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创新是系统性工程,既要关注产业创新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系统整体协同效应。文章利用2008—202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统计数据,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创新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和整体协同度。研究发现:产业创新系统整体协同性表现为不协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吸收子系统存在较大波动。另外,创新环境子系统、技术研发子系统、产业效益子系统的有序度在测度区间内呈交叉变动态势也是影响系统整体协同性的原因,这进一步验证了每个子系统的有序度下降均会对系统协同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沈学 《山东统计》2010,(3):20-21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枣庄八大工业集群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在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但对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沿海区域的影响效应比内陆区域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系统协同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调是指两个以上系统或系统的要素之间在组织、结构和变化上的对应变化关系,是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比例得当、关系和谐、共同促进的互惠互利的状态或态势。从层次性上看,包括系统之间的协调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从区域上看,包括区域内部门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耦联评价法、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制造业创新效率,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区域间呈现东—中—西的梯级差异,东北地区产业融合度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制造业创新效率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中—西—东北的阶梯分布;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持续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东—中—西部呈现依次减弱的正向影响,东北地区呈现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琪 《统计与决策》2017,(14):144-147
文章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G20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贡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得分在G20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地位,但是创新对制造业的贡献却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创新能力与创新贡献表现的差异凸显了我国制造业创新缺失与低效.通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从体制机制改革、全球价值链、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等角度提出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统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急剧膨胀,全球开始步入实物产品全面过剩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具有经济战略地位的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重心所在。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课题。浙沪地区是我国制造业经济较为发  相似文献   

8.
李亮 《山东统计》2007,(6):35-37
生产性服务业水平高低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钢铁主导型的新兴工业城市来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既是落实科学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学的因子分析,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维结构出发,利用因子得分对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趋势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从具有复杂关系的原始指标中提取了4个因子:基础因子、产业因子、财政因子和效能因子,解释区域科技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孔伟杰  苏为华 《统计研究》2009,26(11):44-50
 本文在浙江省制造业1454家企业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创新投入的特征、创新投入的行业分布以及创新投入的产出绩效,并且发现了企业规模与R&;D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与安同良等人发现的倾斜V型关系的结论不同。其次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在有效控制了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差异、企业产权结构、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品牌和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后,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也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规模“拐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显著,但发达国家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化要求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企业集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我国各地区的2002~2006年的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认为科技投入与产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在有较大影响的投入指标变量中,"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林春艳  乔文 《统计与决策》2023,(15):120-124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二阶段熵值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进行静态、动态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四大地区的时空差异演化。研究发现: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态势,大致经历扩张期、培育期、提升期三个阶段,这与经济发展轨迹一致;空间维度上呈现非均衡性,静态发展水平与动态发展实力均为“东强西弱”,而发展速度为“西快东慢”。区域差异时间维度上总体差异略有下降,空间维度上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数据进行描述性相关分析,选取制造业PMI与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两指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分析方法,研究两指数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PMI对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具有较长时间和较大程度的正向影响,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说明制造业PMI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先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丹  燕鑫 《统计与决策》2017,(10):166-168
文章通过Malmquist方法选取我国19个主要省份200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不同省份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渠道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脚步日渐清晰 ,信息化建设逐步提上日程。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 ,电子信息制造业得益于时代 ,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对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近年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一分析。一、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状况及特点近年广东工业发展速度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1 996~ 1 999年 ,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 1 8.2 %、1 8.7%、1 6 .5 %和 1 3.3%。期间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 ,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2000~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SP指数,并结合集中度指标,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行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的测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装备制造业有关的月度经济指标,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从中筛选出装备制造业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利用国际上通用的合成指数方法构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景气指数,并进一步对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运行态势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内企业准确判断和预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势、正确制定相关的产业调控政策和经营策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那么对制造业的投资是否能有效地刺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实证检验。文章选择了新加坡的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制造业投资总量、行业结构、资本结构等角度,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得到了新加坡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一、富阳市规模工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1.企业数量逐年增多。2001年至2007年间规模工业企业总共增加630家,年均增加规模工业企业105家。增加最多的十个行业分别是:造纸及纸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的实现仍是较长时期内的研究重心。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动态能力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且受到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