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对该领域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也使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社会保障领域研究数量众多、质量较高的一大亮点。但是也应看到农村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息网络化出现的新问题及其立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化给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但又引发了诸多新问题使社会面临挑战。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思考并探寻对策,会使信息网络化的负效应放大、有序社会的熵增加。解决这些问题,法律对策是不可或缺的,因而完善我国信息网络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东清 《学术论坛》2006,27(11):55-59
全球化带来了宗教与社会政治问题联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也使宗教对社会政治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文章探讨了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两者间联系的主要形式、特点,以及我国在现阶段处理宗教问题时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淑杰 《理论界》2005,(9):235-236
Internet的迅速普及,使全球化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商贸空间和新的商机,但它所引发的税收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电子商务的快捷性、直接性、隐匿性、保密性等,使税收的传统控管手段失灵;电子商务的“无址化”、“无界化”、“无形化”等特征使传统的常设机构、交易对象(纳税主体)等税制要素的确认发生困难;对收入来源地和税收管辖权的认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接受问题研究的发展状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李彩华 《兰州学刊》2009,(12):54-58
文章对接受问题的由来、接受概念的界定、西方接受理论等内容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对接受问题在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接受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接受问题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中的开展进行了探讨。文章旨在使学术界对接受问题的全貌有所认识,为广泛开展接受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缓解就业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认为某个传承下来的文本成为要解释的对象,这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理解文本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既不是古典哲学家的"永恒的问题",也不是教育学、修辞学上的"虚假问题"和"空的问题",它是那种呈现自身并因而可以从其意义起源处获取其回答模式的"真正问题"。问题开启了所问事情的"方向的意义",使被问之物、进而使文本具有处于创生性意义的悬而未决状态。要想对这一问题有所理解,解释者则必须在自己的视域内重构该问题。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建设实践,使我们对市场经济的一些原则和精神,得到了理性上的认同,但这种认同远未上升到道德文化层面,这是目前道德建设中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市场经济推崇的精神,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民族的品格.本文以得到市场普遍认同的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为例,分析说明这一问题,旨在引起重视,使我们的道德建设与市场基本原则相一致,使我们的道德建设更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周边各国必争之地。美国重返东南亚,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使南海问题日益大国化、国际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鼓舞了东盟国家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诉求,这必然增加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但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美国不会对南海问题涉水太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随着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日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对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使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研究视野、研究角度、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陈垣先生在《摩尼教入中国考》一文中,根据唐大历六年和元和二年,回鹘两度请求在中原建摩尼寺事,指出唐代中原摩尼教"先由北而南,复由南而北"的传布路线。笔者分析中原摩尼寺的设立情况,辨释陈先生这一观点,认为回鹘请求在江南地区建寺多伴随粟特人之商业利益,而在河南,尤其是太原府置寺则更具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2.
陈诚的家世生平 ,一直存在一些隐匿不清之处。本文据新发现的陈诚文集、家谱资料 ,考述了陈诚的一生 ,对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户良乡、与修《永乐大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生平活动业绩作了系统梳理 ,并附以《陈诚年表》。  相似文献   

13.
邵雍 《晋阳学刊》2014,(4):52-60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苏联接壤,时任新疆督办的盛世才在政治上奉行六大政策,与中央政府保持半独立的状态,使新疆成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和中共与苏联来往的重要通道。对中共而言新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新疆的工作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陈潭秋到新疆主持中共的地方工作是临危受命,勉为其难。在新工作四年中,陈潭秋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政治经验丰富,最早向党中央发出了新疆工作的警报。然而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苏联基于种种考虑,未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撤出在新工作人员,导致陈潭秋等80余人在新疆事变中被杀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继皖南事变后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打击。由于盛世才深藏不露,及时识破其真面目并非易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抗战时期新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关于家族本位思想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之核心.作用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在强调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特征时,在个体的小"家"与作为整体的"家族"之间,陈寅恪更重视"家族",认为后者对维系民族文化传统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二、家族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维系文化传统、保存传统文化的作用,更是由于其特殊的情感纽带,使中国文人可以从中获取可靠的精神资源和人生动力.为此,陈寅恪才特别强调出身,重视渊源;三、家族本位思想,由于既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构成社会制度框架的基础,因此不但适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在现代中国也未完全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何对其实行改造利用,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课题.四、陈寅悟关于家族文化思想之形成不仅与其家族历史有重要关系,而且与其父陈三立的思想有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5.
谭解文 《云梦学刊》2006,27(5):5-7,51
发生在1961年的以郭沫若为核心的《再生缘》研讨活动,使《再生缘》及其作者陈端生获得了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郭沫若对《再生缘》思想艺术价值,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对陈端生的家世、遭遇作了全面的考证。有关《再生缘》的研讨是一次纯粹的学术研讨,郭沫若在这次讨论中表达了对陈寅恪的尊崇与敬意。  相似文献   

16.
“Basic science” and “applied science” are tired labels in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due to their use as a priori specifications on empirically nonrecognizable ideal types. A modification of the Thurstone scal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indicate a scientist's attitude toward his work. A continuum is empirically generated and suggests a higher order theoretical concept that subsumes both basic and applied science. The continuum suggests the two-fold concept of the “scientific mission.” A scientist's mission is: (a) his position on the continuum reflecting his interests relative to others in his discipline, and (b) the size of the locus about his position indicating the breadth or diffuseness of his interest-space. Using multiple correlation, the scientist's mission is related to his degree of professional involvement as measured by a seven item index. The seven items are scal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factor analysis and are shown to be highly related and form a usable index.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僧皎然认为陈子昂的诗歌“复多而变少”。如若其然,则子昂何以成为有唐一代诗风的开创者?若无新变,则不能代雄。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推陈出新,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样富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审美理想,并将唐代诗歌的审美品位标定在一个崭新的高度。唯其如此,才有嗣后盛唐诗歌创作“文质半取,风骚两块。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的特征。他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古体还是律体,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风格声律,都能在继承的基础上颇多创新。这可谓由“复”求“变”,“变”中有“复”。盛唐诗歌之所以能“变汉魏之古体为唐体,而能复其高雅;变六朝之绮丽为浑成,而能复其挺秀”,陈子昂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陈兰彬是消季首任留学生监督和首任驻美公使.在走出国门办理洋务的过程中,既表现了传统士大夫的保守和对世界大势的隔膜,其又在忧患意识与忠君报国思想的驱使下,在中西交往的最前沿做了一些维护国家主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鞠北平  蒋立场 《兰州学刊》2008,(2):124-127,1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晚年对民主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贵的见解。虽然导致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飞跃的因由是多方面的,但具体说来可约略归纳为以下五点,即共产国际对国民革命失败不负责任的推诿,使其内心极度失望;托洛茨基思想的启发,促进了个人意识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专权,唤起他对民主的渴望;对苏联国家性质、内外政策的深入分析,坚定了民主的信念;个人良好的理论素养及独立思考的秉赋成就了晚年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了朱熹哲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旨在阐明朱子形上学体系下的理欲观有其合理的逻辑理脉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并通过简析戴震对朱熹的批评,说明“道德原则”与“政治原则”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