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隶属于内属蒙古总管旗体制的清代呼伦贝尔地方的翼组织及其总管官员、旗组织及其副总管官员、苏木组织及其佐领、骁骑校、护军校等官员以及旗官制度特征分别进行了着重探讨,希望能够从细部来推动清代蒙古社会的总管旗体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清代驻藏大臣一览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名现任职衔实际任卸期{旗给上谕任免期爪┌──────┬───────────────┬─────────────┐│前职衔 │迁转 │备注 │├──────┼───────────────┼─────────────┤│护军统领、副│ │ ││都统 │ │ │├──────┼───────────────┼─────────────┤│内阁侍读学士│蒙古都统 │ │├──────┼───────────────┼─────────────┤│镶蓝满、副都│工部尚书兼正红满都统 │雍正八年攘正黄护军统领 │…  相似文献   

3.
雍正年间清朝与准噶尔部的战争爆发,乌兰察布盟盟长扎萨克多罗达尔罕卓里克图郡王阿喇布坦多尔济率兵出征,雍正十年(1732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间,归化城土默特左翼旗都统丹津出任乌兰察布盟盟长。由盟外之人出任盟长,在清代历史上绝无仅有。丹津为归化城土默特左翼旗都统,也是上三旗正白旗蒙古人,作为雍正皇帝的奴仆,得到信任和重用。  相似文献   

4.
乌拉街位于吉林市西北约七十里处(今吉林省永吉县内),辽金时代称为乌拉国。乌拉城为当时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主纳齐布禄七世孙布颜所筑。清初在乌拉城内,设立了专为皇室皇族打牲捕采国贡的总管衙门,称之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由清朝内务府直接管辖。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对下分上三旗,下五旗,实行了一整套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的统治和剥削形式。其所辖  相似文献   

5.
卫拉特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一支,历史悠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代称斡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西部蒙古等等。有的学者认为卫拉特与额鲁特是同义异写或是同音异写,有的学者则认为卫拉特是总称,额鲁特是指  相似文献   

6.
清代八旗索伦的旗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八旗索伦的旗学教育麻秀荣,麻晓燕,那晓波八旗索伦人是指清初陆续编入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城、呼伦贝尔等地驻防八旗和布特哈打牲八旗之内的,以及移驻京旗和远徙新疆编入索伦营驻防的鄂温克人。有清一代,他们曾是满族统治者赖以维系其统治地位的重要的军事政...  相似文献   

7.
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兄弟民族之一,约一万余人。鄂温克族绝大部分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山地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以及黑龙江省讷河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地,也居住着部分鄂温克人。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南方的土家族,历史上也曾建立过与满族八旗制度类似的旗镇制度,学术界对此鲜有关注,本文仅述其略。旗镇制度,或称旗制,在土司统治时期,广泛存在于土家族地区。史载:湘西永顺土家族地区,“各乡在土司时,为五十八旗,……以七字为句,每一字一旗,共为五十六旗,后添靖、谋二字,共为五十八旗。此外更有戎猎镶、苗米房、鼓吹手六旗、伴当七旗、长川旗、散人旗、总管旗”。在与之相邻的“保靖土司,旧设虎、豹、广、智、谋、勇、威、驱、彪、胜、亲、利、飞、良、先、镇,共十六镇,共十六旗。”直到清代改土归流很久以后,“居民相称,犹语某人为某旗者”。在鄂西土家族地区,情况亦大致相类。如容美宣慰司等地  相似文献   

9.
清入关后,为加强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行政机构。在中央特设理藩院,在地方则设有驻防将军、副都统、城守尉、协领等,诸管理机构的设立在客观上巩固了清朝在当地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因水名省,境土广远,土膏沃衍,风俗醇古,自古创建制度。 黑龙江古属幽州,其源甚远。随着时代之嬗变,疆域、方位、称名,时亦不同。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设置将军、副都统统辖,置行省。光绪间,改设大黑龙江巡抚,置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1.
魁星阁     
魁星阁位于今爱辉镇东南,东邻黑龙江。魁星阁原名魁星楼,根据瑷珲副都统衙门档案中《瑷珲城全图》推断,大约建于1892年至1900年之间(光绪十八—一二十六年)。它是被沙俄侵略者焚毁的瑷珲古城中唯一幸存的建筑物。该楼在1945年被苏联红军的炮  相似文献   

