开发陕西民间美术资源,使陕西民间美术良性发展、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同时促进陕西经济发展.通过对陕西民间美术现状和民间美术开发的形式、方法的研究、探讨出只有在专家引领、培养新一代的民间领军艺人,民间美术与科拔创新相结合、精准的市场定位、公司化运作、拉长产业链等各环节相互作用下,才能创造出新的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尤其是适应社会变革的新的民族性精神价值观需求的民间美术品,为民间丈化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约在二百年前,黑格尔针对当时各种“比较学科”所兴起的“比较研究”,以思辨的“比较方法论”视界作过透视。以此为背景,结合“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对“比较”在“比较学科”研究中的方法论功能作一番考究,就会发现:“比较”不仅是科学研究最为贴近的形式思维方式,而且是科学研究不断推向深化,最终获得对研究对象存在的“本来”的理解的方法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卡特尔编制的16PF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熟练和不熟练技能型人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类人才在聪慧性人格特征、创造能力应用预测因子上存在差异;两类人才在次级人格因素上不存在差异;熟练技能型人才适应新环境能力的人数远大于不熟练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民俗本质上是非艺术的。可是在后现代语境中,一切都可以用来观赏和消费,即许多曾作为仪式信仰的民俗业已成为观赏和消费的艺术。在民俗的艺术化过程中,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投资者和民俗持有者等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当民俗表演作为产业开发时,民俗以往所具有的性质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