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引入移动社交媒体功能、感知趣味性和感知可信性等变量,建立TAM模型对用户微信使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依然适用;主观规范和移动社交媒体功能对移动社交媒体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为显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信性对其影响显著性程度较低;感知趣味性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用户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2.
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以移动社交支付应用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情景进行模型拓展,加入网络外部性、感知娱乐性、社会影响三个变量,根据变量间的关系构建研究模型并使用SmartPLS软件检验。研究表明,产品感知(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娱乐性)、社会影响和网络外部性是影响用户行为的重要因素;网络外部性与用户感知(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娱乐性)和行为意向正相关;社会影响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网络外部性和行为意向影响显著;感知易用性与感知娱乐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互联网+”技术下的社交网络为媒体载体,构建了媒介传播的SIR模型,并给出了媒介传播的稳态均衡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入信息传播潜伏者变量,将SIR模型拓展为SEIR模型.拓展的SEIR模型表明,在无法确知信息网络全局结构的情况下,重要熟人免疫策略即可达成对目标信息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4.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7):107-112
社交媒体在大学新生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与同龄人联系和沟通,从而使他们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建立了一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及持久性影响的模型,既包括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传统测量指标,也探索了这些因素对大学生持久性的影响。通过收集一年级大学生的数据,研究了使用社交网站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网站中大学朋友的数量与社会适应性正相关;社会资本、社会适应性与持久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贺建风  李宏煜 《统计研究》2021,38(4):131-144
数字经济时代,社交网络作为数字化平台经济的重要载体,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数据背景下,社交网络的商业应用价值巨大,但由于其网络规模空前庞大,传统的网络分析方法 因计算成本过高而不再适用。而通过网络抽样算法获取样本网络,再推断整体网络,可节约计算资源, 因此抽样算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交网络分析结论的准确性。现有社交网络抽样算法存在忽略网络内部拓扑结构、容易陷入局部网络、抽样效率过低等缺陷。为了弥补现有社交网络抽样算法的缺陷,本文结合大数据社交网络的社区特征,提出了一种聚类随机游走抽样算法。该方法首先使用社区聚类算法将原始网络节点进行社区划分,得到多个社区网络,然后分别对每个社区进行随机游走抽样获取样本网 络。数值模拟和案例应用的结果均表明,聚类随机游走抽样算法克服了传统网络抽样算法的缺点,能够在降低网络规模的同时较好地保留原始网络的结构特征。此外,该抽样算法还可以并行运算,有效提升抽样效率,对于大数据背景下大规模社交网络的抽样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多数经济都是消费者驱动的,因此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在经济预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文章利用社交媒体中人们的网络“行为”数据对CCI建模并拟合预测.通过建模,拟合的CCI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和较小的误差,同时结果也表明,耗时、耗力的传统CCI测算方法可以通过挖掘社交媒体中的行为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来获得.模型构建之后的对比及检验评价都表明该模型在计算和分析上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10):97-103
消费者对团购网站的忠诚度较低,全面厘清消费者网络团购动机对于团购运营商提升顾客忠诚度和运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动机初始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了正式量表,获得了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动机的六个维度:愉悦、便利、安全、服务、价格以及社交。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量表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为了考察量表的实用性,基于六大动机维度,采用层次聚类和K-means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网络团购消费者进行细分,提出了四类消费者类型,分别为热衷型、社交型、实用型和稳健型,每类消费者具有不同的人口统计特征。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团购网站运营商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沟通战略和对消费者细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江一  荔迪 《统计研究》2023,(10):69-82
知识溢出是提升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但目前关于其是否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仍十分缺乏。本文使用三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采集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和社区面板数据,以金融知识为研究对象,利用社区是否创建微信群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与三重差分模型(DDD)实证考察微信群这一移动社交网络是否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社区建立微信群可使群内成员的金融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约17.5%,且这一效应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这表明移动社交网络可通过知识溢出创造信息红利并缩小数字鸿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移动社交网络既可通过其信息源渠道激励群成员学习,也可通过交流渠道促进群成员在互动交流中提高知识水平。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移动社交网络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思想集聚产生的知识外溢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在后SNS时代,“大”而“公开”的传统社交网络面临挑战.“小”而“私密”的私密社交日渐盛行。而在私密社交下形成的私密社群具有独特的群体特点.其私密关系链的营销价值也逐步凸显。