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创新性地从房价上涨的视角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趋缓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首先提出房价会影响劳动力流迁和企业选址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2000-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高房价会抑制这一趋势并拉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为0.129%;而考虑时间效应时,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会提高0.194%.受房价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趋势依赖于与房价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本身不再收敛,甚至呈现出发散的趋势;且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段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建立结构VAR模型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并且会通过财富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但是由于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所以并不能最终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货币政策能够迅速反应并发挥效应但却存在两难境地,为了应对石油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这又会使得产出下降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因此为了避免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和过度反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石油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我国房地产业不仅成了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成了获得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特别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房价过快上涨,2010年开始国家采取最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房价上涨速度下降明显,这必然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而影响其资本结构,这就迫使房地产企业更为深入地理解自身的资本结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合理安排融资和优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了一个考虑两类家庭行为和住房资产价值的生命周期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住房价格的上涨存在着边际递减的“马太效应”,这说明房价导致的贫富差距不会无限扩大,而是会收敛于某一区域.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房价上涨与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损失呈正相关性,证明了房价的上涨通过对两类家庭个体产生相反的作用,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最终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最后认为房价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现象的根源在于住房需求具有双重属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切实施行住房供给的双轨制,通过供给保障房来分离住房的消费与投资属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我国安徽、江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1998~2010年房价与城市化率等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化率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显示:城市化水平深入推动住房价格的上涨,上一年的房价对当期房价有正影响;把握城市化进程,实行稳健的可持续战略,有助于抑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空间效应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借鉴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相关思想,构建新的住房价格预期形式,并将其引入住房存量调整模型,从预期的角度分析不同城市住房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其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2002-2013年我国35个城市房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住房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城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趋于减弱;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强.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房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住房价格互动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上海市新建住房及二手住房交易数据,在特征价格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分位回归编制住房价格指数,并通过与OLS回归结果对比,验证其必要性及可行性。结果发现,不同层次的住房价格波动存在显著差异,房价上涨率从低端住房向高端住房递减,低分位点的房价指数波动更大。  相似文献   

8.
孟庆斌  荣晨 《统计研究》2014,31(6):25-32
本文将购房者、房产商与中央银行纳入统一的模型当中,对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建模,然后拓展了传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长短期分解技术,研究了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土地价格以及经济增长率对房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研究表明,利率上升对房价具有长期的负向效应,短期内会加剧房价的波动;通胀预期在长期内促使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对房价会产生推动作用,短期内,通胀促使房地产企业加快投资速度,房屋供给增加预期引起房价下降的冲击;人民币升值在长短期内均与房价上涨存在正向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和房地产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提高时,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和投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地价格长期来看推动房价上涨,短期内对房价影响的传导较慢。  相似文献   

9.
肖争艳  彭博 《统计研究》2011,28(11):40-49
 住房价格高涨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一直以来颇受关注。本文构建含有房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是否关注住房价格进行了检验。此外,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将房价纳入货币政策规则与否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央行在2003-2010年的实际操作中已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修订泰勒规则中;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货币政策规则对调控房价上涨有较好效果,但代价是调控过程中通胀率的持续上升,以及产出水平和家庭消费负向偏离稳态;家庭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能够有效降低稳态水平下的住房价格。  相似文献   

10.
一、听闻喜怒哀乐走近CPI CPI的表情复杂多变,它的涨跌变动向下影响微观个体,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达宏观经济,也是政府决策者们关注的对象。而近几年对中国老百姓影响最大的就是房价,目前住房价格的上涨已经超出了多数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房价的大幅上涨与CPI的相对缓慢调整形成反差,这就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为什么房价的上涨没有在反映民生的CPI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细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房价收入比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两个角度研究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的直接影响非常微弱,但是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接影响,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双阈值效应。以房价收入比为例,当其在5.92和8.65之间时,会对消费产生0.002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高于8.65时会进一步产生0.003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这对于我国内需不足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交易费用视角下,分析出台“国五条”政策的理论依据,通过建立住房价格决定的短期、长期均衡模型,预测“国五条”对房价走向的影响.结论表明,短期内交易税新政将以强劲力度推动房价上涨;长期内,住房名义价格不会降低,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住房实际价格将在现有水平上下降.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Hort动态资产市场模型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1998~2005年中国14城市的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房价的解释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房价自相关影响时,宏观基本面对房价的解释能力大大降低,相对于宏观经济基本面,房价的历史信息对本期房价的上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并且,在2001年以后,房价的上涨逐渐背离了经济基本面,尤其是这种背离从2003年以后进一步加剧,同时房价的正自相关影响也大大增强.这意味着房价的上涨中包舍了越来越多的投资甚至投机成分.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分析了房价波动对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动态来看,房价上升会在短期内恶化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在中长期内的影响则取决于流动性约束效应和信心效应两种力量的对比.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门限值时,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住房的刚性需求不大,此时房价上涨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会大于房价上涨的幅度,信心效应的力量大于流动性约束效应的力量,因此房价上涨会改善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外来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住房的刚性需求较大,此时房价上涨的幅度会大于由于信心效应所带来的就业和收入的上涨幅度,从而导致房价的上涨在中长期内继续恶化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宁夏房价持续上涨备受关注。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房价增长远超过居民收入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以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主的一些人肯定房价上涨。有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经济专家和广大消费者认为应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SVAR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在短期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同时也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这种宏观经济效应既有直接的传导渠道,又可以通过住房投资和消费来间接实现。我国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面临着控房价与保增长之间的两难选择,在未来的楼市调控中,应最大限度的平衡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乌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3.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27%,销售额27.23亿元,同比增长60.14%,呈现出量降价升的局面,这种量价扭曲的现象,也进一步表明房价的飚升.据初步调查,年末全市住宅平均售价2980元,比年初上涨50.7%,其中剔除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回迁房,海勃湾区的中心区域房价平均每平米已达到4600左右,特别地段已超过5000元;海南区平均2800元左右;乌达区平均3600元左右,分别比年初上涨500元至1500元,下面从六个方面分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路春城 《统计教育》2007,(11):54-55
近几年,日益上涨的房价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从经济角度而言,引起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供求关系、成本和宏观政策等。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稳定房价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省房价上涨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萌 《浙江统计》2004,(8):13-14
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引发了对房地产的巨大需求,使得房价从2001年开始始终保持着高升高走的局面.当我们在谈论居高不下的房价时,不妨用两种基本的观点对房价上涨的原因加以分析:一是供求关系决定论,一是成本决定论.  相似文献   

20.
李春风等 《统计研究》2014,31(12):32-40
本文以住房双重属性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会因居民对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产生差异,若侧重其投资品属性,最终影响会是挤出效应,抑制消费。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异以及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挤出效应,地区性差异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影响的广泛性,不仅直接挤出消费支出,还可作用于消费的其余影响因素间接抑制消费。因此,要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部门不仅要注重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合理调控房价上涨幅度,而且还须出台系列相关措施,例如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和努力摆脱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