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受贿罪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变种,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受贿罪.新型受贿罪在司法认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客观地反映出了我国现行受贿罪立法的不尽完善.本文以新型受贿罪中性贿赂犯罪司法认定争议问题为思考对象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受贿罪刑事立法,利剑斩腐败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徐凤全 《职业》2011,(2):110-111
一、共同受贿犯罪的含义受贿罪的主体是比较特殊,即行为人除具备犯罪主体的基本构成要素之外,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定身份。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殊身份是受贿罪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非国家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这种特定的法律身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如何惩治腐败?本文从刑事立法的角度提出了刑法惩治应当以"严而不厉"为模式,并且详细阐述了如何针对腐败犯罪中的典型——受贿罪和贪污罪的立法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4.
作为典型的非暴力、经济性犯罪的腐败犯罪,基于死刑的法治缺陷以及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罪质特征、产生原因等,贪污罪、受贿罪死刑的废止是中国刑事立法发展的必然前景。但是受制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尤其是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制约,立即或者在短期内废止严重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死刑尚不现实,因而需要对严重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死刑从立法和司法上予以严格控制。立法控制由于能够在源头上实现限制死刑适用的目标,因而立法控制是死刑  相似文献   

5.
刘仲伟 《职业》2011,(18):110-110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是当今的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就如何做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一个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前总会对犯罪成本和收益作一番考虑,当他认为实施犯罪所付出的代价大于其从犯罪中所获得的收益时,他往往会放弃犯罪;当他认为预期的犯罪效益大于其犯罪成本时,他将可能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7.
成云 《现代妇女》2013,(11):70-70
未成年人犯罪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任何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采取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以及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8.
现在金融犯罪已经出现了新的形势,即通过运用互联网络进行金融犯罪。而且网络金融犯罪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金融领域的秩序。我国的网络金融犯罪出现了手段智能化、犯罪成本低和高收益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金融犯罪主要特点,在罪名的认定上,使其合理归罪,做到罪责刑的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失学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水平低、人数急剧增加等。失学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除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外,还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失学未成年人犯罪对其家庭、社会均带来极大的危害.全社会必须下大力气预防和减少失学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案发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犯罪逐渐向种类化、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方向发展,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多种隐患。怎样综合青少年犯罪情节、后果、手段,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等因素,既有效惩治犯罪,又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使他们重归社会,成为新时期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立足检察职能,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创新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以定向反应理论为主要原理的犯罪心理测试,已达成所测心理内容为犯罪记忆的共识。为能将记忆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测试工作.有必要首先对犯罪记忆的记忆类型进行分析.通过阐述犯罪记忆与自传体记忆的关系.指出犯罪记忆是属于自传体记忆的概念范畴.并进一步论证得出犯罪记忆主要属于自传体记忆分类中的个人记忆与自传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社会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上海市从2003年起将社会工作引入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之中。随着制度设计的完成、行政布局的落实和服务机构的成立,上海的犯罪预防社会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一.上海犯罪预防社会工作的基本经验 上海的犯罪预防社会工作呈现出以下三大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罪的特点以及原因的分析,提出未成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以期能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世界各国都充分意识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性,纷纷通过立法将未成年人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根据“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格局。但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欠缺系统的,各地方省市需要充分认识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的基础作用,根据上位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地方预防条例,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董银朋 《现代妇女》2014,(11):189-189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都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犯罪状态,但是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定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司法实践中,针对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若能切实把握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及区别,即可以避免确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的犯罪的人逃避法律的制裁,同时也从根本上保证那些在可以继续犯罪的情况下而发自内心的放弃犯罪,弃恶从善的行为人得到法律的宽容,从而可以减轻法律的处罚。本文旨在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定义出发,分别分析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特征,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相同与差异中更好地界定这两种未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16.
没有权益侵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有了权益侵害不等于就有了犯罪的发生,但权益侵害是激活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发动器。因此,防止权益侵害的发生,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中学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了社会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学生处于一个思想和身体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的特殊阶段,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是令人惋惜的,其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危害。中学生犯罪占据了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相当比例,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比,中学生犯罪现象带来了社会危害性甚至更加恶劣,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为了切实预防、减少和避免中学生犯罪问题的产生,对中学生犯罪现象成因的探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近几年来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的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犯罪。侦查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要斗勇,而且要斗智,要讲究战略战术的运用。针对黑社会犯罪的主要特点,系统的了解黑社会组织的现状。从而根本上减少黑社会组织犯罪案件的发生,有效地遏制了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9.
在刑法学理论研究中,社会危害性是否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是否突破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界限、社会危害性在犯罪概念中的地位如何等问题都是学者们争相热议的话题。将社会危害性纳入我国犯罪构成中.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客体的研究。使社会危害性的研究趋于具体.而且使犯罪客体在定罪的过程中具备了明确的认定标准.这对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蔽性使社会难以干预、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公安机关处置不力等原因,家庭暴力仍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青少年咨询求助机构、强化学校教育素质的功能以及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等途径防治家庭暴力,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