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讨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认为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本持平。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行业生产率不仅存在正向影响还存在行业差异,与制造业相比,服务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2.
何莉 《统计与决策》2020,(6):100-103
文章从L-P模型入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产生了积极的逆向技术外溢,同时,进口、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研发也都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于此,中国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背景,依据贸易引力模型的设定方式,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造匹配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出口效应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该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样本研究中国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投资出口效应,并建立投资的出口滞后效应模型,分析中国投资对出口产生作用的持续性。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在整体上对出口有着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在收入水平高的国家更为明显。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资对出口有促进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而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察了1999---2013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重点考察了中东欧国家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民航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21国层面显著为正;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中东欧国家层面显著为负;水运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21国和中东欧国家层面都不显著;考虑控制变量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水平有所下降,甚至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具体考察FDI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莉 《统计与决策》2017,(16):152-156
文章基于201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所构成的农产品贸易网络的网络关系、各国网络位置、权利等级、核心和边缘程度等信息进行量化,从而反映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农产品的贸易格局及其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后,沿线各国间的农产品贸易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化,同时也为沿线各国发展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FGLS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了自然资源禀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技术进步贡献率较大;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相比低、中水平的人力资本,高水平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会弱化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对1978~2001年江苏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测算了江苏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较高的产出增长率总是伴随着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提高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选取2008—2018年378家国企并购案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购行为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并购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在并购当年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度,并购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并购前。在并购后期,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拐点大概为2年,即并购当年和第二年国企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第三年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0.
潘雨晨  张宏 《统计研究》2019,36(5):69-84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产业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的ADBMRIO表从制造业的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和融合性四个维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的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增加值贸易分解法对相关指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准确反映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贸易关系的真实情况。随后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两个视角出发,进一步对中国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个制造业产业自2010-2017年间的耦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在总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可以保持良好的耦合性,但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耦合水平出现恶化;从细分区域来看,无论在总值贸易还是增加值贸易下,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都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内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而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制造业的耦合性表现则最不理想,中亚和南亚地区均表现一般;从细分行业来看,在精炼石油、木制品、纸制品、皮制品等行业中,双边具有相对较好的耦合性,各国在不同行业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最后,针对如何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耦合性的问题,本文从竞争、互补、依存和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提升双边制造业耦合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鹏  钟敏 《统计与决策》2022,(13):165-169
文章基于营商环境对TFP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使用200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超效率DEA与门限模型探讨了营商环境对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期间营商环境得分呈上升趋势,按均分从高往低依次排序为:成本环境、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环境与生态环境,且各省份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得分中位数靠后;营商环境对TFP具有成本降低效应,即优化营商环境对TFP产生正向影响,且贸易依存度越高的地区影响越大;营商环境对TFP具有门限效应,超过门限值时,影响系数下降,即相对较差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对TFP的促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利用1998~2009年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参数Malmquist方法,分析了秦皇岛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点.然后基于四种理论假设,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9个指标的关联度较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聚集经济、产出规模对秦皇岛市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直陪伴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根据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的转移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改进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法分别对我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利用估算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EG指数对我国2003~2010年14个细分服务行业的空间地理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服务业整体集聚结构较差,各行业的集聚程度有所不同;不管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门限回归模型都表明,我国服务业集聚主要是推进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门限回归模型还表明服务业空间集聚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其影响主要是正向影响的边际效应将逐步减弱,服务业空间集聚应该有一个最佳规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期的稳定高速增长,很多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1978-1995年间TFP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平均每年高达43%,是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的最主要增长来源(W orld Bank,1997)。然而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性集,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TFP平均增长率不高,各省的TFP增长存在异质性;中国TFP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2年之前技术效率提高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1992年之后技术进步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样本期间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对该地区TFP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结论与之相反,技术效率是两个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世界能源的供应格局、消费结构以及地缘政治正在转变.“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新动能.文章将能源对外投资模式简化为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非股权投资模式.利用多目标效用理论进行静态分析;建立多元选择Logit模型,实证了能源对外投资动机(技术、资源、市场)和东道国制度质量与能源投资模式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研究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层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与TFP均存在空间自相关,TFP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省域TFP有趋同之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提高了TFP,职业教育作用略大,前者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了TFP,后者主要通过改进技术效率提高了TFP,其中普通高等、中等教育对TFP的促进作用分别低于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普通初等和初等职业教育均不利于TFP提高;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普通教育对TFP的促进作用大于职业教育,中西部地区与之相反,东、中、西部地区对TFP促进作用最大的分别是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个地区普通初等和初等职业教育均不利于TFP提高。  相似文献   

20.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往来愈发频繁,对沿线地区的辐射效应也开始突显。不仅为中国对外贸易开辟了新市场,也大大提升了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在吸引周边企业进驻、企业间相互学习、经验借鉴等方面发挥作用。但该倡议是否真正促进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证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投资风险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实证研究部分采用了商务部每年披露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和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选取2008—2017年这10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沿线省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以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作为衡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指标,将人均GDP、出口总额、汇率变动率作为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沿线省份OFDI的影响效果评估。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匹配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对中国沿线地区的对外投资效果进行实验检验,进一步证实实验结论的稳健性。结合研究结果来看,“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