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需求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利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与股市市值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货币需求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理想,这增加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2.
运用协整分析技术、GrangerN果关系检验,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与我国总储蓄率均存在负向协整关系。少儿负担比下降是储蓄率提高的原因,而老年负担比的提高将降低储蓄率;人均收入的增长与储蓄率互为因果,存在较强的正向协整关系。人口年龄结构指标的波动幅度较小,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的回调速度较小。说明我国人口转变对维持我国总储蓄水平乃至经济增长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96~2006年间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实际货币余额M1、M2与实际GDP、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具有协整关系,与股市市值不具有协整关系;从短期看,货币需求存在向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文章对这些结论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引入了通胀预期这一因素后,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通胀预期以及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农产品价格波动是通胀预期的Granger原因,通胀预期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着波动性的相互影响,一般在当期或滞后1期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Phillips-Hansen完全修正估计方法,考察了2000~2009年间我国货币供给量和股票价格之间协整关系的稳定性。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量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这种协整关系不存在结构断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Tobin模型.选取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等变量,基于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时间序列.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数量方法分析中国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货币供给增加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1994~2012年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汇率波动等因素与货币替代的进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货币替代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实际汇率波动与货币替代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货币替代都影响显著,在短期内能够回到均衡位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购买时间模型的理论框架下推导了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模型,并采用1996~2007年的季度数据,基于SVECM方法估计了我国的包含汇率预期和外国利率变量的货币需求函数。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体现了货币余额与相关经济变量间的随机性协整关系;货币余额的动态调整受到汇率预期的显著影响,人民币预期贬值将减少我国的货币需求;外国利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余额的影响不显著;经济的开放性总体上对我国货币需求产生有限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固定系数模型无法刻画价格序列结构变动的缺陷,采用带季节漂移项和趋势项的变结构协整模型,研究了国际大豆价格的传导和均衡机制。变结构协整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价格序列的结构变化,研究表明:全球大豆价格之间存在均衡机制;全球大豆供给淡季和旺季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价格传导与均衡机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大豆价格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使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货币过剩法度量了1994~2010年期间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结论为:以广义货币过剩指标衡量的我国货币流动性呈现短缺与过剩交替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基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基本稳定的实证结论,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主要源于货币供给变化,最后结合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从过剩到短缺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货币供给、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会因新的经济背景而呈现不同的关系,文章利用我国1952~2010年的数据,讨论了货币冲击对真实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价格水平和真实产量与M0、M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M1不存在协整关系.然后构建一个三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冲击对真实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货币短期内(3年)非中性,长期中性;而货币对价格水平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显著影响.继而引入利率,建立四变量VAR模型,发现,利率对于研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1993—2003年季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而且货币供给能影响经济,因而货币供给具有有效性。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的周期波动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其周期波动的测定与分析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首先对我国M0、M1和M2三层次货币供给的时间序列进行HP滤波与平稳化,然后利用现代谱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0和M1供给均存在季节波动、3年、6个月和4个月左右的周期波动;M2存在10年、4年以及3年左右的周期波动;所有层次货币供应的变动幅度与长期趋势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出现的新变化,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1990~2002年期间的长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二阶ECM模型分析了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化进程仍在进行,但趋势已经减缓;物价水平同货币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居民部门存在着货币幻觉.  相似文献   

15.
目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了社会的公正与稳定,故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外贸依存度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变量,通过建立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表达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8年6月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十九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引起的信贷扩张、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等问题,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防止经济过热,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文章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预期调控目标与实际实施效果之间的差距,格兰杰因果性检验也证实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数量变动与贷款量变动、广义货币存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我国连年货币供给量的快速上涨并没有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现象,对1994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分别从线性协整模型和门限协整模型的视角对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经线性协整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仅有MO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有关;而经门限协整模型的检验结果可知,M0、M1和M2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均存在门限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样本区间,以上证指数的收盘价为因变量、狭义货币供给(M1)增长率、汇率、消费价格指数及滞后一期上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平均而言上证指数89.7%的变动能被自变量的变动所解释,且残差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其中,消费价格指数与上证指数成负相关,而狭义货币供给(M1)增长率、汇率和滞后一期的上证指数与上证指数成正相关,结论符合预期且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的分省月度数据序列对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面板协整及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影响较小,而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高通胀不应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障碍,人民币浮动弹性仍然要继续扩大.而以紧缩流动性为目的的金融创新、结售汇制度改革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才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