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心理资本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重要性明显要大.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心理资本划分为乐观、希望和坚韧性三种心理状态,构建心理资本和组织绩效、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一步通过调查问卷法对上述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认为心理资本特别是希望变量状态的增强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公民行为提高组织绩效.进而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对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和团队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心理资本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团队成员交换在两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提出伦理型领导通过强化下属的心理资本驱动下属创新行为的观点,以丰富领导效能与员工创新研究;为加强企业领导者的道德修炼和员工心理资本建设,提出促进员工创新活动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归因理论,置入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SSG组织关系调节要素,考察心理契约履行对员工绩效的作用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心理契约履行对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正向影响显著;SSG组织关系调节对心理契约履行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在心理契约履行与角色内绩效关系中调节效应不显著.为此,要合理引导与管理员工组织心理,关注并提高心理契约履行程度,建立管理者与员工间高质量的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考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契约履行与组织绩效间的跨层次关系.以51家企业、1015位员工为研究对象,HLM分析结果表明:(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跨层次促进作用;(2)心理契约履行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1—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了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失败再创新行为与再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团队风险偏好正向影响失败后技术开发阶段再创新绩效,但负向影响失败后成果转化阶段再创新绩效。失败后全新创新在高管团队风险偏好与失败后两阶段再创新绩效间皆存在中介作用,而失败后追加创新未见中介作用。同时,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对失败后两阶段再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对成功后两阶段再创新绩效更显著,且失败后全新创新较成功后全新创新的中介作用更显著。本文旨在为企业构建合理的高管团队、改善其失败再创新行为、提高再创新绩 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2006-201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依托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引入的融资融券试点,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验证卖空的外部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标的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证明卖空机制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并影响企业行为.逐步放开卖空限制、鼓励金融创新是增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动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蕾 《统计与决策》2016,(7):108-111
文章考察了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的权变因素,构建了各因素与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逻辑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网络、知识流动、社会资本、研发系统、创意产业链、创新理念等要素对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据此得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能源行业连续三年样本数据作依据,研究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我国能源企业绩效与智力资本增值能力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关系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建议能源行业重视智力资本的作用,与物质资本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企业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吴升 《统计与决策》2016,(13):55-57
文章以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的模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课题研究数据,验证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据此,从技术创新网络、网络联盟与企业组织学习等维度,对提升技术网络协同创新绩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0.
侯玲 《统计与决策》2011,(17):96-99
文章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描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在资本结构与企业社会资本关系研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对企业社会资本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弱关系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对强关系的正向促进作用;(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在资本结构对企业社会资本网络关系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员工表现出来的关联绩效能够提高组织效能,而组织公平感能够改善其心理与行为,促进关联绩效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组织公平感对公务员关联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务员关联绩效整体水平较高,关联绩效与组织公平感各维度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程序公平和领导公平对公务员关联绩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选取我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其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原因在于"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政府过多管制以及行业自身因素.因此,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注重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是改善其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相关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罗狄欧 《统计与决策》2017,(15):178-181
为了弥补财务绩效分析方法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缺陷,文章选用多元调节归纳模型对样本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抽样估计研究,分析资本运营绩效与营运资本管理之间的联系,探讨企业资本运营绩效在企业资本结构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资本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方面探讨了,企业家不同类型的资本如何影响企业的知识管理过程,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绩效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4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7家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上市前后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进行分析,并对其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做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盈利能力越强的中小企业拥有更强的债务融资能力,偏好于利用财务杠杆,验证了信号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创新行为,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文章构建了由能力、行为和结果三方面1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粗糙集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赋权的客观性;以360度单因素绩效评价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为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分析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探索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采用137家上市高技术企业最新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也显著影响企业价值,即研发投入在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由此,企业应重视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增大研发力度以提升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7):113-119
供应商注意力对企业的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为给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指引并拓展注意力理论的应用领域,从交互记忆系统的角度研究供应商注意力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整合型领导力在其中起到的具体作用。结果发现:供应商的比较注意力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明显的正面作用,绝对注意力则对协同创新绩效的正面作用不明显,而此两种注意力均对交互记忆系统有明显的正面作用;供应商的比较注意力和绝对注意力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明显的正面作用;交互记忆系统在比较注意力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具备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绝对注意力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明显;整合型领导力可以加强交互记忆系统对协同创新绩效的正面作用。因此,制造商应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提升供应商的比较注意力并关注交互记忆系统的开发完善,也要提升自身的整合型领导力,增强双方的信任黏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了结构社会资本、关系社会资本与认知社会资本对生存绩效与成长绩效的影响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管理建议.创业阶段,企业要重点关注结构社会资本,密切关注社会网络,以减少交易成本、获取社会资源;成长阶段,企业应更重视关系社会资本和认知社会资本,增进信任,培养合作意愿,积极建设共同的价值观,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社会成员成功的标志通常是达到事业家庭的双赢,社会个体如何达到这种双赢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以女性领导者为研究对象,从工作家庭关系出发,通过置入心理资本终结变量,研究社会支持水平对工作-家庭增益水平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家庭增益水平,且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增益水平之间发挥了完全的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