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均衡指数分布概率模型、正太分布概率模型、柯西分布概率模型、瑞利分布概率模型和均匀分布概率模型,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均衡是“小概率事件”、“一个国家处于逆差或者顺差是正常的形态”.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围绕均衡上下波动,支持概率模型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建立一个对我国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均衡模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证检验,并最终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对外贸易与我国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的长期相关性,该结论对我国的环境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HS1996的数据,计算中国、印度和俄罗斯2001和2005年产品的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RSCA)指数.运用统计描述、核函数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转换矩阵,对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产品的KSCA部门分布及其演变,以及部门内分布的跨时期变化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绝大多数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贸易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相比之下,中国比印度和俄罗斯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俄罗斯的比较优势最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把对外贸易通过对外贸易开发度的参数植入到内生经济模型中,分析其对人均资本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影响,来揭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企业间的广告竞争实际上是广告投入的数量竞争,这种广告竞争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文章在两寡头厂商单位市场成本相同条件下,建立了其广告投入数量竞争的动态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均衡解和动态变化过程,证明了无论一家厂商进入广告市场关于广告水平作何初始选择,均衡解都存在且唯一,最终调整的广告数量都为均衡数量,且都为市场容量的1/3,这与经典的coumoc竞争结论相一致.最后,文章证明了寡头厂商广告投入数量的变化过程必然是单调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材价格波动的动态均衡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蛛网模型作了改进,把第t期商品的供给函数考虑为t-1,t-2,…,1期价格和随机扰动的函数,考虑到价格调节政策、投资投机、调控政策、物价涨跌等因素对木材需求的影响,在需求函数中加入修正系数,以此建立以木材价格调节为中心的木材供需动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得到了均衡价格及其存在的稳定性条件和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乘数。在上述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6年中国流通市场中的木材供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木材价格波动进行定量分析,并为判断木材价格的稳定性,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我国创业板2013—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直接效应及双元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成长过程中,企业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并行存在和交互发展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获取和企业的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资源搜寻与拼凑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同时双元创新能力在企业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了货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贸易收支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为: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一国的贸易收支是其货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原因,但汇率的变动却不能引起贸易收支的改变;另外,马歇尔—勒纳条件也不成立.由此可以得出:面对国际间的贸易收支的失衡,货币的升值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扭转失衡的根本途径在于本国内减小过度消费以及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此,要解决由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我国应积极寻求与贸易国的经济对话,通过提升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妥善解决贸易失衡.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蛛网模型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动态均衡分析,给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利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有关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未来几年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进行预测;提出了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采用多智能自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hS)建立了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利用基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战明华 《统计研究》2004,21(4):21-6
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往往又可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在这各个阶段当中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这些不同的阶段就构成了经济中的多重均衡.多重均衡的存在为我们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济理论显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转向第三产业,最终合意的结果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达到均衡。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性产业均衡条件要求三次产业的边际产出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相等。实证通过推导产业均衡条件得出产业偏离度的概念,找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比较优势的持续时间是随机变量的条件下,文章运用不确定性数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推出了比较优势递减定理,认为比较优势会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减,具有发散效应,即比较优势不会被锁定.推出的比较优势“无记忆性”定理表明,各国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是正确的,国际贸易会让各个国家自动寻找到适合本国的比较优势.通过定义比较优势逆转概率,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比较优势基本符合比较优势递减定理和“无记忆性”定理内容,认为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逐渐拥有资本密集型优势和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失调程度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知道人民币均衡汇率,以作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失调程序如何的标准.本文采用1982-2004年度的数据,运用Elbadawi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模型来估计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并计算了汇率失调程序,另外还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服务贸易产品的基于附加值的比较优势与净出口能力两个维度对2000—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演进的静态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服务贸易产品基于附加值的比较优势呈现先降后升的演进趋势,贸易净出口能力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演进趋势。(2)处于动态升级状态的服务贸易产品数量和贸易额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急剧下降,中国服务贸易处于绝对优势的产品数量显著低于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数量,处于绝对优势的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比重由之前远高于绝对劣势服务贸易产品出口比重渐趋转变为二者所占比重相对均衡。(3)各细分服务产业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存在较强的固化性,贸易产品技术结构高度指数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相对世界水平存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评估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存在可以降低银行的筛选强度,从而使银行承担的项目的成功率较低,因此银行业风险也增加了。影子银行更容易获得短期债务,这增加证券化贷款的价格,也降低了银行筛选强度,增加了银行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国获得的静态贸易利益已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各国更关注其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作为其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根本目标。文章通过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以贸易增加值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中美贸易为例,从就业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水平三个方面来对中国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ntiel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汇率模型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文章选择了Montiel的关于发展中国家测算均衡汇率的基本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最后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推导出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国际贸易核算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计划编制及其参数设定进行研究.构建的动态可计算均衡模型包括贸易企业的生产均衡函数、贸易均衡函数、收入支出函数,进而形成贸易均衡总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直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技术创新间接影响贸易发展.总体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