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DEA以及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金融集聚指数以及生态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利用2009年-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呈现"东高-中西低"良好的统一性,而且各省市金融集聚指数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域与行业差异性,在东部西部地区,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态效率的提高;银行业、证券行业以及保险行业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大小以及方向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能够研判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而有效改善生态补偿机制。文章构建多层次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与永州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熵权法定量评价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效益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随着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进,2015—2018年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逐年上升,仅在2018—2019年略有下降,其中社会效益得分与经济效益得分均高于综合效益得分,而生态效益得分则低于综合效益得分。(2)长沙市综合效益得分最高,永州市次之,湘潭市与岳阳市最低,长沙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3)2015—2019年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4)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政府企业与公众参与以及城市发展的合理规划是提升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对生态效率的定义,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降维合成区域生态效率综合指标,并进一步从政府生态行为视角实证研究财政节能环保投入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政府单一主体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是一种过渡模式,财政节能环保投入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其作用具有非对称倒U型特征,且我国不同地区处于倒U型的不同阶段;(2)政府对环境政策执行力度与区域生态效率的关系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东部政府对环境政策的执行力度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而中西部则为抑制作用;(3)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与区域生态效率均呈负相关,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与区域生态效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Kuosmanen、Kortelainen(2005)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测算了5个环境压力指标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的最优工业相对生态效率,接着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工业生态效率普遍偏低,区域差异大;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理位置对生态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正向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和对外经济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中央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将生态补偿政策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内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进一步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前不久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立了空间布局框架.生态补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杨蕾  杜鹏 《统计与决策》2017,(16):52-55
文章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广东省21市2005-2014年生态效率进行评价,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影响城市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城市生态效率均值上升,城间差距拉大.空间上呈现为珠三角、西翼、东翼、山区的地理差异格局,但并未形成显著的集聚特征.生态文明建设投资规模、产业结构优度、科技创新力度及外商投资对城市生态效率值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兰 《统计与决策》2016,(22):57-59
产业生态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我国经济长期的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运转模式,已严重锁定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路径.文章拟引入非径向BM-DEA模型,以2005-2014年我国18家工业行业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生态效率仍处较低水平.因此,推进生态技术创新,强化制度保障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即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本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缺少绿洲生态水权价格成为塔河流域制约绿洲生态水权分配、挤占绿洲生态水权归还及其经济补偿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首先明确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的内涵,然后确定其计量方法和模型。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计量结果表明: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绿洲生态水权价格计量可作为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直接计量的一种方法。塔河流域绿洲维持生态水权价格为1.16元/m3,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价格为2.61元/m3,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绿洲生态水权价格呈现一定差异。这成为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价格与挤占绿洲生态水权经济补偿确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为出发点,运用机会成本法,分析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现行环保与补偿政策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指出现行政策提供的各项投入与水源地损失的差距之后,从提高移民补偿、增加转移支付、建立交易市场和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DEA的经济生态效率模型,测度了2003-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的超效率生态效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分解,并使用面板模型对影响经济生态效率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参数进行了估计,核算出产出弹性有效的临界点,最终得出:十年间中国区域经济生态效率值存在动态的漂移变迁过程,高生态效率值地区存在着从西部向东部区域的转移倾向;技术进步在生态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所带来的产出弹性不断提升,但由于环境治理效率的低下,客观上制约了生态效率提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4-2012年79个国家构成的非均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了FDI和制度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FDI溢出效应的三种补偿机制,区分了补偿作用的长期性与短期性,并讨论了补偿作用在不同国家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FDI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且这种挤入效应在创业时间更长、创业成本更高及借贷法律指数更弱的国家得到增强,即FDI对低水平的制度环境存在补偿作用,其补偿机制具体包括增强创业信心、改善创业环境和提高生产率;在短期和长期内,FDI对创业活动的挤入效应及对低水平制度环境的补偿作用均存在,且在长期内补偿作用更显著;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这种补偿作用在发展中国家更强.  相似文献   

13.
曾智  杨赫  米锋 《统计与决策》2023,(3):154-158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是提高生态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利用199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算了我国生态效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科技投入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西部地区则不明显。(2)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东部地区以促进中高端科技创新为主,中部地区以促进高、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西部地区以促进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3)财政科技投入主要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分别通过中高端、高端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梁星  卓得波 《统计与决策》2017,(19):143-147
文章利用熵权法对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中国整体水平以及东中西部的生态效率差异;然后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环境政策、技术创新、城镇化以及平均受教育水平等7个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代理变量选择以及与当期生态效率、滞后一期生态效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假设市场法(CVM),通过引进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开放式双边界二元选择问卷设计技术,采用随机面访调查方式,对陕北主要煤炭开发地居民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北煤炭开发地居民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补偿意识,人均支付意愿为83.8元/年;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居民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都是影响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于资源开发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及生态环境恢复计划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没有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无法保证干流生态水权主体权责与客体分配,导致干流绿洲生态用水被挤占,生态环境退化。为此,界定了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的内涵,确定了其计量方法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进行了计量。结果表明: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能落实干流绿洲生态水权主体权责和客体分配。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使源流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增加,干流减少;年内分配主要在35月和65月和69月,其中,适宜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与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较高;叶尔羌河流域分配调整增加最多,干流中下游减少最多。这可作为未来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调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11—2016年西部11省份的生态效率及其变化态势、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两极分化”和“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生态效率总体呈动态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人均GDP、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西部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耗水平、城镇化率、环境治理投资占比则会抑制生态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区域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趋势;进一步构建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在时间变化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从异质性上看,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规制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生态效率促进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流域水资源冲突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水资源冲突涉及的水量、水质、生态及体制等角度,建立了反映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的多层次递阶指标体系;在GEM—AHP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