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和非农业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区域差距,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越来越强.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巨大差异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是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必须树立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2.
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一)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及意义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从本质内涵上讲,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三个方面.从构成要素看,城镇化质量又可分为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空间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3.
阮云婷  徐彬 《统计与决策》2017,(19):136-138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基本前提。在界定三重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人口、资本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利用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我国283个地级市三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三重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内、外驱动力。研究发现,我国地级市尺度的三重城镇化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不同地区差异明显,且存在空间相关;在影响三重城镇化协调度的各类因素中,内部驱动力占主导地位,外部驱动力的影响较弱,人口-资本城镇化和资本-土地城镇化协调是促使三重城镇化协调的中坚力量,而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失衡则导致了三重城镇化的失调。  相似文献   

5.
根据“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诸多难题的关键环节。我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是,实施大城市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城乡关系,基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研究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发展状态。结果显示: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绿色金融水平在波动中上升但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度发展较平稳,处于拮抗阶段,西部地区耦合度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上升,由中度失调阶段过渡到轻度失调阶段。地区差异方面呈现东部最大、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地区较小的状态。总的来说,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了反映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是制约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西部地区也存在过度城镇化现象,统筹城乡发展对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针对西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城镇化推进、劳动力质量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两者的交互项在经济增长水平中等的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政府干预和贸易依存度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的负向影响较强,而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较强。进一步地,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得出城镇化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结构的测度及其变革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制度创新成为城乡二元结构变革的关键和核心.文章构建了测度城乡二元结构的指标体系,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指数以及反映城乡生活质量、社会公共品供给差异的指标,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并从户籍制度、土地改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规划等八个方面探讨了城乡二元结构变革的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的发展质量也倍受关注。文章尝试构建了城市群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赋权更为客观的改进熵值法对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以中部五个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五大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都不高,且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发展质量并不存在互为因果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从其各分项指标得分来看,五大城市群内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四川统计》2013,(12):22-23
在城镇化过程中,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乡镇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最基层”、“最前沿”的组织,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着力点。四川省统计局运用四川乡镇信息系统中的统计数据,从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经济结构四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了乡镇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四川乡镇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和分层的评价分析。现将2012年四川乡镇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予以发布。同时,本刊记者实地深入五凤、桤泉、山泉等特色乡镇探寻它们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水平、生活富裕程度,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利于中国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有利于扩大我国居民的需求,有利于推动现代化与工业化的更快发展。因此,有必要科学地预测城市化水平的未来变化趋势,以此把握城市化的动态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此,只有选择一种预测精度较高的模型进行预测,才能获得比较可靠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钦莹 《贵州统计》2001,(11):34-36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从总体上基本实现了改革初斯提出的宏伟目标--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为了客观地体现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真实地反映兴义市城镇居民的生活变化情况,我们利用已掌握的资料,对兴义市城镇居民近十五年的生活状况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6年全国31个省的数据,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时中国区域城乡协调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中国各省份的城乡协调水平差异可知东部城乡协调整体水平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城乡协调水平最低,并得出经济和社会协调性是影响城乡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城乡之间的生活状况和空间布局同样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小丽  王磊 《统计与决策》2016,(19):126-129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测算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镇化率,分别描绘出湖北省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变动轨迹及发展现状,进而实证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建设的动态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同升同降的长期关系.对此,文章提出推动中心镇镶嵌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建设,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突出“新型”和“互动”,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18个地市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各地市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相近,在“新型”要素上相差悬殊;四川各市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寻求差异化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筛选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实体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随时间推移而持续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黄河中游>东北>大西南>大西北的空间分异特征;数字创新与实体创新是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现状及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城乡商品市场的协调与统一决定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结构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文章基于协同学建立了城乡商品市场协调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现状,探讨了影响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商品市场联系程度较低,协调水平一般,仍处于拮抗期,城乡商品市场二元分割特征明显。城乡商品市场不协调主要受城市偏向制度安排因素的制约,因此,未来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打破城市偏向制度安排,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信息化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风琦 《统计与决策》2016,(23):123-126
文章以城镇和农村为分析对象建立两部门模型,结合“互联网+”时代城乡信息传递与交换的特征,利用全国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4个分析模型深入探讨城镇化、信息化对农村生活消费能源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农村地区生活能源消费的外溢效应显著,但各因素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是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的,其影响方向与作用大小是变化的.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其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由小到大再到小的倒U型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科学客观测度我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水平,构建了一套包含四个层次、3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12年的截面数据选择因子分析法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聚类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自东向西梯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