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范奇祺 《现代妇女》2014,(10):119-120
政府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主体,负有积极守法的义务,应适用较高的守法标准。政府守法对限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政府积极守法能够塑造良好的守法环境,培育守法精神和文化,对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罪犯的公民意识,是在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青少年罪犯关于自身权利、义务和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的总称。在当下,培育青少年罪犯公民意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维护正常监管改造秩序的重要一环。是青少年罪犯成为守法公民的关键和根本.是提升全社会公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培育青少年罪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应涵括培育青少年罪犯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培育青少年罪犯守法意识和主体意识。要加强教育培育青少年罪犯的公民意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持常抓不懈.同时要重视培育监狱干警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探究斯宾诺莎所说的"思想自由,行为守法",思想自由的必然性与行动守法的必要性仍具有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现代性价值。自由与守法具有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下才能够继续发挥营造民主氛围、促进个人发展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斯宾诺莎曾对关于人的哲学体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其一生的探寻中,有关思想、心灵、自由的话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思想上的自由是广阔的,是不可阻碍的,它包括你的信仰、理论和你对任何事物的看法。然而思想上的绝对自由并不代表行动上的绝对自由,在法治社会国家成立之后,思想的自由必须以行动的守法作为保障,以维护社会的秩序。本文将从斯宾诺莎的思想观念出发,着重讨论思想自由和行动守法两个问题,最后将思想与行动有机结合,探求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焱 《城市》2014,(3):72-75
正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是法治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法治城市的软硬件建设都是为了使人们形成法治思想、法治观念,提升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着力于人们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升,将无形的观念化为实际的行为,将逐渐形成全社会的法治氛围。具体来说,市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包括对法律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市民的权利意识和维权方式、对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提升法律素质的愿望等。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他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时刻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应始终把爱国守法作为立根之本,甘于奉献,尽职尽责,不仅有一颗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心;还要有一颗欣赏、包容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7.
马各 《职业》2008,(1):74-75
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和以前的规定相比,新法更系统、更全面,企业在签订、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禁忌”,亟需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提高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使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政治角色和结构、角色承担者、具体公共政策等政治主体知识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状况呈现非均衡的结构。具体而言,青年学生政治认知程度比较高,政治情感大致居于中间位置,但是政治评价却相对较低。这种状况表明学校教育在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中具有“单面”性,家庭和社会的政治社会化更会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形成。因此,当代青年的政治意识塑造要从“教育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三个角度进行,同时要补充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尹红玉 《职业》2017,(7):93-94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对普法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执行力度逐渐加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诗歌抒情文本的魅力来源于形式的搭建,介入其中的是意象关系的形成。本文以穆旦《野兽》为例分析文本的抒情演绎性,深入各个演绎的环节,以新批评的基本方法实施情节还原,从而最大程度地接触抒情主体的情思乃至那些缺乏主动意识却实在的感情片段。  相似文献   

12.
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它对于刑事立案主体依法立案、解决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现象,纠正打击不力.对于维护国家司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问题有了专门的规定,但随着刑事立案监督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的提高也提上了议程,它关乎着国计民生,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行,特别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本文根据对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实际调查,对制约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养提高的因素做出相关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但是目前各高校的法律教育还存在法律教育边缘化、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育主体法律素养欠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法律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资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律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特定的成长阶段与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有独特的法律意识。研究发现,多数青少年或多或少曾出现过违法行为;青少年服从法律既有工具性的现实利益考虑,也有内规范价值取向的原因;相比较法律的惩罚性后果,同辈评价对青少年法律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意识多源于个人的道德判断而非对法律体系的认同;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更多源于对法律机构的崇拜情结,而不是责任意识。因此,为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其守法行为,必须从他们法律心理的特点入手,重视法律行为的强化,突出价值观的塑造,将同辈压力当作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6.
特定的成长阶段与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有独特的法律意识。研究发现,多数青少年或多或少曾出现过违法行为;青少年服从法律既有工具性的现实利益考虑,也有内规范价值取向的原因;相比较法律的惩罚性后果,同辈评价对青少年法律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意识多源于个人的道德判断而非对法律体系的认同;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更多源于对法律机构的崇拜情结,而不是责任意识。因此,为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其守法行为,必须从他们法律心理的特点入手,重视法律行为的强化,突出价值观的塑造,将同辈压力当作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地位由过去的义务主体转向权利主体。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宁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隐私权、参与权、评价权等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尤其关注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种权利。  相似文献   

18.
周琳 《现代交际》2012,(4):104-105
公民主体意识的薄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公民主体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造成我国公民主体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余毒远未肃清,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权利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法律法治推广存在偏差,社会风气不良。培育公民主体意识的路径选择: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权利保障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和法治思想的培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如何掌握培养健康心理,健康人格的技能,正确守法,护法,依法办事,一方面着力培乔学生一种能促进其一生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如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素质.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辨证思维分析能力.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等等.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出发,分析高校纪律乱象形成原因和现实诉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并提供实施依据。把大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管理的主体,能够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