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薛青 《职业》2013,(21):178-178
针对我国企业现行工资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需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应企业发展及符合市场要求的薪酬体系,这是一项全新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对现行工资体系进行剖析,探讨岗位技能工资制向岗位效益工资制过渡的必要性,提出了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济萍 《职业》2011,(30):127-128
兵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1986年起经过20多年的运行和发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师级统筹发展到兵团级统筹,其中缴费基数直接关系着企业及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劳动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职工收入形式多样化,给缴费基数确认的准确性、真实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在征缴管理上存在着少缴、漏缴基本养老保险金现象。主要表现在缴费基数申报不实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企业劳务用工增长迅猛,如何规范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劳务用工优点、劳务用工现存问题和规范劳务用工管理对策三个方面对劳务用工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传林 《现代妇女》2014,(7):344-344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推进,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公路的养护行业,因此需要推进新型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本文阐述了公路系统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管理提出的最新要求,提出了几点推行绩效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新民 《职业》2012,(31):111-115
劳务派遣用工是典型的舶来品,最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外商代表处用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已成为企业用工制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用工形式。但伴随劳务派遣用工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种用工形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如何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对国外劳务派遣的概念、特点、法规及现状进行浅析,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规制提供参考。一、国外劳务派遣用工的定义及内涵劳务派遣用工的叫法最早源于日本的劳动者派遣。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城镇退伍安置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退伍安置的压力、困难和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退伍安置工作,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给传统安置工作带来了挑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和困惑,制约着当前城镇退伍安置工作的发展。增加了安置工作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现行要巨改正面临冲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约的建立,劳动力资源的调配由计划指标变为市场调节,市场经济驱动着企业经营机制转轨,带来了用工制度改革,在新的…  相似文献   

7.
加强烟草专卖管理,维护烟草专卖制度,离不开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烟草专卖管理队伍。近年来.随着行业改革不断深入和快速发展.烟草专卖管理队伍建设已有很大提高。但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专卖管理队伍建设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班子建设、用工分配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行业烟草队伍建设中的三项重要工作.也是2009年青云谱区局(分公司)重点主抓工作。本次调研,初步了解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专卖管理队伍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子琪  井川  王子豪 《职业》2016,(10):42-43
“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企业的不断创新协调发展,以及派遣工改制工作进一步全面展开,很多派遣工变为了外包工、合同工。本文将列举派遣工改制中出现的种种误区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9.
华欣欣 《职业》2013,(30):12-13
21世纪是技术竞争的时代。2013年7月,“中国500强排名”发布,企业新一轮的综合实力重新洗牌。在中国技能人才缺口日益显露的当下,探索中国最强企业的用工现状及需求,对企业、行业、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年栋 《城市》2007,(5):63-65
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弹性需求的劳务队伍.针对目前成建制劳务用工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现阶段劳务用工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大力收编、改造非成建制劳务队伍,发展、壮大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推广建立成建制的劳务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11.
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不仅要求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三性要求”(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条件,还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同工同酬,这无疑抬高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准入门槛,更对企业的传统用工方式及理念提出了挑战。那么,各地企业的劳务派遣现状如何?新法实施后,企业用工管理将面临哪些挑战?企业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在人社部法规司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联合启动的“律·动中国”全国大型公益普法活动中,FESCO 针对北京、苏州、天津、西安、郑州和广州等六个城市的企业开展了关于“新法实施下企业用工变化及其影响趋势”的主题调研,通过最权威的法律解读,直接了解到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问题,帮助更多企业解决管理难题,为企业用工提出专业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钱鸣 《职业》2018,(25):120-123
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对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研究,并对该种用工制度存在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客观评价。通过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笔者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中可能出现及已经出现的法律风险和应对措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从传统用工制度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转型的过程,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新用工制度催生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义民 《职业时空》2005,(10):52-5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已相当频繁。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必须打破原有体制的束缚,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保证企业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应该说,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规范用工环境、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意味着企业必须同过去各种不规范的用工行为彻底告别,否则将受到制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烈,竞争的引入、政策制度的缺位、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不适应,劳动关系领域的问题进一步突出,特别是有些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条件差、工资收入分配不合理、对职工群众缺乏了解和关心,已经影响到职工队伍稳定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让职工体面劳动,处理好劳动关系,需要企业改变用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吕敏捷 《职业》2013,(35):22-23
湖北省秭归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移民县和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367107人。随着秭归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引进的各类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企业总体用工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秭归县每年举办的大型“春风行动”及系列就业服务活动都促进了城乡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缓解了企业“招工难”,服务了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企业用工稳定的良好局面。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企业长期存在用工不饱和、人员流失较严重的情况。因此,认真分析企业用工质量不高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用工服务长效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周晓飞 《职业》2016,(18):19-19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用工的主要来源。职业院校与企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企业需要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企业接纳学生。那么,职业院校如何与企业无缝对接,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加强校企联合,实现工学一体,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职业院校校企联合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湖北省秭归县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光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饰、纸品包装、冶金化工六大优势产业。截至2014年10月,全县共有规模企业84家,中小企业934家。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郭汉丁  王新毅  李伟 《城市》2015,(10):61-64
城市集中供热实施特许经营制度是新时期公用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其激励策略有利于促进供热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在分析政府管理部门与供热企业委托代理行为的基础上,构建委托代理模型,在确定用热价格上界前提下,分析政府管理部门与供热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行为特征,得出最优激励与约束机制条件,并据此提出优化特许经营契约设计、引入特许经营市场准入竞争机制、实行行业限制性分配制度、强化信誉激励作用等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为社会提供了数量极大的就业机会,功不可抹。但旅游业也为用工问题所困扰。在就业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是一个波动牲较大、且十分敏感的行业,人员流动、流失率大,企业为人力缺乏所困扰。行业所面临的迫切课题是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开发人力资源,因而对教育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旅游业是青年人的行业,青年人向往去旅游业工作,但又对企业用人的某些短期行为导致潜在的失业危机而顾虑重重。而事实上也确实存在由于用工的年龄限制而面临再就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社会问题。供求两方面存在某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