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气玉铭”的形制为楞柱状,中空,顶端未透。此外又有玉佩、剑珌、玉刀珌、行气玉佩、刀珌等称法。原玉旧藏合肥李木公家,今归天津市文物管理处。 此玉的拓片原著录于端方的《陶斋古玉图》和黄璿的《古玉图录初集》(第四卷),之后又收入罗振玉所编的《三代吉金文存》(第二十卷)。在其目录中标为“剑珌四十字”。实际上有雕玉十二面,每面刻三字,全部铭文共四十五字,其中有九字重文(八处有重文符号,一处重文符号漏刻)。 一 关于此玉为何物,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黄璿将此铭文收录于《古玉图录初集》,可见黄璿认为这是块玉佩铭。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1972)一文中也名之为行气玉佩。罗振玉在《三代古金文存》第二十卷目录中题为“剑珌四十字”,实际上有五字重文为罗氏所疏漏,但郭沫若在《“行气铭”释文》末段的结论中说:“然行气之术铭于‘剑珌’,颇觉:不甚伦类。珌者,《说文》以为‘佩刀下饰’经余考证知即剑柄与剑身相接处(古人以为‘镡’,今人以为‘剑格’)之玉饰,无隙可容四十余字之长铭,是则原物是否为‘剑珌’实属疑问”。并曰:“今案刀鞘之上下  相似文献   

2.
良心的安抚     
困难时期,粮食成了全社会的重心,天下事,再大也大不过粮食。“民以食为天”的平淡警句,在那个时候,彻头彻尾地为我们所理解,牢牢地记在心上。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天要吃几两粮食,一顿又该怎样分配,成了大家要反复掐算计较的事情,绝不可以有半点儿疏忽。就是在粮食如此困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奶奶竟意外地扛回了一袋粮食,是拣来的。天上掉馅饼!足足30斤重的白面。我们全家都愣了,呆呆地望着那袋粮食,不是大喜,而是惶恐。是谁丢的粮食?奶奶说,也许是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毛驴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大卡车……奶奶伸出冻红的手,说她守着这袋粮…  相似文献   

3.
大盗霍震波     
一天,卡斯柏尔的奶奶坐在自家门前的长凳上磨咖啡。这只咖啡磨具是卡斯柏尔和他的好朋友崔培尔,在奶奶生日那天作为礼物送给老人家的。它与普通磨具的不同之处是,摇把一摇就会播放出一首叫做《五月里来好风光》的歌曲,奶奶最喜欢  相似文献   

4.
家里有一把年代久远的木头椅子,是奶奶结婚时便有的。如今早已添置了制作精美、材料优良的新椅子,旧椅子便没再被使用过,于是随意地被丢在了客厅的角落,怎么看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奶奶一直舍不得扔掉它,总是固执地说挺结实的,还能用。一开始,我有些不以为然,总是觉着这把旧椅子十分碍眼,而奶奶不过是因为她老人家勤俭节约的性格才不忍心丢掉的。后来我才慢慢了解到,奶奶并不是真的吝惜一把椅子,而是它陪伴她度过了这么多载,凝结了许多让奶奶难以忘怀的回忆。依稀记得,奶奶早些时候从老家到城里来时,  相似文献   

5.
大盗霍震波     
《新少年》2011,(7):34-37
一天,卡斯柏尔的奶奶坐在自家门前的长凳上磨咖啡。这只咖啡磨具是卡斯柏尔和他的好朋友崔培尔,在奶奶生日那天作为礼物送给老人家的。它与普通磨具的不同之处是,摇把一摇就会播放出一首叫做《五月里来好风光》的歌曲,奶奶最喜欢听这首歌了。然而正当奶奶一边磨咖啡一边听歌的时候,院子里突然闯进一个彪形大汉。  相似文献   

6.
奶奶住我家     
前几年,我家砌了一幢比较宽敞的房子,母亲提出:每年接80多岁的奶奶住上一些日子。全家人都表示赞同。 奶奶到我家后,母亲主动承担起服侍年迈老人的义务。每天天一亮,母亲就煮好了早饭,亲手盛起热腾腾的第一碗,端到奶奶的面前。上街买菜前,母亲总要主动征询奶奶的意见,只要奶奶喜欢吃的菜,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买回来。到了晚上,母亲为奶奶端水洗脚,替奶奶脱衣服,直到把奶奶安排上床后,母亲才回到自己的房间休  相似文献   

7.
文  题“我的。”作文要求1 、在横线上填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写出他(她)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精神;也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某件事、熟悉的某个人,或某种感悟。2 、不得写出真实姓名、校名以及泄露考生身份的地名。3、不少于600 字。 例文一 我的奶奶 恩施市考生居住在乡下的日子,奶奶总是黎明即起,把青布围腰一扎,抄起大扫把扫那块五六家人合用的大院坝。大院坝干净得像奶奶头上的白发,光生生亮闪闪的。乡里评比发的“清洁卫生文明户”的奖牌老挂在我们这个大院。同院居住的人们每天都给奶奶投来微笑。奶奶也似乎为着这个最高奖励而乐此…  相似文献   

8.
饺子媒人     
叶轻驰 《山西老年》2012,(12):26-27
奶奶和爷爷的结合,是因为一顿饺子。 听奶奶说,年轻时,她有一回坐在门口包饺子,当时,爷爷刚好走过,就看到了。奶奶包饺子的样子,让爷爷驻足许久,一直到奶奶瞪他,爷爷这才走开。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语文课应该十分重视语言因素的教学。 先看看一些学生运用语言的情况。有这么一位中学生,奶奶死了,家里正在办丧事,他回到家里同父亲谈道:“爸爸,奶奶死了,放在家里,出来进去难闻死了。是埋呢,还是烧呢?我看不如烧了算了。”且不说这位学生从道义上对自己朝夕相处、养育有恩的奶奶,应具就怎样的道德感情,只说这位学生这番话的遣词造句、语言运用方面就有很多不妥之处。比如把奶奶的逝世说成“死”,奶奶灵柩的停放说成“放”,督促爸爸尽快办理后事说成“出来进去难闻死了”,建议其处理方式说成“埋了”、“烧了”,最后竟用“不如……算了”表示自己的看法,似乎在处置一件废弃物品一般。如此语言的运用,看出这位学生对待  相似文献   

