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在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武汉市、宜都市和神农架林区三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居民幸福感却表现出了非同步性的变化轨迹,大量文献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但是,幸福感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城市年意外日照时长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幸福感的提升能够增加居民参与环境行为的概率.由此带来的环境关心水平的提高被看作是幸福感影响居民环境行为的主要机制.此外,收入水平的增加还能促进居民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部分环境行为的发生.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的的经济转型,可以看作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年)》中2019年的微观数据为样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老年人休闲时间配置模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休闲时间配置模式可以分为一般休闲型、自我休闲型、家庭友好型和运动时尚型4种类型。其中,运动时尚型和自我休闲型休闲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家庭友好型和一般休闲型休闲模式并未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克服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时尚型休闲模式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而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提升。此外,还对不同性别、居住地、收入与婚姻状态的群体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构建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调查数据,分析湖北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社交关系、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二级指标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工作压力、贫富差距、保障体系、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出行和政府效率等三级指标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鉴于贫困代际传递存在的事实,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结合有序Logit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贫困代际传递居民幸福感的Likert值低于非贫困居民,贫困代际传递显著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贫困代际传递可以通过影响居民对社会公平、阶层流动机会和社会信任的感知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会通过影响情绪,进一步调节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探讨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这种影响在不同就业身份的流动人口之间存在异质性,个人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雇员群体中表现为显著的U型,在雇主群体中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自营劳动者群体中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家庭总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雇员和自营劳动者中都表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在雇主群体中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依据北京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数据,根据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指标,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六个生活评价指标的影响,并且发现物质条件状况满意度的评价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为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提供一种研究方法,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统计研究》2007,24(2):27-32
摘  要:此文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数据来源基于北京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其思路是将诸多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为四个主因素,即工作、生活、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通过这四个主因素的关系对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关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其后的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即现阶段GDP还是影响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  相似文献   

9.
阶层分化、社会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职业为基础对我国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WVS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差异,企业经营管理者、下层办公室人员和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水平都高于农民阶层.这一研究结果大体上支持社会地位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中国CGSS(2011-2013)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腐败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降低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相对收入来实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低收入阶层、城市地区(或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腐败对其他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或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冯贺霞  韦轲 《统计与决策》2016,(22):113-117
文章使用2005年、2006年及2008年三年的CGSS调查数据,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尝试从收入分配及再分配等宏观角度破解我国的幸福收入悖论之谜.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侵蚀了经济增长对幸福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能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尤其是落后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分析结果启示我们,经济发展和相关的政府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增强国民的幸福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以降低居民幸福水平为代价显然违背了发展的基本初衷.就发展的终极目的而言,经济增长绝不是发展的唯一路径,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基础服务,同样能增强人们的福祉.  相似文献   

12.
闰丙金 《统计研究》2012,29(10):64-72
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仍然争论不休。作者引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量对这一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进行检验。用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Ologit回归中采取解释变量梯次引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变化、收入公平、社会阶层认同状况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影响,且这种影响有显著地城乡差异,收入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结论认为,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大陆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状况和程度显著不同。增加居民收入并提高收入的公平性,改善公共卫生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管理参与状况,对增强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兰州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应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居民幸福感在若干变量上的组群差异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幸福感在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氛围、职业稳定变量上的组群差异显著,可以认为这些变量是影响当前兰州市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兰州市居民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尊重和自我实现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最大,说明该校学生整体的幸福感处于较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的测量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文章通过结构方程技术,建立了主观幸福的测量模型.该模型显示主观幸福是由生活满意度、自我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四种主要成分构成的分层结构,并揭示了这四种主要成分与其指标,各成分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观幸福之间的内在关系,验证了关于主观幸福内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孟勇 《统计研究》2012,29(2):94-99
Black-Litterman模型是高盛公司提出的确定加入主观观念的资产组合模型,其显著特点是模型加入了投资者的主观观念。目前文献研究显示,模型加入投资人主观收益的方法依然是武断确定。这样加剧了主观投资组合模型使用的随意性,也必将影响其使用效果,会给投资造成巨大损失。由此本文提出使用BMA(贝叶斯移动平均法)模型预测投资者主观收益,文中利用中国上海A股市场数据,编写Matlab程序对主观资产组合模型进行了实证,实证表明预测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模型不但对Blackliterman模型有重要作用,而且对金融统计模型预测效果的提高也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构建"直接——间接双重效应"框架,应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收入对老年人的3个健康指标均有显著正效应;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及农村老年人;教育程度与客观健康正相关,与自评健康负相关,但对主观幸福度影响不显著。同时,社会经济地位通过自理能力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变为城市地区、城镇数量不断增加,等等.为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近20年来,人们先后建立了多个城市化人口动态模型.在众多的模型中,比较著名的有Keyfitz模型、Rogers模型和联合国人口局提出的扩充的Keyfitz模型以及Logistic模型;其中,Logistic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缩小城乡的发展差异,促进城乡的平衡发展。本文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角度考虑,探索调查居民生活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哈尔滨、郑州、南昌三个城市的城乡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所得数据,主要对影响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雅娟等 《统计研究》2019,36(1):92-103
主观贫困包含着大量客观贫困无法体现的信息,是客观贫困测度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的主观贫困效应的测度方法,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调研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主观贫困感受的决定因素以及主、客观贫困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按照CSS数据中居民对自身经济地位的自我评价,将居民划定为主观贫困和非主观贫困两种状态;其次,为了更加灵活的捕捉连续变量的影响,利用所提方法对影响主观贫困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主、客观贫困测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居民主观上的贫困感受不仅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家庭规模、人口结构、教育水平、资产积累、医疗支出、家庭遭遇困境事件、居住位置等因素均会显著改变主观贫困发生的概率。因而居民主观贫困的脱离不仅依赖于经济条件的改善,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从政策上提高贫困人口应对困境的能力都对提升居民安全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