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DEA以及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金融集聚指数以及生态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利用2009年-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呈现"东高-中西低"良好的统一性,而且各省市金融集聚指数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域与行业差异性,在东部西部地区,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态效率的提高;银行业、证券行业以及保险行业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大小以及方向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是需求增长供求矛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同时,能源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DEA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是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随着各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即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对外开放对各地能源效率却有负面影响。为此,建议实行差异化的能源政策,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提高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同时,完善能源政策立法,强化节能减排实施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999-2008年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趋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效率空间差异的演进轨迹和内在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和中西部水平,中西部低于全国水平;从变动趋势来看,建筑业技术效率表现为明显的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特征;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资本驱动型和规模经济特征,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建筑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行为对建筑业技术效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我国建筑业技术无效率程度有明显的不断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的效率:一个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超效率DEA对我国商业银行2001~2006年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国内已有的研究不同的是,在实证过程中,我们不但计算出了样本银行的效率,而且运用两阶段方法对影响我国商业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假设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市场竞争程度、获利能力和产权结构对银行效率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非意愿变量Ruggiero三阶段模型对1998-2008年我国29个省级地区进行评价,旨在求解生产过程中给定各种投入要素和产出水平下实现碳排放污染最小化的效率指标。继而进行区域效率差异的比较,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地区差异动态演进,最后,采用面板回归考察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效率逐步提高,但区域分化明显,由“单峰”向“双峰”演变;效率改善更大程度上是来源自逼近效率前沿的结构性改善,而技术进步效应尚且不足。中国经济的迅速扩张并未对碳排放效率构成较大负面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改善碳排放效率卓有成效,但改善作用对不同区域影响力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空间集聚状态分布不均且集聚程度呈逐步上升的态势;省区集聚能力强弱分明,传统油区和新兴石油码头对行业的集聚产生较大影响。该行业分工状况表现为天然气依赖型、石油(原油)依赖型和油气综合型三种分工类型;油气专业化分工程度与本区总生产效率的差异较大。省区行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结果显示集聚引致的规模经济对行业生产正向效率起较大作用,而分工专业化对行业生产效率作用不甚明显。综合行业的集聚和分工特征,提出了提高该行业生产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还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都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Porte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面影响。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Jacobs外部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负向溢出效应,Porter外部性对人力资本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因"虹吸效应"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对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快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和环境规制可以提升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同时利用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产生积极作用,产业集聚也强化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绿色创新效率受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及其交互作用具有显著为正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尽管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本地效应为正,但是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应当增强不同产业间的协同集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环境规制、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15年中国2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创新补偿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境规制促进了重度污染产业的集聚,不利于中度污染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轻度污染产业的影响不显著.当不考虑产业集聚效应时,环境规制降低了重度污染产业的能源效率,促进了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当加入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后,重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抵消了环境规制带来的负效应;中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阻碍了环境规制创新补偿效应的发挥,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升;轻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未能显著地提升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生产服务业集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和政府行为符合理论预期,但制造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与理论预期相反.通过采用地区平均集中率和空间基尼系数,进一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态势进行分析,发现天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分别利用结合环境管理策略的自然可处置和管理可处置径向DEA方法测度了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0-2011年的合成效率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中部地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则强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相对于"十五"期间无显著变化;中、西部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效率相对"十五"期间显著下降,而环境效率并无显著变化。结合自然可处置和管理可处置环境管理策略,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应对更严格的环境管制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而中、西部地区为应对"十一五"期间更严格的环境管制不得不控制其经济增长的投入,从而导致经济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往文献在研究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时通常围绕对外开放、规模经济、要素禀赋、城市化等展开,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分销业集聚.文章从分销业集聚切入考察其制造业集聚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分销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呈现明显的正向影响.但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却表明,在东部地区,分销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正是不同地区的产业选择差异导致了分销业集聚之制造业集聚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为分析我国能否同时实现增产、节能和减排目标,文章利用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2001~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广东省21市2005-2014年生态效率进行评价,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影响城市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城市生态效率均值上升,城间差距拉大.空间上呈现为珠三角、西翼、东翼、山区的地理差异格局,但并未形成显著的集聚特征.生态文明建设投资规模、产业结构优度、科技创新力度及外商投资对城市生态效率值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全面反映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然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Markov链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呈现“东高西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分布状态;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造成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分布的演变总体上受到邻域空间滞后类型的影响,但在传统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在时长1年内很难实现短期跨越式发展。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特征,同时,制造业集聚还会扩大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无论是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还是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均存在路径依赖。(2)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上、中游地区呈现“U”型变化特征,而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的扩大效应呈现上、下、中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外商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锡尔系数和Barro回归方程对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部县域并不存在σ-趋同和绝对β-趋同现象,但存在条件β-趋同.在σ-趋同分析过程中,分别按行政区划和区位条件对县域进行分组分析,都表现出发散的状态.而中部县域的条件β-趋同现象说明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是有效而且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得县域经济更快地增长.通过趋同条件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劳动投入、政府财政支出和储蓄水平则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此外,县域所处的区位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