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在自由放任的银行体系中,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银行具有采取道德风险行为的内在冲动,银行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经营策略,众多银行对投资项目的竞争必然产生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泡沫资产便会形成不良资产累积在银行体系中,使得银行的流动性下降,当此消息为储户所知,便会造成储户对银行的挤兑.由于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储户对个别银行的挤兑会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传染,并且银行挤兑的传染会自我实现,这就导致了整个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Merton(1974)假设资产价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入银行的监管机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银行面对高低两种不同类型风险的资产组合进行选择时,银行的监管强度对银行风险策略选择的相互影响关系。在VaR监管约束下,银行监管当局的审查强度和强加的银行关闭阈值使银行承担风险的激励弱化,通过引入恐慌因子,使银行资本要求变得更为风险敏感。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文章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考察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银行间竞争程度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间竞争程度加强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银行资产规模低于4万亿时,非利息收入的风险分散化效应并不显著,而银行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时,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文章应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8-2014年间市场竞争、特许权价值和银行稳健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市场竞争会减弱银行具有的特许权价值,而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可以有效控制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并提升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市场势力的强大也可能增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由此导致银行的利润损失.因此,我国银行业市场处于“竞争-稳定”与“竞争-脆弱”相协调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吴军  邹恒甫 《统计研究》2005,82(2):35-3
一、引言2 0 0 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央行一项新的重要职能———“维护金融稳定” ,随着其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 ,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所谓存款保险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而为银行 (本文泛指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建立一个保险机构 ,各家银行向保险机构缴纳保费 ,当银行面临危机或经营破产时 ,保险机构就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代替其在一定限度内对存款者给与偿付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支持者Friedman(1 962 ) ,Fama(1 980 ) ,Diamond(1 983 ,1 984) ,Dybvig(1 983 ,…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5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新的银行投资者情绪指标,采用SGMM和DGMM等模型估计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媒体效应。结果发现: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显著的媒体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越少,投资者情绪越乐观,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媒体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者情绪越悲观,发生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前期的银行系统性风险越大,当期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也越大;前期的投资者情绪越高涨,当期的投资者情绪也呈现高涨状态。  相似文献   

7.
辜子寅 《统计与决策》2016,(22):151-155
文章以2005-2014年55家银行为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银行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模拟了银行间风险传染效应,并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方法分析了银行网络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网络逐渐趋于密集,国有商业银行仍居于核心位置,但中心度在下降;风险源来自以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为首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但一般不会发生多轮次、大面积的风险传染;网络密度、中心度均与银行风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银行网络风险传染机制效应强于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一)信贷结构简单,贷款风险集中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其中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大中型企业贷款量达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的80%左右。这些企业资金使用量、贷款量都较大,这就容易出现一个现象:个别银行的大部分资产被锁定在某一个企业之中,该银行自身效益的好坏就取决于某大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这个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该银行资金运作正常,能获取正常利润;这个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差,该银行就会被连带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甚至可能出现呆坏账从而蒙受损失;这个企业倒闭或破产,由于银行债权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次使用待处理资产作为反映银行不良贷款的指标,并以信达公开的形成于1990~2005年间的各省区约65278项不良资产为数据样本,对区域经济影响下的银行不良贷款形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域,其不良贷款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相关性越显著,同时,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本区域不良贷款形成的方向及其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对银行股作投资分析时应充分重视银行贷款的区域分布并注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差别.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Co Va R模型,采用2007年11月16日至2014年2月7日12家上市的商业银行收盘价的周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法考察我国不同上市银行与银行系统之间的双向溢出效应以及上市银行的风险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在q£0.05区间内,单个银行与银行系统之间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两种风险溢出之间存在关联;对中国银行系统而言,风险贡献度最大的银行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12家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之间的差别不大,但是稳健性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与银行竞争和政府隐性担保有密切联系。