10.
“奶奶掌勺”饭店菜单不能选 美国纽约斯塔滕岛一家餐厅老板突发奇想雇用一群意大利土生土长的老奶奶做大厨吸引各方食客纷至沓来.这家餐馆名叫意诺提卡玛利亚餐厅,提供意大利地方风味菜肴,只有35个座位.与其他餐厅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食客不能自行选择吃什么.餐厅老板每天都会买进不同原料,掌勺奶奶们依靠手边的材料决定烹饪哪种家乡美食.也许正是这种不用选择,“饭来张口”的就餐形式吸引了众多顾客,这家餐厅天天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11.
马野  黄凤 《新少年》2012,(3):30
金秋,收获的时节,大家都会有些收获。也许有人收获了成功,也许有人收获了知识,也许有人收获了勇敢,也许有人收获了金钱。而我,却收获了快乐。那是"十·一"放长假,我回了一趟乡下的奶奶家,帮奶奶收割庄稼。一到奶奶家的田里,嗬,今年又是大丰收!你看,金黄的南果梨挂在树枝上,远远望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玉(器)在我国古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曾影响了我国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惯,影响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相当一批文学、历史著作。中国古玉(器)作品的创作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古玉相关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相融合,这一切使得中国古玉不  相似文献   

13.
孙莹 《今日南国》2013,(4):11-12
“奶奶。我来送您了,今后我一定好好做人,出去给您烧纸……”34岁的七尺男儿张健跪在奶奶的遗体前,重重地磕了3个响头。因为张健酒后寻衅滋事打了人,从小把他带大的奶奶急得重病离世,连孙子最后一眼也没看见就撒手而去。在家属的恳切申请下,西城检察院特事特办,决定扛下一切风险和责任,护送张健到医院参加遗体告别,送奶奶最后一程。  相似文献   

14.
奶奶的眼睛因老年白内障失明了,几次手术都未治愈,情绪非常低落,在跟大伯、姑姑生活期间多次流露出不想活的念头,原因不是他们待她不好,而是奶奶对自己从此成了一个无用的人感到不能容忍。 有一年春天,爸爸把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有次听她对父亲说,这辈子已经到头了,其实那一年奶奶才76岁。 妈妈是教师,也是个孝顺的儿媳,每当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妈妈总是这样劝她:“有我们做儿女  相似文献   

15.
季冬梅 《新少年》2014,(4):21-21
二宝考试得了双百,奶奶终于答应领他去万象城逛逛。 绕着万象城,二宝和奶奶兴奋地走了好几圈。二宝抿着小嘴屏住呼吸,瞪圆双眼聚精会神地看,仿佛要把万象城刻在脑子里。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8,(9)
她才3岁,灾难降临时,她还在熟睡。是正在刷碗的奶奶发觉了有强烈的震感,然后把她从床上抱起来,飞奔向门外,哪知道仅仅走到楼梯拐角,强烈的摇晃就令奶奶再也动弹不得。奶奶抱紧她,蜷缩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2,(13):12-13
小赵的奶奶住在宁波市北仑区牡丹社区,这两天天气不错,奶奶正愁怎么把厚重的大棉被晒出去,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不请自来,要帮的就是晒被子的忙。奶奶喜出望外,连夸社工神机妙算。 奶奶不知道,原来她家小赵是个“微博控”,最近已经成了社区微博的忠实粉丝。天气转晴后,小赵试着给祉区微博留言,说自己上班没时间,希望社区能给独自在家的奶奶帮帮忙。很快,微博上就有了回复,奶奶自然得了个大惊喜。  相似文献   

18.
奶奶病了,躺在了床上,没日没夜的咳嗽。妮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妮儿娘在妮儿出生时难产死了,妮儿爹因为受不了打击离开了家。可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再也没有回来。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将妮儿拉扯大的,奶奶疼妮儿,妮儿也爱奶奶。妮儿16岁那年,奶奶的眼睛看不见了,是奶奶年纪大了,还是因为过度的操劳?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洛阳,有位八旬老人,靠几十年做鞋垫换得的微薄收入,把1岁多就父母双亡的孙女抚育成人,被洛阳市民亲切地称为鞋垫奶奶。而走上工作岗位的孙女,时刻想着回报奶奶,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把奶奶送进医院,让奶奶因劳累而失明的右眼重获光明。  相似文献   

20.
剩饭     
武奶奶早年丧夫,自己含辛茹苦把一儿一女拉扯大,因多年过着艰苦的日子,养成了勤俭的生活习惯。尤其在吃饭方面老太太更仔细,那些存放多日的、变了色的、甚至有些馊味的馒头,也决不扔掉,而是上顿热下顿热,直至把馒头折腾得“面目皆非”也要坚持着吃下去。武奶奶的儿子是医生,相当讲究营养卫生看到母亲常吃剩饭,他既心疼又惊慌,每次回家都把老太太的剩饭尽数搜出,毫不留情地扔进垃圾袋里。老太太心疼得直摇头,但见儿子“来势凶猛”,只好忍着。有一天,儿子把她仅放了两天的剩饭倒掉,这回武奶奶忍无可忍了,竟要从垃圾袋里往回捡。儿子也火了,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