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朝至隋代前期,相州窑是北方青瓷的重要窑口之一,面积达90000余平方米。相州窑烧造的器类非常丰富,制作也相当精美。安阳博物馆占地域优势,得天独厚,收藏有隋代相州窑各类精美瓷器精品。这些器物选料精细、制作精良、器型俊美,反映了相州窑制瓷业的高超技艺与高度发展水平,彰显了相州窑瓷器在北方青瓷中占有的重要历史地位,是研究我国隋代北方青瓷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邛崃窑(简称邛窑)分布在四川成都邛崃境内,创烧于南朝,兴盛于唐、五代,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是四川地区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品种最多、影响最大的古陶瓷窑址。邛窑三彩是邛窑里极具代表的产品,主要是以黄色为基色,再以褐彩和绿彩为点缀,釉色丰富,造型别致,有典型的时代风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从釉色和各种器型看,邛窑三彩的烧造工艺已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凸显了地方民窑的工艺特点,展现了蜀文化的突出成就。本文以口述史的形式,于2019年3月23日赴四川省邛崃市邛窑遗址公园采访了川窑收藏家胡维忠。作为资深的邛窑古陶瓷收藏家,胡维忠对于四川邛窑的古陶瓷烧造工艺与传承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邛崃窑(简称邛窑)分布在四川成都邛崃境内,创烧于南朝,兴盛于唐、五代,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是四川地区古瓷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品种最多、影响最大的民间窑址。邛窑三彩是邛窑里极具代表的产品,主要是以黄色为基色,再以褐彩和绿彩为点缀,釉色丰富,造型别致,有典型的时代风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从釉色和各种器型看,邛窑三彩的烧造工艺已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凸显了地方民窑的工艺特点,展现了蜀文化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宜兴均陶已有600多年历史,据历史记载,烧造均陶产品除了明代的欧窑外,当属清代的葛窑。它继承了欧窑的传统,制品与欧窑基本相同,色式丰富,均釉独绝,胜于欧子明所创欧窑,更盛传于世。据寂园《匋雅》记载“葛乃乾、嘉人(公元1736—1820),欧葛瓷釉略相似,在灰墨蓝绿之间”。  相似文献   

5.
牛宏成 《南都学坛》2010,30(4):42-43
邓窑是豫南地区的著名瓷窑,始烧于唐末,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以宋代最盛。邓窑融汇了南北方制瓷工艺,烧造时间长,窑址范围大,器物种类多,为传承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青花瓷器是我国驰誉中外的瓷器品种之一。由于近人所见的出土器物和传世品最早是元代烧造的,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可是,元代青花瓷的烧造技术已较成熟,在此以前它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陶瓷界根据宋代磁州窑、吉州窑的釉下彩绘技法已很成熟,推测青花瓷的起源可能是在宋代,但一直未能找到这方面的实物资料。七十年代以来,在浙江省先后出土了一些宋代青花瓷片,接着在江西吉州窑窑址中又出土了南宋晚期的青花碟,拓宽了人  相似文献   

7.
南宋官窑分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把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和郊坛窑)分为两期,其年代的分界线为宋宁宗开禧年间。两期产品在器类、造型、装饰及烧造工艺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变化。文章认为两个官窑存在同期共烧的事实。官窑产品不仅用于朝廷的礼仪活动,还可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8.
1999年 4— 5月间 ,许昌市区内一建筑工地新出土了一批古瓷片。这些古瓷片揭示或证实了以下几个问题 :1.许昌曾是古代中原一处重要的瓷器转运枢纽和大型瓷器集散地 ;2 .确有“碗豆青”色的“汝州新窑器” ;3 .邓瓷中也有底、足满釉芝麻支钉支烧 ;4 .童贯家可能在临汝窑定烧过瓷器 ;5.柴窑瓷片首次出土 ;6.清宫所藏“黑釉柴瓷”当属后周前期“郭窑”产品  相似文献   

9.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的窑工银,其数可见窑工规模;其动支和来源,则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清兵于顺治二年九月定饶州。顺治八年正月,“江西进额造龙碗”,因“动用人夫,苦累驿遽递”被停止①。顺治十一年奉旨烧造龙缸,十六年烧造栏板,均未成。康熙十年又烧造祭器等项②。在20余年内,景德镇经历了闽兵之役、金声桓之役和顺治十六年的士兵之乱,  相似文献   

