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民俗档案等概念的厘定,论述了开发民俗档案文化资源的六种模式: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联合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借民俗文化概念打造特色民俗艺术品牌;从馆藏民俗档案中发掘民俗文化村;民俗影音、文艺作品发行模式;节庆活动模式;历史文化街区模式。以此为民俗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民俗文化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指出:民俗文化既包括已经消失而只见于文献记载和口头传承的民俗,也包括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民俗和因社会发展需要而新产生的民俗;我国民俗文化研究应走向广大民间,并运用民俗学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其各种事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和结论,直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与实践 ,使其成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的开拓者 ,是 2 0世纪初民俗学与新文学相结合运动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呈现出丰富的文化特色,是当地民风民俗的艺术再现,以阜阳和淮北两地最具代表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淮河流域民间剪纸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丰富了地方文化;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艺术再现,它又是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发展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陕西社火马勺脸谱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民俗艺术的国度。陕西社火马勺脸谱就是中国民俗艺术中的奇葩。本文首先介绍陕西社火马勺脸谱的民俗艺术特征,强调民俗色彩、民间图案和民俗文化寓意在民族化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民俗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成功案例分析得出民族化的设计应该着重从民俗色彩、民间图案和民俗文化寓意这三个方面来突显设计。最后把陕西社火马勺脸谱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使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和生命力。这是把民俗艺术应用于现代设计的一个有益尝试,也是开创中国自己民族化设计风格的一种新途径。不仅能强调民族化的设计风格而且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戏曲的民俗传承——以山西雁北一带的民间戏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时民俗与礼仪民俗是民间戏曲孕育发展的土壤。本文以雁北一带流行或曾经流行的民间戏曲为例,从传承的角度分析了雁北戏曲与民俗的关系,探讨在这块土地上民俗事项的存在状况对戏曲传承产生的重要影响,认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保护传承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戏曲生存的民俗土壤也应是保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艺术学学科地位的调整势必会对其麾下各门类艺术的未来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戏曲研究而言,艺术学独立首先会启发戏曲研究者重新审视戏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戏曲研究在艺术和文学之间徜徉的局面也会很快结束,戏曲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更加注重与戏曲艺术实践的结合,而戏曲传播和戏曲表演则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戏曲研究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习俗催生艺术,艺术改造习俗”,文学艺术与民俗结有不解之缘。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汉魏六朝赋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包括节日民俗、婚育民俗、信仰民俗和礼仪民俗等。挖掘汉魏六朝赋中的民俗文化对研究一些民俗的起源、本义及其演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萧红以杰出的讽刺批判艺术,深刻展示了病态、落后与原始的乡土民俗文化,从而使人们从历史、民俗、文化的角度,真正切入中国乡土社会的内部,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乡土社会的真相。  相似文献   

10.
敦煌曲子词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艺术表征、民俗事象的一种文学载体,它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内容,诸如信仰民俗、婚姻民俗、服饰民俗、岁时节令民俗、游艺娱乐民俗等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思想信念、审美趣味以及价值观念。由此可以论定:敦煌曲子词不仅是早期民间词的渊薮,而且是唐代民俗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者多将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对故乡"民俗"的呈现视为是一种客观写实性反映,却忽略了乡土小说创作与这一时期"民俗"概念的引进、作家"民俗"视野的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究其底乃是对"民俗"这一概念的历史性缺乏敏感。因为"民俗"是一个现代概念,把故土的种种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视为"民风民俗"来进行写作和评论乃是一种现代性现象。对"民俗"视野建构过程的分析将深化对乡土小说现代性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越地民间流传的徐文长传说是对徐渭历史形象的演绎 ,更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表达方式。其中大量存在的内容复杂、形象暧昧的传说是民间文化性格的对象化显现 ,也是底层百姓的一种精神体操。在民间文化视野中 ,徐渭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风物 ,是民众历史情感和于越民间文化性格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3.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检视民俗学的发展,我们发现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的保护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民俗学一方面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民俗学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河伯娶妇是中国古老的民俗传说,本文援引与它类似的中外民俗文化现象,探析了人类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播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民间传说是人民大众的文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传统中国乡民的意志。通过对比历史文献和内乡民间传说里的章炳焘形象,我们可以阐述出民众视野中其艺术形象的内涵和背后隐藏的民众价值取向。民间传说不仅是民众心态的表达,还是指引民众构建社会秩序,规范行为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文化元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萨满文化作为北方文化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但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它显得依旧那样的神秘。《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平民史诗般的描述,将鄂温克民族的萨满文化由幕后推至台前。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到鄂温克民族住宿、狩猎、食用、穿戴的民俗以及与驯鹿、野兽、鱼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尽情领略那充满神秘气息的萨满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口头传统史诗的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后半叶起,随着人类学和民俗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世界各地的当代社会中发现了大量的口头传统史诗,这些新材料的发现促使史诗研究者从东西方文明对话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反思史诗观念.它涉及史诗的口头创编和演述,涉及到史诗搜集、整理、适译和出版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逐渐成为民俗学的热点问题.中国史诗研究者一直关注史诗的社会文化内容、历史渊源、流传地域和共享族群等问题,关于史诗文类特征、流布和传承特点、说唱艺人和仪式语境、特定集团的文化认同等,也逐渐构成了今天的史诗研究者主要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湘西民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托湘西四大古镇,开发特色集市旅游。二、深度挖掘湘西特有的文化资源,打造品牌民俗旅游产品。三、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树立和谐发展观。四、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扩大湘西民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五、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开发过程中,应坚持开发的独特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导向性、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明嘉靖年间著名曲学家,李开先的戏曲理论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戏曲功能方面,他认为戏曲是抒发悲涕慷慨抑郁不平之衷的工具,对戏曲功利观不无匡正;在戏曲本体论方面,认为戏曲源远流长、南北有别,文辞尚俗、崇尚金元,对戏曲本色论推波助澜;在戏曲演出上,重视演员、乐工、伴奏乐器对戏曲表演所起的重要作用,对强调场上之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民俗学是以研究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民俗学研究对社会现实关注的范围和程度决定其学科前途和命运。民俗学在外国历史考古中创立,在现实需要中成为“显学”,在关注社会现实中发展。我国具有丰厚的民俗资源,社会环境优越,学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