文章采用2008—2018年地级市银行数据,利用银行分支机构的集中度衡量银行竞争程度,研究银行竞争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并引入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研究发现:一方面,银行竞争能直接降低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但其作用程度受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调节,隐性担保能力越强,银行竞争降低城投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银行竞争还通过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降低城投债利率。对银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增多能降低城投债的利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新《预算法》并没有打破城投债的隐性担保。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结果,文章认为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业结构性改革,推进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适度加大法定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打破市场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预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模型对有无存款保险的银行获得相同收益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有相关法律约束的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减小,从而有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我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宏观层面的银行风险承担指标——银行贷款审批条件指数,通过因子载荷矩阵和主成分分析法将资本监管和货币政策等主要影响成分从风险承担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重点探究了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和贡献度,从而明确了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先后由Sharpe,Litner和Mossin分别独立提出,Kahane,Hill,Cummins通过CAPM能够估计出承保的β系数,并进一步得出保险公司的公平收益率,从这个模型得到的收益率是指一定意义上的竞争收益率,即在保险公司面临的所有系统风险完全能够得到补偿时的收益率,由承保收益率和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保险人的预期损失也能够得到补偿.然而,通过CAPM导出的收益率和保费都是被高估的,因为该模型没有考虑保险公司的破产风险.用这个高估的收益率来监管保险业将会鼓励投资者增加对保险业的投资,从而导致保险业的供过于求,致使保险业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5.
银行间的金融业务多种多样,文章针对银行之间的风险交易进行建模,运用一种针对银行系统层面的风险分析方法,分别对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下的银行系统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统计大量数据,通过衡量结果的各种参数来分析巴塞尔协议参数、外部风险比例、网络规模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下对银行系统风险传染的影响,得出这些结果参数在不同网络结构下的规律并进行相互比较.结论认为巴塞尔协议参数和银行网络的连接集中度对银行系统风险传染有比较大的影响,找准关键银行节点是防范风险传染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宋科等 《统计研究》2021,38(11):87-100
市场竞争对于金融稳定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为维持银行业稳定需要考虑竞争政策的平衡性问题。充足的流动性创造有助于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促进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而过剩或 缺乏流动性均会迫使银行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本文使用2003—2017年我国176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支机构和引力模型的银行竞争指标,来识别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较大,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小,对资产负债表表外流动性创造没有影响。同时,受到正向影响的主体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全国性银行则没有影响或具有负向影响。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处在危机时期、经济繁荣时期或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银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均会创造更多流动性。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市场竞争通过刺激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流动性信贷等中介机制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策略的经济效果分析,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银行业进入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阶段,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银行行为机理发生变异.本文基于2006-2014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变动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流动性变动与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银行会根据上一期的资本、流动性与风险承担反向调整本期水平,三者均存在内生的稳定性.有鉴于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异,资本约束与流动性约束的合成效应应该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调整的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1999-2015年的日收盘价数据估计出相应的beta系数,使用简单面板OLS模型、固定个体或时间效应模型以及随机个体或时间效应模型,对中国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系统风险与金融杠杆、贷款资产率以及盈利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与银行规模和流动性比率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作为一种银行审慎经营管制手段 ,分业经营制度实质上是银行资产选择管制 ,隔离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是其最主要的内容。除了资产选择管制 ,其它常用的审慎经营管制手段还有存款利率管制、资本充足性要求。世界各国都对银行业进行审慎经营管制的原因在于银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征 :首先 ,债务在银行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大 ,且债权人极为分散 ;其次 ,除了可内部化的破产成本外 ,银行破产还存在高昂的社会成本。负债比重越大银行破产的概率越大 ,而债权人越分散债权人对银行资产运营监管能力和积极性越小。银行破产…  相似文献   

20.
倪健惠  阮加 《统计与决策》2023,(19):158-163
影子银行体系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相关。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ΔCoVaR方法测算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拐点时,对系统性风险具有集聚传染效应;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U”型影响主要通过期限错配和稳定程度两种路径传导,而通过信贷水平和非利息收入两种传导途径则呈“倒U”型关系;商业银行个体微观特征和外部货币政策调整,导致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