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金融危机三阶段周期理论剖析世界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选择VAR系统进行检验,通过对9个国家Ⅰ危机隐蔽期、Ⅱ危机爆发期、Ⅲ危机深化期的摩根史丹利MSCI指数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危机隐蔽期美国的金融动荡影响对澳大利亚外的7国金融市场呈现单向传染效应;金融危机爆发后,被传染金融危机的国家开始影响美国,呈现双向传染效应,证明危机的传染存在反馈机制;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交叉传染,是国际危机程度不断加深的重要原因,因此,金融危机的冲击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网状交叉感染.三时期的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揭示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美国金融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强度短期内很可能加大,持续时间比传统理论解析的过程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2.
方国斌  陈静 《统计与决策》2022,(24):134-138
文章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相依性结构以及风险传染两个角度对市场间的联动性进行了探索。采用时变t-Copula-GARCH模型对互联网金融与股票、银行以及债券等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依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BP结构突变点检验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间的风险传染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股票、银行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均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与股票市场间联动性最强,与银行市场间的联动性一般,与债券市场间的联动性最弱。互联网金融市场与股票以及银行市场间的联动性均为正向联动,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股票以及银行市场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与债券市场的相关程度相对较弱,并且相关方向不够稳定。结构突变点检验显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中的股票、债券以及银行市场间存在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3.
赵虎林 《统计与决策》2023,(11):150-155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4.
柏宝春 《统计与决策》2016,(21):169-170
关联性是分析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关联性视角,运用线性GARCH检验等方法度量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平稳时期,金融机构内部传染占主流;危机期间,金融跨行业间相互传染显著提升,其中以银行业传染效应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收益率与改善生态环境效率视角的碳金融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一般包括市场自身运行风险和外部性效率风险。运用EGARCH-GED-CVaR和Panel Data方法,分析中国碳金融市场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对改善环境的效率问题。以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的7个试点城市碳金融交易所日成交量和日成交额数据、日空气质量指数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碳金融市场面临市场价格风险,碳金融市场在短期内没有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改善效率,但会在长期中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碳金融发展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改善环境的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林达  李勇 《统计研究》2019,36(4):50-59
本文结合非对称斜率模型与单指标分位数回归,构建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网络,从而刻画中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关联性的时变特征,并基于金融机构层面探讨尾部风险关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金融系统的总关联性与部门内关联性在金融危机与股灾期间显著上升,其中保险的部门内关联性为银行、保险、证券三部门中最高,而部门间关联性远小于部门内关联性,部门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较为微弱。研究还发现投资活动是金融机构形成尾部风险关联的重要渠道,投资业务占比过高的机构应予以更多监管。  相似文献   

7.
潘卫红 《统计与决策》2016,(13):167-169
文章运用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构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汉密尔顿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作用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并获得了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区域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金融竞争力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实力,为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健康、高效、有序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持.文章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AHP)构建了综合评价金融竞争力要素指标体系,为我国提高金融竞争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梁洪  李树  王雨 《统计研究》2023,(11):68-79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金融机构商品投资决策机制的微观视角,通过构建包含商品金融化因素的DSGE模型,考察商品金融化在不同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效率下的经济缓冲效应。研究发现,适度的商品金融化在商品价格外生冲击下具有经济缓冲效应,而过度商品金融化将引起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导致投资持续负增长和经济波动加剧;金融开放的调节机制和金融市场效率的稳定机制分别非对称地影响商品金融化的经济缓冲效应。其中,在越接近完全金融开放的环境下,商品金融化的经济缓冲效应越显著;而越低的金融市场效率会导致商品金融化的经济缓冲效应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宏观调控下金融危机的金融及贸易渠道动态传染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金融危机四阶段周期理论剖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通过构造金融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及贸易渠道危机传染模型,时20国集团国家金融危机隐蔽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金融渠道具有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贸易渠道具有次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传染性变化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同步;贸易渠道传染性周期演进滞后于金融渠道;金融危机恢复期宏观经济变量显著性增强,表明调节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特征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利用DCC-MVGARCH方法,从动态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问题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市场间的风险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13.
碳金融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相比近年来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碳金融发展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如何突破这些障碍是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文章在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我国碳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推动我国碳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国际金融市场不同寻常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欧洲又经历了多次债务危机,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动荡不安,给全球经济的复苏蒙上了新的阴影.尽管中国经济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但在经济金融更加全球化的条件下,提早防范中国自身的财政金融潜在的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金融市场间流动性出现高协同运动是发生危机传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针对流动性动态联动效应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数据测算了2003-2018年间我国股市、债市流动性,并对Colacito等(2011)的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IDAS)进行了扩展,同时从金融周期视角出发,运用扩展后的模型考察了经济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于流动性波动率和相关性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因子混频模型,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多因子混频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我国股债两市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降低股债两市流动性的正相关性,但这一作用效果会在金融周期的拐点处转为加强两者的正相关性。本文不仅为讨论股债两市联动效应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全球经济一度萎靡,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在国家刺激经济政策影响下,中小城市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众多国际品牌纷纷转战中低端市场,市场环境更加复杂。CTRCNRS(中国城市居民调查)为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需求,2010年与国际知名同源研究先驱TGI联姻,并推出了融合CNRS与收视率研究的新的研究模型,在中国市场研究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 ,全球经济和金融体制在许多方面与 80年代或以前的任何时期相比都已截然不同 :第一 ,世界通货膨胀降到了40年来的最低点 ,堪称一项重大的政策成就 ,相应地 ,通货膨胀在各国间的扩散也减弱了 ;第二 ,在发达国家 70、80年代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以及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放松对资本和外汇的控制以后 ,金融市场出现了快速的全球一体化 ,私人资本在 90年代以空前的规模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第三 ,90年代 ,各国间的经济和金融联系以及政策传递机制变得更加复杂 ,从而有必要重新评估一些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近期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动态联动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往学者大都直接研究金融市场间的相关性,而忽略了外生金融变量对金融市场间相关性的影响。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借鉴Silvennoinen和Terasvirta(2015) STCC模型的思想,假定Copula参数受外生变量的影响,建立时变动态Copula模型——ST-VCopula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探究市场波动率(VIX指数)对股票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影响,进而对几个国家的股票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VIX指数对股票市场间联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VIX指数的获取简单便捷且更为直观,为市场间动态联动性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可以为投资者在进行分散投资等金融活动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肖强  魏蕊霞  李欢 《统计与决策》2022,(23):132-137
文章通过构建混频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测度动态金融状况指数(FCI)。然后利用动态FCI表征金融市场,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分析金融市场的变动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单向溢出作用较大,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带动作用有限。此外,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利率、汇率以及货币等多种渠道影响实体经济,而且随着经济金融状态的不同,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存在差异性。因此,FCI作为实体经济的预警指数,能更有效地表征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