10.
“南青北白”虽是共识,但北方不完全烧造白瓷,对青瓷的烧造也有相当长的历史。这个问题从古代的遗存中不难看出。特别是通过本人的实地考察更坚定了这个想法。这种不需要更多科技含量的烧造技术的青瓷,北方的先民完全有能力和智慧把它烧造出来。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自古就是陶瓷产区与陶瓷文化大省,在历史长河中,河北陶瓷形成了以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四大历史名窑为主的历史文化。邢窑在唐中期生产极盛,出产的白瓷质地洁白优雅,与越窑一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定窑是宋代著名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产白瓷著称。磁州窑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属于大型民间窑,所烧瓷器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井陉窑以烧造白瓷为主,其中的瓷枕最具代表性。河北陶瓷文化是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重要文化资源,必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文化龙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一福建古代的窑炉结构和类型问题。已往由于文献未曾有过记载,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但是,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发掘所取得的资料看,建窑早期(即南宋以前)的窑炉类型是属龙窑类型。这类窑炉类型的代表,可以建阳水吉建窑芦花坪遗址出土的龙窑为例。芦花坪出土的这条龙窑,经清理后残长为56.10米,窑头已残缺。窑身可分为前后两段,前低后高,前直后弯,由山势走向而定,坡度在12—18度之间,方向南偏东10度。窑壁残高25—140、厚15—39厘米。窑壁用砖砌成,内壁局部地方再涂以泥土、废匣钵和垫饼残块。窑的宽度在1.80—2.08米之间,一般宽度是2米。窑床斜平,不分级,底铺粗砂粒,厚约10厘米,俗称“软底”。窑床底部排列的匣钵横排每行8—9个,残存重叠匣钵最多的是8个,最少的也有二、三个不等。保存下来的匣钵,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建盏是流行于宋代的黑釉茶器,其独特的釉色特征在灿烂的陶瓷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陶艺中,世界各国的陶艺家在其创作中都在有意无意的使用建盏的釉色符号,其不施釉、渐变釉、流动釉以及放射状纹理的釉色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符号,成为艺术家情感宣泄和自由表达思想的载体,对现代陶艺中如何将传统元素纳入现代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永乐窑”研究“浮梁县志”说: “明洪武初,鎮如归属饒州府浮梁县,始烧造岁解。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卷八) 这里说明代景德鎮官窰厂设立于洪武初年,但沒有说洪武那一年。“景德鎮陶录”说: “洪武二年,设厂于鎮之珠山麓。……除大龙缸窑外……共二十座”。(卷五) 这里说定是洪武二年。查洪武二年明朝尚未完全统一中国,軍事尚在进行,似乎不可能有专門设官窑造瓷的事情。“古铜瓷器考”说: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资料是历史工作者研究上古史的必不可少的资料。就目前情形而言,要想解决西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必须充分利用考古学资料。本文想就新疆陆续出土的一批环刃器、石刀、陶器来探讨一下九黎部族入居西域的问题。环刃器,通常由石料制成,故又称“环刃石器”。在考古界,该器别名甚多,如有“环状石器”、“环状石斧”、“石环”、“盘状器”、“穿孔锄形石器”等。这种石器,最初发现于我国辽宁省貔子窝高丽寨,继而在我国东北的辽河流域、辽东半岛、沈阳、内蒙东部陆续出土。日本、朝鲜近年来也有出土。以往的学者总认为,这种石器为东方近海地区居民  相似文献   

16.
肖华 《中华魂》2017,(2):37-37
2007年,陈某和温州商人张某想在临安谋求萤石矿的采矿权,找原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帮忙。没过多久,邵毅便以买房缺钱为由,请陈某帮忙出手藏品,陈某建议他出手黑釉观音瓶,并报出了80万元的价格。然而,这个黑釉观音瓶正是几年前由陈某花4000元买下送给邵毅的。为了让交易看起来更真实,陈某通过自己的拍卖公司对这个所谓元代黑釉观音瓶进行了一次假拍卖(自拍自买)。  相似文献   

17.
遗址位于东丰县一面山公社钢铁大队村后山上,南临大柳河支流——梅河。遗址发现于一九八二年,从其内涵看,是柳河沿岸一处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内遗物较为丰富。陶器主要是夹砂的手制褐陶,由于烧造火候较低,陶胎松软,器表颜色斑驳不一,以黄褐色陶为多。采集到的陶片均施有纹饰,种类有压印之字纹、刻划之字纹、刻划细线纹等。石器有打制、压制和磨制的三种,种类有斧、刀、锄、刮削器、叶形器等。这里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瓷器艺苑里,青花瓷器以它洁白细润晶莹的瓷质、清新素雅的蓝色彩绘图案、呈色稳定、实用美观而深受人们喜爱。 何为青花瓷?即在瓷胎上以氧化钴作着色剂描绘图案,再施以无色透明釉料,入窑用1200—1300℃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因它为白底蓝色,故称青花。 青花瓷起源于唐,成熟于元,盛行于明清,  相似文献   

19.
湖北马口窑是江汉文化的典型形态之一,数百年来影响过一代代荆楚子民。作为一个地方窑口,马口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一直被人忽略和漠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口窑彻底倒闭,随后迅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近年来,马口窑的审美意义和文化意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不断进行着新的审读,特别是其多变的器样造型、丰富的纹样装饰、圆熟的刻画手法,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堪称独树一帜。如何保护这脉极具性格特色的地域陶瓷文化,是摆在众人面前一个郑重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景山的歌声     
北京的景山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园林。元以前,这里有景没有山,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大绿地。元世祖忽必烈非常喜欢这片绿茵,将豪华的后廷建在这里,取名“延春阁”。朱元璋的大军将大都皇城毁弃殆尽,还特别把挖湖掏河的淤泥堆在延春阁的废址上,耸起一脉短峰,取名“镇山”,意为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