文章基于SNS网络私密社群这一新颖概念,总结了私密社群4P特点(Private私密性、Personality个人化、Pick选择性、Participate分享性),并从营销角度创造性提出了私密社群5F营销策略(Free免费、Function功能/职责、Friendship朋友关系、FeeHing感受感觉、Favourate分享/共享),以期促进营销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网络时代发展,个体间关系逐渐被纳入研究视角,基于社交网络的经济试验广泛开展。传统的随机化方法面临两大挑战:其一,参与试验的受试者间不再满足个体处理稳定性假设,若忽略网络干扰作用可能会导致估计偏差;其二,出于经济因素考虑,研究者希望在试验过程中分配更多受试者到优效干预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社交网络调整自适应随机化方法,该方法将响应变量自适应随机化方法与网络干扰作用平衡相结合,保证干预效果估计并将更多节点分配到优效干预组。模拟分析与实证研究均表明本文研究方法具有综合优势,是网络时代中进行经济试验的必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在社交网络流行的年代,博客、微博等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传统的大众媒介传送商品信息的公关与营销概念逐步受到挑战。,从网络营销发展出来的口碑营销和病毒营销,除了能够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更可以脱离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更有效地接触目标受众..这两种营销方法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少数的关键主动者透过人际关系网络传送信息,使信息能够更加广泛地传达到目标消费者中去。为深化理论思考,本文从“两级传播”的“意见领袖”概念出发,通过“亲身影响”以及“口碑”和”病毒”等营销活动,来理清“影响者”的角色和意涵.为影响力营销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营销手段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消费者偏好是在效用最大化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动态的消费者和企业关于产品因素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长期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预期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营销手段对消费者的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绝大多数网民并不通过网络进行购物,因为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太高。以交易成本理论为视角,在对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消费者感知的各种交易成本对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对假设进行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的学习成本、搜索成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和风险成本影响感知风险以及最终购买意愿,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消费者感知的各种交易成本降低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络化趋势 随着代表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Web2.0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已经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经济同传统社会密切结合的代表。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网络先行者的带领下,全球和中国的互联网社交网络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网络系统一体化整合的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影响供应链网络系统运作的四个核心因素:管理理念、信息流、人力资源结构和组织结构.以上述四因素为切入点,基于耗散结构和熵理论,对供应链网络系统进行BPR;建立学习型供应链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和人力资源管理;然后.进行信息流整合和组织结构整合,并将这些整合措施同步实施;最后,建立熵模型对系统进行综合降熵分析,实现对供应链网络的一体化整合.  相似文献   

16.
服务失败后如何实施补救以使消费者重获满意是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服务失败后的消费者情绪层面,建立了服务补救与消费者情绪及消费者重购意愿、正面口碑传播关系的理论研究模型,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不同的服务失败情形下,不同的补救措施对消费者情绪影响程度不同.结果失败情境下有形补偿更为有效,过程失败情境下心理补偿更为有效,并且消费者的情绪和积极行为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青  钱新华  庞川 《统计研究》2011,28(10):89-97
 网上支付在我国电子商务支付体系占据重要战略地位。本文基于国际流行的技术接受模型(TAM),考虑理性行为理论(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并入网上支付信任与多维风险感知因素,构建了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ETAM),并采集上海和澳门两地883个数据样本实证检验模型。研究发现,网络信任和多元感知风险是决定消费者是否选择使用网上支付并开展正面评价的两个关键要因,且感知的安全风险和隐私风险最为重要,而感知易用性对网络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已逐渐弱化;同时,澳门消费者依然深度依赖于传统信任文化,网络信任是当地居民选择网上支付方式的关键要因。  相似文献   

18.
经济生活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显性表达,人们的衣食住行与经济交易紧密相关,而交易与信息则密不可分,这也决定了信息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影响。通过VAR模型和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时间序列模型探讨新闻热度、新闻情感和社交媒体热度对股指收益率的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新闻情感和社交媒体热度对股指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而新闻热度却对股指收益率不产生显著影响;社交媒体热度不仅构成新闻热度的格兰杰原因,也是新闻情感的格兰杰原因;网络舆情的场景效应远超新闻媒体对股指收益率的内容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Kijhhe效用函数基础上对消费者最优消费结构进行理论建构,据此对我国消费者区域偏好的结构异质性进行广义矩估计.研究显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从解决温饱向迈向全面小康的过渡阶段;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鉴学者们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与模型中对风险感知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对创业团队成员在创业决策时风险感知进行了定义,从创业风险的内容入手对风险感知的构面进行了构建,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并对风险感知的计量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出创业团队成员决策的风险感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