12.
回族爱国名土马六舟马六舟(1862—1917),名正讽,字纶三、六舟,四川成那回族。清末廪生,曾任黑龙江省木兰县知县、巴彦知州等职。1990年到齐齐哈尔,在副都统程德全幕府诩赞军政,鼎立宪政新学。同年7月,沙俄侵略军进省城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殉国...  相似文献   

13.
清代布特哈的扎兰与阿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特哈是清代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其区域包括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族、阿荣旗、布特哈旗、鄂伦春旗(部分)和黑龙江省的讷河县、克山县、克东县、德都县和甘南县(部分)等地。“布特哈”满语意为“渔猎”,汉语译作“打牲处”,由居住在这里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从事渔猎生产、生活而得名。布特哈“与各城本无一定之界”,“牲丁所至之地,皆布特哈总管应巡之地。”其疆界亦随狩猎范围的需要而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处我国北方边疆,林海茫茫的大兴安岭贯穿其境,岭西、岭北是举世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岭东、岭南是肥沃的嫩江平原北缘。这里居住着三十多个民族,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三个民族自治旗,我国边防重镇满洲里市也在该盟境内。历史上这里是蒙古族等民族的发祥地。建国三十多年来,全盟各族人民在巩固祖国边防、开  相似文献   

15.
郭晓林 《中国民族》2010,(12):31-33
呼伦贝尔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全市现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万,占总人口的18%。全国仅有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都在该市。国务院决定特殊扶持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内蒙古仅有的3个也都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间收藏的《重修绥远都统署记》(残石),记录了绥远都统马福祥于民国11年(1922年)重修都统署的经过,为我们研究绥远将军衙署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相关史料,试对残石文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依兰赫哲族三姓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的依兰县是座历史名城,清代是吉林三边(三姓、宁古塔、珲春)之一,为三姓副都统衙门所在地,民国时有“三姓系”之称。依兰县的历史与四个古老的赫哲族氏族,即葛依克勒氏、努叶勒氏、胡什哈里氏、舒穆鲁氏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想研究依兰县的历史,首先必须研究这四姓赫哲族的历史,反之,要想研究这四姓赫哲族的历史,也离不开对  相似文献   

18.
一聚集在祖国北疆额尔古纳右旗境内的华俄后裔俄罗斯族,自19世纪末至今,度过了一个艰辛的历程。这里写下的文字,是对这个勇敢的俄罗斯族的历史缩写。额尔古纳右旗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呼伦贝尔高原北端,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旗。其边境线长667公里,全旗面积28444.64平方公里。19世纪末,沙皇俄国为修筑东清铁路,从中国山东、河北等省招募大批华工充当筑路工人。沙俄贵族、资本家同时拥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牧民也不  相似文献   

19.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满文《长白山志》全称“观长白山记”,侧重利用康雍乾三朝满文档案,叙述长白山、松花江勘察史实,描述金上京城、五国头城古迹形态,论述长白山与北镇医巫闾山的文化关系,堪称私人基于实地勘察、民间调查而撰写的“白山黑水志”,成书于乾隆中后期。其所述“大清一统志”中的金上京城古迹信息与《大清一统志》记载不符,或许源出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进呈一统志馆的专题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我曾经在当时内蒙古最北部的边境旗东乌珠穆沁旗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那时,中蒙两国边境地区完全处于隔绝状态。每当我看到边境线上的防火道、铁丝网,眺望国境另一边的山川草原时,总有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后来,我到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工作,利用边贸开放的条件造访过邻近的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和肯特省。近十几年来,我一直希望能访问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更为深入的大草原,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2013年夏天,我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